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回归学生学习本能的策略.pdf

上传人:Lun****ng 文档编号:11698627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教学回归学生学习本能的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教学回归学生学习本能的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教学回归学生学习本能的策略.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擂索 i- ; * ! 2017 年第 7-8 期 让教学回归学生学习本能的策略 夏海莲 _数学天地_数学天地 摘 要摘 要 : 学校教育要回归儿童探索外部世界的天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 打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通道, 充分调 动学生的社交能力, 通过合作、 交流、 表达、 分享进行学习和实践。用前测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通过智者分享的形式 开展合作学习,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 学情分析;智者分享;合作学习; 知识迁移 学校教育要回归儿童探索外部世界的天性,充分尊重学生 的已有认知经验, 打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通道;学校教育还要回 归学生学习

2、的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通过合 作 、 交流、 表达、 分享进行学习和实践。 一、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课堂一、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课堂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 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而针对教学 现 状 , 要做到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就要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 并做好前测, 才能作出基于学情的理性分析, 进而设计 有效的教学活动, 丰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如某教师在教学“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课时, 设计了如下前 测单: (一) 想一想

3、, 写一写。 一个一个数, 1 个一是( ) ; 一十一十数, 1 个十是( ) ; 一百一百数, 1 个一百是( ) ; (二) 找一找生活中比1 0 大的数, 把你看到的、 想到的写下 来 , 也可以画出来。 (三) 从 1 0 个一个往后数, 自己会数到多少就写到多少。 100、 101、_ 从前测的完成情况看,全班几乎8 0 % 的学生对拐弯数的认 识是不足的, 大多数学生数到1 9 之 后直接数200,数 到 209之 后直接数300。 而让教师惊喜的是全班几乎9 5 % 的学生对1 个 一百是一千并不陌生, 1 0 % 的学生能够了解1 0 以上的数在生 活中运用很广泛, 他们可以

4、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数, 并能够正确 读出来 基于这样的学情, 教师调整了教学设计, 把教学重点放在千 以内数的数数上, 不仅让学生说出数数的算理, 还通过观察两组 拐弯数的顺序发现数的规律。教学中从依靠计数器来数到不用 计数器数, 数数的教学扎实有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课 堂上不再过多重复与练习,同时有意识地添加了培养数学思想 的教学内容。比如认识“ 千” 这个计数单位时, 课 件 出 示 1 0 0 个 1 元的硬币、 1 0 张 1 元纸币、 1张 1 0 元的纸币, 让学生说说 感受和发现。 通过几个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对比, 学生不仅进一 步认识了“ 千” 这个单位以及在生活中的

5、运用, 还体会到计数单 位越大, 所需要的数量就越小, 体会了大的计数单位的价值。正 是因为有了前测,才让教师更加清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 盲点、 难点, 为有效教学提供了路径。 二 、 让智者分享成为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二 、 让智者分享成为合作学习的新形式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除了按照座位进行分组合作交 流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形式呢?笔者尝试了智者分享的合作学习 新形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 智者分享具有灵活性、 开放 性 、 互动性的特点。我们提倡人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项研究的“ 智 者” , 所谓“ 智者” , 就是某一问题的“ 专家” 或 “ 专家团队” 。 这需要 教师课前

6、将学习内容整理、 加工成为一个个研究主题, 学生需要 对这些主题作个体研究。随后教师选择学生进行课前了解和倾 听 , 掌握哪些学生对哪一项研究最深入、 表达更清晰、 证据更充 足。 规避了传统的合作学习受空间、 人员的限制而不能发挥更大 效能的弊端。 如在试卷讲评课上, 先采用合作的方式交流错题。教师根 据学生试卷情况整理易错、 难点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整理, 选择 自己认为值得研究或值得分享的题目, 然后以不同的题目为核 心形成新的研究小组, 进行研究成果的分享。 又如在知识整理课 中,采用智者分享的原则开展合作学习。比 如 “ 万以内数的认 识 ” , 分别以“ 数的顺序和组成” “ 数的

7、大小比较” “ 万以内数的加 减法” 等为主题, 小组自己认领研究主题, 上课前了解研究情况, 课中根据小组研究情况选择同一个主题研究得最好的个人或搭 档到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享, 以期达到“ 优质资源共享” 的效果。 三、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三、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善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推理能力 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肤浅到深 刻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经常设计有层次的研究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 大胆猜想、 提出 观点、 敢于论证、 建立模型, 这对于发展学生抽象、 推理、 模型思 想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 植树问题” 时 , 教师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情 境 中 , 让学生根据楼宇的排列、 路灯的设置等场景去找间隔、 间 隔数。 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器官, 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 的体验。当学习者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情 境中, 最有效的学习就发生了。 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特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进行教学,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尊重、 保护学生对未知世界的 好奇心, 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作者简介:夏海莲, 西宁市南川东路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陈景东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