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0347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村脱贫计划2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路村贫困村脱贫工作方案一、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自然条件马路村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德卓乡,位于德卓乡西南面,距乡政府16.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7户734人,主要居有汉、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6%。有村小学一所,教师1人,学生34人;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75.3亩,退耕还林700亩,森林覆盖率为66%;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亩;全村年均气温13.4,最低气温-3.8,年平均日照1208小时,年降雨量744.9毫米,无霜期约150-180天,一年结冰时间35天,气候复杂多变,冬暖夏凉。(二)资源概况1、土壤资

2、源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影响,全村分布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及部分水稻土。2、植被资源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林不同程度受一些破坏。原始植被演替为以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村森林植被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蔷薇科、豆科、桦木科、等类型。3、物产资源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干果有核桃;中药材有半夏、杜仲、魔芋。(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沼气池建设投入使用成功14口;交通较为落后,现仅有通村公路1条。农村危房改造55户,全村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30%,电视网络覆盖率

3、达82%。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1)教育发展:全村有小学1所,现有学生32人,教育质量在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在稳步发展。(2)基层组织建设:组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3)计划生育及卫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降低5,村卫生室1个。(4)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1100人,农村低保覆盖人数89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3、生态建设及人居环境状况 全村退耕还林700亩,天然林保护1100亩,人居环境改造(含危房改造、院坝硬化)72户。4、三次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我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盛产玉米、马铃薯、烤烟、大豆、蔬菜、辣椒等。其中种植业以玉米、马铃薯和各种粮

4、食经济作物为主,常年种植蔬菜15余亩,其中辣椒10亩,叶菜、瓜果、根块类蔬菜15亩。养殖业以生猪、蛋鸡、黑山羊、黄牛为主,生猪存栏160头、出栏54头,羊存栏220只、出栏82只,禽存栏840羽、出栏102羽,牛存栏145头、出栏17头,实现肉蛋总产量0.6吨。农业产业化发展稳中有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四)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1、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农民由于没有经济产业支撑,农民经济收入非常低,有点银行存款的农户基本上都是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而已经改造过房屋的农户基本上都向亲朋好友借有债务,有些农民还住着木瓦、或土墙、或石木结构的房子,有极少数还住着危房,有人还靠领着最低生活保

5、障费维持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贫困原因主要是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导致贫困。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他们商品意识弱,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没有产生什么赚钱种什么的生产经营理念,所以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传统的粮食蔬菜产品,而且自给自足的比例占绝大部分,更谈不上形成优质高效的产业。农民由于没有较好的产业支撑,经济收入低,缺乏农业收入,导致产业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农民生产抗风险的能力低,主要是农民没有经济积蓄储备,遇到一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就灰心丧气,难以重振旗鼓,组织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农民素质普遍低下,初中以下的低素质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0%左右,并且经过培训的农民又少,他们严重

6、缺乏科学生产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无法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市场占有率极低。在产业发展上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民组织化程度极低,没有一样产品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农民虽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但由于缺乏知识,缺乏投入,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是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大门。贫困的原因:1、山高坡陡的地形特征导致交通闭塞。2、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3、没有项目支撑。2、主要存在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

7、,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3、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发展潜力分析(1)有利条件 马路村资源丰富,只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就能极大的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近年来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扶贫工程的开展和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不利因素 由于我村贫困户较多,多数贫困户都分布在较为偏僻的村角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出行较为不便,从而影

8、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二是农民的文化基础低,接受培训的人次相对较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科技知识严重欠缺,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路子少。三是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农业生产收入。(五)发展潜力及主要途径1、全村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强,干部务实,民风纯朴,有利于向上争取项目并实施好项目。2、加强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扶贫先扶志,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一定的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扶持一部分思想先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科技示范户,

9、种养殖大户,让这部分人先富,通过示范带动其他人富裕。全村应紧紧抓住本区域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扶贫开发思想和观点、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重视科技教育扶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促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能够长远发展,实现全村贫困户、农户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 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一) 总体思路 按照扶贫开发工作“三个基本”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化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扶持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业、富裕一方。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0、大力打造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产业配套,提高产出效益,改革创新投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1、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户发展能力。通过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大量改建、修建,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户培育等,到2020年,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使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提升农户的发展能力。2、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公司、企业、合作社和大户进行扩

11、大规模生产,优先招收能吃苦耐劳的贫困农民进入大户、合作社的基地生产,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置。使农户每人每年能增加20003000元的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应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新修农村通村水泥路、连户路,院坝硬化,改造防渗沟渠、小水窖等,彻底改变农村交通不便,农田灌溉困难的局面,切实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着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农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

12、续发展。(三) 工作重点1、重点群体(对不同类型、年龄层次、生理状况、文化结构及民族状况的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切实关心贫困弱势群体,摸清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三条保障线”,对不同贫困群体, 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计。(1)对身体健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实行劳动再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就地就业和努力转移农村劳动力。(2)对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的中老年农民,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3)对身体残疾、弱智的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让其正常就学和生活。(四)重点区域1、全村重点贫困户 按

13、照精准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就重点安排在重点贫困户,着力加大扶贫项目的实施。2、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大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力度,对其特殊的民族风俗与民族文化,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同步,大力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3、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强贫困村石漠化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4、易地搬迁扶贫地区针对本村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贫困村,实行易地搬迁工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五)重点产业1、区域性主导产业及拳头产品立足小集镇区优势,围绕马路村打造小城

14、镇建设,着力解决城镇化带动发展群众生活需求的“菜篮子”大力发展“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为我村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果蔬、生猪、蛋鸡产品为我村拳头产品。2、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乡村优美的大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立足我村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地方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这将是我村“十二五”主要的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3、主要辅助性产业及品种围绕全村农业产业发展和生产,以“果蔬生产,生猪、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初、深生产和加工,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产品。以乡村旅游

15、发展为主导,挖掘,发展乡村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的产业和产品。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效益测算(一) 基础设施建设1、新农村建设建设内容:新建通村水泥路并对现有4个村民组的通组路进行硬化、路灯安装、绿化。投资概算:433.5万元。2、水利设施建设建设内容:重点对中坪组、大营组、新塘组、还路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安装防旱管网2500米。投资概算:25万元。2、电力保障建设内容:对全村变压器进行增压改造投资概算:4万元。效益测算:提升供电能力,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提升生活质量。3、沼气池建设建设内容:重点在中坪组、大营组、新塘组、还路组、建设沼气池80口。投资概算:22万元。效益测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4、农村公路建设(1)、通村公路建设建设内容:新建通村水泥路3.9公里。投资概算:200万元。效益测算:改善交通环境,节省劳动力,方便农民产品外运,生产生活物资运进,出行,节省时间等。(2)、村内道路建设建设内容:村内道路硬化、绿化10.4公里。投资概算:233.5万元。效益测算:改善交通环境,节省劳动力,方便农民产品外运,生产生活物资运进,出行,节省时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