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2498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十一中:一场具有思想力、建构力、行动力的课程改革 【摘 要】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重庆十一中在办学实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此时,学校的发展已处在一个高的起点,再往前就出现了“高原现象”。为了进一步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十一中用了5年时间深化课程改革。5年间,从课堂到课程再到教育哲学,从学生到老师再到领导,全校上下都经历了一场深度变革。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大阅读”;核心素养 2010年,重庆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市各中小学一直在思考、探索课改的本质、课改的方向等问题。 2015年10月,“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2、、“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委会第十七届实验基地会议”相继在南岸区召开,重庆十一中作为两场会议的主、分会场,面对全国教育专家同仁,以其百年名校的积淀和魄力、以其长年不倦的探索和实践响亮地回答了以上问题。 重庆十一中立足核心素养,历经5年提出了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国家栋梁”的育人目标,全校围绕“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以课程领导力建设为契机,以“大阅读”特色课程为改革突破口,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存的深度变革。 “在重庆十一中,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力、建构力以及行动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亦菲评价说,重庆十一中为课改树立了一个既有理论深度、

3、又有操作价值的典范。 一、以课改进一步引领学校发展 重庆十一中于1912年建校,1982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7年成为重庆直辖后的首批重点中学。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重庆十一中在办学实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此时,学校的发展已处在一个高的起点,再进一步就出现了“高原现象”。 “如何进一步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那就必须思考我们的切入点在哪里?我们的育人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抓手在哪里?”十一中校长钟进友这样认为。 1.基于课堂,深扎稳打地改 带着以上问题,学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提出了“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改革目标,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

4、、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开展5轮高效课堂展示课,开设校本课程,制定研究性学习手册全校上下都动了起来。 “课改的关键之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走马观花地请进来,走出去,不如基于课堂扎扎实实地搞校本培训。”副校长李顺林说。 具体而言,围绕课堂教学,学校展开了五年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献课、导学案主编示范课、外出培训教师献课、同课异构展示周等高效课堂展示课,同时将课前思考、团队打造、过程评价、课后反思贯穿其中,由此,教师被推上了课改一线,既要自己行动又要认真学习。 “我只是个代言人,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初次上场就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余飞扬最感激的是自己所在的备课组。学校

5、将青年教师赛课的成绩与年级组、备课组考核挂钩,激发了备课组集体打磨培训青年教师,也促成了教师群体的反思。 导学案的编写也是采取骨干老师为主力,青年教师分任务的“老带新”方式,在编写中张杰受到极大的启发:“导学案帮助我从演员转变为了导演。” 课程改革就是投入一块静湖的石头,让广大教师“动”起来了。极大的教育教学激情下,教师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干劲十足的青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老而弥坚的老教师,成为了推动重庆十一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动力。 2013年6月23日是见证三年新课改的重要时刻。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后,经统计,学校重本上线突破700大关,高达721人,上线率52.6%;本

6、科上线人数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1246人,上线率达到90.8% 实现这样的突破,无疑是学校课改的一场重大胜利。 2.从“术”的研究转向“道”的引领 对于取得的成绩,重庆十一中并不感到满足,“面向未来”的思考还在继续,2013年在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推动下,更为本质的问题又被提上日程。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发展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适应、促进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素养?”钟进友说,这一问题也被摆在了全校老师的面前,“一线老师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他们的思考至关重要。” 对此,全校展开了经久不衰的讨论,从备课组到年级,从年级到中层干部,再到校领导,大型讨论会每月一次,寒暑假都

7、没有间断过。除了内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亦菲多次到校指导,带来了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直至2015年8月份,重庆十一中人五年的曲折摸索,终换回清晰而肯定的回答: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让大部分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少部分人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极少数人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至此,学校实现了从重视“术”的研究转向更重视“道”的引领。 基于育人目标,重庆十一中还重新规划了学校课程体系,完善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英课程三级课程结构,三级课程均涵盖了对学生三大素养的培养,彰显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育人”的“主体教育”办学特色。 “五年虽长,却值得。学校还

8、将用更多个五年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培养家国需要的栋梁,推进课程改革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钟进友如是说。 二、激发教师课改自主精神 教育是一项复杂甚至繁重的工作,很多人都认为是这个原因让老师丧失了幸福感,这样的角度是将教师仅作为一份职业来对待。 当学校能提供广阔的舞台让老师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如学者朱永新所说“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时,老师作为“人”的自主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十一中课改进程中,“大阅读”行动、选修课的开设,即是学校为老师的“自我实现”提供的试验田,数年后这两块田也喜获丰收了。 1.“大阅读”的启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中学语文没给我

9、留下什么印象。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也要如我一般丢失六年吗?语文教育应该带来什么?”执教以来,金春就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2010年,重庆十一中倡导推进图书馆阅读课,但参与度不高。金春又想到了以上问题,并引起了王琳、张俊、钱序宜、陈敬芬、傅文霄5位语文老师的重视,6人形成了一个小团队,开始自发创新语文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012年,更多的语文老师加入这一行动,大家集合团队智慧拟定各年级阅读主题,开展阅读课展示活动,探索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其实,学校一直在关注着这场“星星之火”。只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加以全校推广和系统提升。 2013年,学校将大阅读推向纵深发展

10、,通过阅读课质量的考核、假期素质作业常态化以及阅读素养社团的组建,进一步激活学生阅读常态,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大语文”课题全国研究会。 在河南郑州“大语文”会议上,大会本没有安排重庆十一中老师发言,金春、王琳等毛遂自荐,积极争取,用他们“疯狂的表现”征服了与会专家同仁,课题组决定将下一届研讨会主场移到重庆十一中。 语文老师们的自觉、主动与激情的生命状态感染了全校老师,随之大阅读被推向了每个学科。其后,学校陆续开展了“相约名师”全国精品课展示活动、编写主题阅读册、每学期举办一次大阅读活动周、建设大阅读特色课程、编写并出版“在十一中成长记忆”系列丛书,至2015年,大阅读已成为重庆十一中最具特色的名

11、片。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重庆十一中还将进一步深化大阅读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 2.自主开设选修课,寻获职业幸福感 重新开设一门校本课程,对于老师而言,无疑将大大增加其工作量。然而在重庆十一中,全校380多名教师中有超过60%的老师自愿自发开设选修课。 杨万华就是其中一位,他教授历史十几年。其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历代饮食文化深受学生欢迎,每次选课时几分钟内就会被抢完。 为了把课做扎实,杨万华利用寒暑假研读相关书籍,目前已经整理出6万多字历代饮食文化资料。如今在课堂上,杨老师总能信手拈来说出许

12、多饮食趣事。 “看着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真的很满足。”正是因为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老师们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丰富了教学手段,于是更多的老师进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找到了职业成就感。 史晓玲开设的玩转物理、汪建华开设的大学选修课中国通史都涉及了大学知识,在选修课中两位老师更好地掌握了将繁杂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的能力,主科教学中更游刃有余了。 以往同学们对政治老师刘丹都不大亲近,自从她开了选修课带你发掘户外运动的乐趣,同学们认识了她的另外一面:徒步穿越毕棚沟,登过四姑娘山二峰“一时间同学们都对我另眼相看了,又好奇又喜欢。”刘丹很是欣喜。 选修课满足了老师的教学所需,拉近了师生关系,发挥了老师的

13、特长,让老师们寻获了职业的幸福感,当然受欢迎。 老师们的用心付出,也让课程不断优化,深受学生欢迎。据统计,在上学期网上选修课程学生评分中,有20%的选修课获得了100%满意。 三、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家国栋梁 “以顾明远、陶西平先生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教育现代化有基本一致的共识:即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我们理解:人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发展人的核心素养。”钟进友说。 问题在于,究竟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 对此,十一中经过一再的思索,对百年校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进行了现代解读:“博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修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最终追求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素

14、养。从而形成了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 “没有分数就没有现在,只有分数就没有未来。”钟进友不希望十一中的孩子只以眼前的成绩论英雄,而丧失了未来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学校重视教学成绩上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二者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课程。 为此,十一中完善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英课程三级课程结构,具体而言,除了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形成了包括修德课程、博文课程、健康课程、艺馨课程、启智课程和“大阅读”特色课程共六大类80余门校本课程,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学生自治课程、领导力课程、创客课程、学科竞赛课程、高水平艺体人才培养课程共六大类20余门精英

15、课程,以综合培养学生三大素养。 在课程实施上突出学生主体性:基础课程以“展示互动教学”为主要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主体性;拓展课程通过建立动态选班制度,支持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体现学生选择的主体性;精英课程通过搭建自主选项平台,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性。通过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平台,在基础教育阶段锻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选择、主动创造的能力,以期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实施过程并不那么顺利,比如主题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是学生发挥自主性的两大阵地,却存在“有声势无质量”的问题。 2013年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推动下,学校开始探索将主题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钟代文作为课题负责人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研究也在市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予以全面推进。学校开设了领导力课程,从领导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策划、活动执行等方面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结合研究性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钻研热点、难点,关照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打磨下,2015年6月,研究性学习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