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9863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漫话在金(八中)邛教育联盟高中政治集体教研上的专题交流成都八中 刘勇2011.11.25开场白。如果听厌烦了,请大家自便,出去放放风、透透气。选择做这一次交流,于私而言:自我感觉在以前一贯笨鸟先飞的基础上,尤其在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之中,积累了一些不成功的例子和不成熟的做法。于公来说:课标和教学的实际,觉得作为中心组一员,应该给大家讲讲,何况,何老师的安排我肯定不能推却。虽然对结果很不自信,好在今天是主场作战,多少给我撑了点腰。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主要是基于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PPT)以及对有效开展课程实践的思考与期待。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标准的

2、描述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对于开发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使用的动词是“主动”,提出:“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并提出了“自主开发、特色开发、共同开发”的三条原则。应怎样开展课程资源?为不耽误各位的宝贵时间,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从文字、音像、网络资源三个层面,谈谈自己主动、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既言之为

3、“漫话”,就是漫无边际的闲话,请大家不必太过认真,尤其请大家包涵我的不足和措施。谢谢大家 。一、文字资源1、课本文字资源我们教学面临的资源,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教科书资源。对教科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有以下操作路径:第一,“遵章循序”完全服从按教科书编写安排无论是新课改,还是旧教学,恐怕这都是老师们最普遍、最常见的教科书处理方式,包括内容、顺序、深度、梯度、广度等。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大家可能更多的会采用这种处理课本的方式,无论是出于惯性,还是无助。现在省上安排的模块教学顺序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模块本身的特点,下一步有可能进行建议

4、性调整。第二,“东剪西接”打乱教学内容重建逻辑结构政治新课程在每一单元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这是教学的正式内容。多数的“综合探究”,从内容与要求上,确实需要在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才能较好的推进。但是,也有一些“综合探究”内容,则不必如此,可以提前,与相关内容紧接着展开。例1: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PPT)综合探究是“正确对待金钱”。这个内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是货币的本质。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它放在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结束后实施。当然,新教材把它放在整个单元的最后,也是有它的考虑的。正确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综合探究”的描述是“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根据这样

5、的描述,本单元第三课中关于“树立正确的消费”一框里,也应这样的意图,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中蕴涵着“用之有度”的要求,不要盲目从众、克服攀比消费心理、绿色消费等,显然包含有“用之有益”的要求。例2:经济生活模块,第四单元(PPT)第九课第一框第最后一目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旧教材的逻辑延续,接下去该讲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新教材却是在第二框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之后讲这一问题的,我们可以把本课第二框的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提至第一框第三目后,与第三目整合为一个课时来讲。这样,可以既可以体现更紧密的逻辑性,又可以为下一课时学习“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特征

6、“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奠定基础。例3:文化生活模块,第一单元(PPT)综合探究是“聚焦文化竞争力”。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它所涉及的内容一应在第一课,特别是与第二框的第三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直接呼应,因此,教学时,我先用一个课时先讲本框中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两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这一目与本单元的综合探究合并在一起开展教学。这些结构的重建都比较微观,调整的幅度不大,并不难做到。现在,文化生活模块已进入还有最后一课了,三个模块的教学经历即将完成,我对重组教材体系与结构,尤其是必修3的文化生活模块,有了一些更宏观、更大胆的设想。不知高二的老师

7、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文化生活模块的知识体系较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甚至下期要学的哲学生活,更难以把握,不少东西从不同角度前后反复地出现,这给我们开展大范围的重组提供了机会。例4:文化生活模块,第一、三单元(PPT)文化生活的入门课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的第一目“文化万花筒”,第八课第一框的可以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我认为,是可以大跨度地整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的。第三,“左右逢源”重建教学逻辑随机开展教学新课程的编排并非无逻辑可循,只是这种逻辑还没有很好地为我们所接受。我们以前的教学逻辑并非一无是处。经过多年老教材的磨砺,老师们早已形成了各自的重新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技巧,这在新课程中可以大展身手。在新

8、课程教学的教科书处理上,我们要学会当小孩子,就是时不时地来点让大人们意想不到的调皮的做法,不妨多点有破坏力甚至是杀伤力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破坏力和杀伤力越强,我们对教材的把控和再造就越充分,课程实践与课堂实施的“新”味就会越浓。例:文化生活第九课引入时,我以“大国崛起”的纪录片为话题,简单介绍了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指出英国是这9个世界性大国中第一个,并指出,时至今日,对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原因,不少人的意识里,都指向一处:发端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真的如此吗?我推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段话:(PPT),提示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紧接着又推出了这张幻灯片(PPT),是中国当代经济

9、学家吴敬琏对“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的评论。中外对比,引导学生感悟: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切入第九课的课题。看起来,这个引入长了一些,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第一单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以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尤其是对与帮助学生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这个导入,只是整个第九课的导入。该课的第一框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刚才的导入还无法直接切入这个框题。在我的预设中,并没多想这个问题,而是直接地、硬邦邦地切入该框题了。本周二上午第一节我上这个内容时,临时

10、调整了这个预设。而是在前面引入课题后,向学生抛出了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当时,只是想到可以藉此促动学生养成一种及时回忆的学习、思考习惯,对学生的回答并未抱多大期望。但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外。第一个学生回答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导思想。对这个知识,我从政治生活中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角度给学生进行了简单点拨。接下来,学生们相继大力发展生产力、继承传统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博采众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新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回答,当然,有的回答也是在我的引导下补充完善的。虽然这是个临时的调整,但我知道,

11、我的努力还必须要回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框题上来。第一个学生关于党的领导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是为了谁?学生很快地想到了人民群众,联想到了文化的创造主体、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小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很多事要做,但最关键的是,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本周二上课时,这样的处理,用了半节课。但我觉得很值,我们平时上课,既要关注进度,但更多的要注重实际的学习效果。这一节课里,学生对如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了一个宏观框架,一节课例,有此收获足矣。再多说点这框的逻辑处理吧。第一框的第一

12、目主要讲发展先进文化求索,说明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与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显得有些突兀,需要我们挖掘、设计其间的逻辑关系。怎么衔接过渡好呢?由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紧密。选用其他形式似乎都不好协调,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办法:先组织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然后提升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也应如此,再切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须要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比较自然地切入了该目的教学。2、教辅文字资源新课程教学有全新的要求。多看相关的教辅内资源,无论是对课堂教学,拓展教学视野;还是应对各种考试,把握教学标高,对有

13、效开展教学有重要作用。这里的教辅类文字资源,当然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资料,老师们手里至少都有一本。这些教辅资料上一般都有一些背景材料,有的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中的情景,有的可以通过改造、更新等处理后使用。有些分析与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明晰、拓宽教学视野。例:世纪金榜文化生活P29页。(PPT)?这组图片可以很好地用来开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教学,在世纪金榜中,这幅图是用来给学生预习用的,在教学中,放在导入、还是中间,抑或是课堂巩固,都是很好的素材,不仅可以节省我们未来避免“照本宣科”的尴尬,也可省去一些四处搜寻素材的辛劳,还可以把教辅上的这些有用资源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还有一种重要的、不可不研

14、究和借鉴的教辅类文字资源,那就是高考试题。那是我们开展文科教学的航标灯,尤其在第一轮新课程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每上一单元前,都要先把历年新课程高考的试题,分解到每一框,印发给学生。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该框、该单元历年考试的情况,更好地把握和开展教学。同时,对于我们平时的命题,也是有好处的。例:(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9)(PPT)这个题的答案有两种:这道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考试要求。在本期半期考试中,我模仿该题,出了一下面这道题。(成都八中本期半期试题33)综合探究:“北川地震遗址该不改收费?”(PPT)类似的资源,在我的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中,比较多。当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上有很多包括文本在内的课程资源可供我们选择、改造和使用。对于网络资源,在后边单独介绍。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好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有教师的身影和声音,还应该有其他身影和声音,换句话说,就是应该有恰当的音像资源。(链接倒退)二、音像资源恰当选择、使用音像资源,是激活政治课堂的重要手段。音像资源在政治课堂上的妙处,我就没必要去阐述了,大家都很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