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1258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 姓名:何修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肖世华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机动车的增加, 带来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 交通的拥挤以及空间 的紧张。 而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很多城市都开始重新评估和提倡更多市民 使用自行车这种工具作为交通方式。 作为更环保和更便利的代步工具。 自行车又回到了市政 规划和决策者的视野中, 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必然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国 内的现状是自行车的公用设施一直处于相对滞后和被忽视的状态。 一方面影响了使用者的不 便, 另一方面又反

2、过来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本文尝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城市化 进程中的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的意义、 本质和解决方案。 并尝试从工业设计的方法和 系统观的角度来探索自行车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 从而能构建起 相关的理论来指引和启迪将来的设计实践等相关问题。 关 键 词 :自行车公共设施 系统 设计 Bicycle public facilities systematic design study HEXIUCHUAN Directed by Shihua Xiao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3、the increase in motor vehicles, bringing the citys deteriorating air qual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space tensions. And oil as the main energy prices higher and higher. Many cities have begun to re-evaluate and promote the use of bicycles as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such tools. As a more environme

4、ntally-friendly and more convenient travel tools. Bicycle back to the municipal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ers in the field of vision, associated facilities will usher in a brand-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situation is a bicycle utility has been in a relative

5、ly backward and neglected state. On the one hand, but also affect the user inconven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n turn, hampered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ustrial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Bicycle public the significance of

6、the systematic design, the nature of and solutions. And from the industrial design to the method and system of bike to explore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ology, design process, such as design concepts. So that they could have set up the theory to guide and inspire f

7、uture design practice,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Key words: Bicycle public facilities System Design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的原文抄录, 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 得 天津美术学院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和证书而使用过材料的原文。 签名:_ 日期: _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美术学院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特授权 天津美术学院

8、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 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课题源起 1.1 课题源起 1.1.1 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1.1.1 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城市化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它并非单纯的农业人口 向城市区域的转移, 它也意味着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 是一个国家经

9、济增长 的发展模式。 以城市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与信息革命深入发展的模式, 无论对于中国这 样的发展中国家, 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是一种必经之路。 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城市化现象发 端于工业革命时期,此后,由于工业发展与要求劳动要素相对集中的原因,使得劳动人口向 城市区域自然集中,这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所必需。例如,从 18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将近 200 年的时间内, 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即国家多数人口在城 市区域聚集居住。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 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 75%,如, 美国为 72%,英国为 87%,联邦德国为 79%(未统一前),荷

10、兰为 86%,加拿大为 77%,澳大 利亚为 83%;发展中国家为 37%,中国已达到 30.9%,而中国沿海一些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则 达到了 46%。 中国正加快城市化进度,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一个高峰期。统计数据显示,1952 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为 9 个, 自 1978 年以来, 中国城市数量由 1979 年的 193 个发 展到 1999 年的 668 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增加到 37 个,50-100 万人口的大 城市增加到 48 个,20-5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 205 个,20 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为 378 个。 倘若按照 1995 年以来的平均速度计

11、算,截止 2010 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 50%,而到 2020 年将达到 64%,即是说我国城市将由 2002 年的 700 余个发展到 1500 个。这也难怪国外学者 曾对此惊叹:“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 21 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 题。” 中国大规模而迅速的城市化的结果, 使得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及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品质予 以极大关注,从而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例如,在2000 年的欧洲中,学者彼得霍尔指 出, 欧洲城市化的目标是在欧洲建立符合人类需要的城市环境。 而对于中国城市化需要建立 的目标,在清华大学翁剑青博士访谈日本环境艺术家根伸夫的对话中,有较为精辟的阐述。

12、2 这一阐述认为,不论在哪个国家或区域,当其现代化和城市化达到一定高度时,都将对宏观 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 “中观” 意义上的城市人居环境及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品质予以极 大关注,以及在经济、文化上的投入,如若非此,则不能改善和提升都市住民的生存质量和 精神品味,亦不能营造出有利于增强市民大众之人格的自我完善、相互认同的积极、宽容而 开放的文化氛围。 这显然不是依靠几座博物馆和专业美术馆所能达到的社会效应。 寻求弥补、 修复及解决的途径也依此展开 1.1.2 城市里迅速增加的机动车辆和空间之间的矛盾 1.1.2 城市里迅速增加的机动车辆和空间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是机动车的迅速增加。

13、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同时 它也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建立城市间的贸易联系起了关键作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是它也付出了环境和社会的代价。 一方面是其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 染。 另一方面汽车的发展使人生活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恐惧和失去公共空间的苦恼之中。 汽车 占据了本可以用于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有限空间,使居民失去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汽车的高速发展使道路堵塞, 导致低效率, 使汽车原本应带来的快捷、 舒适、 高效无法实现。 汽车的发展需要修道路, 修道路需要空地, 这又导致拆除建筑物, 搬迁居民, 造成社会问题。 而搬迁的居民又要返回城里上班、上学

14、、看病等,路途遥远使原来没计划买车的又要买车, 新开的路又很快被新增的交通量占满, 城市的扩展使交通堵塞扩展到郊区, 如此形成恶性循 环。 1.1.3 自行车作为一个理想的代步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1.1.3 自行车作为一个理想的代步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以来,城市里机动车道越划越宽,而自行 车道越划越窄,有的城市把过去一些颇为规范的自行车存车处拆除,改做他用。个别城市以 图 1-2 北京三环路的堵车夜景 图 1-1 广州珠江新城的堵车照片, 图为一司机 出来伸懒腰 3 提高道路效率、加快行车速度的名义,在城市规划和道路改扩新建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 拓宽机

15、动车道、取消自行车道,有的城市还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城市应该“消灭“自行 车道吗?城市不能抛弃自行车, 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还不富裕 的国家,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比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超过拥有自行车家庭的比例。对 城市内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自行车依然是最为主要的短途代步工具。自行车道大量被挤占, 人为地助长了自行车同机动车抢道现象。如此,既不安全,也降低了通行效率,是城市管理 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城市抛弃自行车,就是抛弃了公民权益。城市是人性的空间,城市道 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不仅是汽车的天下,也是大多数百姓的道路。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 最为重要的是公平,自行车与

16、机动车拥有同等的道路通行权利。人为地取消自行车道,是对 百姓所拥有道路资源的强行剥夺,是对人性的漠视和对百姓正当通行权利的侵害。可以说, 确保自行车道便利通达,是现实选择。取消自行车道的做法不可取,已经取消自行车道的城 市,必须限期恢复。不仅是当前,即使在几十年后,中国的城市也不能抛弃自行车。2007 年 6 月 14 号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年会上表示,我国应保持自行 车的数量,并确保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便利通达。 1.1.4 自行车公共设施对城市的社会意义 1.1.4 自行车公共设施对城市的社会意义 发展自行车公共设施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市民的生活方便和美化环境。 同时也能引导和鼓励更 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减缓城市的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增加市民健身和锻炼 的机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设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2 自行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