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98529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3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O月9日,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法国文学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作家村上春树再一次无缘诺贝尔文学奖。诺奖的再次爆冷,让舆论又沸腾了起来:有人说莫迪亚诺早三十年前就该得奖,如今终于等到迟来的公正;也有人说此奖颁给莫迪亚诺,是追悼一个文学流派的没落,这是诺奖本身已经衰退腐朽的表现。有人认为瑞典文学院今年慧眼识珠,莫迪亚诺实至名归;也有人认为莫迪亚诺和村上春树一样,始终差那么一点诺奖的“重量”。有人在这边大喊对莫迪亚诺早已熟识和热爱,也有人在那边喃喃自语谁是莫迪亚诺也许对于普通的中国大众来说,莫迪亚诺就是一匹黑马但是对于中国文学圈来说,他却是广受好评的。例如此

2、前王朔曾公开承认玩的就是心跳是向暗店街学的,王小波也曾用万寿寺向莫迪亚诺的成名小说暗店街致敬。那么莫迪亚诺究竞是怎样的人呢莫迪亚诺,法国犹太小说家,1947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扬古。后来莫迪亚诺为了突显自己“法国二战之子”的身份,对外宣称自己是1945年出生。他的母亲是一位比利时喜剧演员,经常在外演出。父亲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隐瞒犹太人身份从事过走私,考虑到当时法西斯统治下的全欧洲排犹浪潮及暴行,应该说这是一个风险奇高的职业。莫迪亚诺说,以回溯的方式看,自己的童年很像一部侦探小说。莫迪亚诺不一定是诺奖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却一定是继加缪之后长得最帅的小说家,而且长相一直在进行“

3、风格转换”。三十多岁时,莫迪亚诺的长相介于年轻时的法国影星阿兰德龙和波兰钢琴大师克里斯坦齐默尔曼之间,这有当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暗店街译本上的照片为证,那也是他的第一个内地中文译本。中年的莫迪亚诺颇具南欧帅哥风格,不过就近几年来看,明显发福后的长相已经露出要跟奥斯卡影帝杰夫布里吉斯莫迪亚诺寻找是为了不迷路殊途同归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获奖的理由,至于为什么会得奖,莫迪亚诺自己也不知道。奖项颁出之后,瑞典文学院方面也没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本人,后来他说还是自己的女儿告诉他获奖的消息,他本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感觉“仿佛是和自己同名的另一个人获奖了一样”。就像他在自己的出版商伽利玛出版社举办

4、的发布会上表示:“得诺贝尔奖真让我感到有些不真实。我仍记得小时候,在加缪得诺贝尔奖的时候(1957年),我才12岁,然后是其他人。”他说,“能把自己和那些我敬佩的人放在一起我觉得这太不真实了”。有人问他自己觉得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他说:“我也想听听他们如何解释这个选择,我非常想知道选我的原因是什么”曾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诺奖不会颁给畅销书作家。”或许这也是村上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原因。而莫迪亚诺则介于畅销与无名之间。他在法国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却不认识他。莫迪亚诺21岁凭借处女作星形广场获得罗歇尼米埃奖,之后10年间几乎囊括了法语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其中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

5、城大道获得了仅次于龚古尔奖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获得了1978年的龚古尔文学奖他的小说不是什么大部头,但符合欧洲“寻根”的主流,用记忆重构日渐琐碎的、碎片式的现实生活。即便他是法国当代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但对于法国人来讲,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他们认为继勒克莱齐奥之后,诺贝尔文学奖至少要三十年之后才会颁给一位法国作家,没想到仅相严晶年轻时的莫迪亚诺隔6年,诺贝尔文学奖再次花落法国。为什么又是法国人很多人很好奇,文汇报甚至还做了一篇为何诺奖青睐法国作家的报道,理由是距离上一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2008年获得此奖,仅仅相隔了6年,又一位法国作家

6、获奖,而在法国的诺奖史上,自1964年萨特获得诺奖,几乎是6至1()年,就有一位法国作家获奖。“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这是诺奖评委会给莫迪亚诺的评语。这一印象的得出显然得益于上面提到的那些作品。此次诺奖引发的反应,正好是瑞典文学院过去一百年来每年颁奖时最期待的反应,它符合诺奖的挑人规则:一是让大家赞叹瑞典文学院院士们的慧眼,又向世界隆重推出了一位较少被公众了解的当代巨匠,当年马丁杜加尔、福克纳、布罗茨基、克洛德西蒙、耶利内克就是这种情况。二是这个人的作品不能太大众、太畅销,比斯豳嘲37罪犯”而对于莫迪亚诺的粉丝来说,等待莫迪亚诺的新作出版也是

7、人生一大幸福的事情。跟其他大家不同,莫迪亚诺很牛的一点就是写起来手快,坚持能力也强,几乎每一两年就出一部小说,如此坚持了四十来年,迄今已经有三十多部作品面世。更牛的是,这些作品被认为“质量非常平均”“几乎都在同一水平”。这样的作者当然会有忠实的读者紧紧追随,他有28本书被翻译成西班牙文,21本被翻译成德文,12本被翻译成瑞典文。研究莫迪亚诺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奥地利、加拿大、瑞典、芬兰、荷兰,热衷于莫迪亚诺的学者们对他爱到极致,以至于在2004年,学者们聚集到英国肯特,专门举办了莫迪亚诺文学讨论国际会议,会后出版了有关他作品的学术著作,其中包括“莫迪亚诺的自传式写作在谜与历史之间”。在法国,更有

8、2O多本书是专门用来解说莫迪亚诺的书的。这些评论中充斥着“自我”“谜”“后现代”“自传”“记忆”和“历史”这样的字眼。莫迪亚诺老老实实地承认:“其实我写的都是同一本小说。”因为从第一部作品星形广场开始,他就始终以追忆的手法讲述过去,“寻找”成了从一而终的主题,寻找记忆的断章,拼接零散的往事,寻找自我,寻找父亲,寻找擦肩而过的路人他不断模拟一种梦游的状态,使小说在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中行进,也让一切变得越发扑朔迷离。他用侦探小说的笔法表达找寻的主题,像一个模糊的观察者、迷失的见证者。用最普通的细节唤起人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他最近一本小说的名字是为了不让你在此迷路,听上去似乎还是写给自己的。他也从不

9、否定,不试图摘下身上那些“二战作家”“新寓言派”的标签。对于这样执著于自身的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评论从来就不意味着什么,他只是问着问着,在迷途中寻找一个也许是对的方向。(万万摘自读天下2014年第13期)格非:白头搔更短老去亦先锋侯文文当格非这个名字初次进入文学界视野,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其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学的黄金时期。那是先锋诗人和先锋作家辈出的年代,有那么多的名字如流星划过,在横空出世的当1:2马上就偃旗息鼓:却也有那么一些名字因为其熠熠闪光而留存了下来,比如格非、余华、马原,被公认为中国“先锋小说三驾马车”。作为一个80后资深阅读者,格非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位。识字既早

10、,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囫囵吞枣抓得到手的一切读物,记得就是在某一本老旧的see山上第一次看到褐色鸟群。很难相信当时的我读懂了那个故事,但那迷宫一般循环往复的叙述,考究的语句,连同水边的寓所、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这些无比诗意的意象,竞烙刻于记忆中许多年。事隔经年,当我以一个采访记者的身份坐在作家旁边,回顾当时的震撼,追根溯源,只能说是因为当时作为没受过系统训练的自发性读者,仅读过中国古典小说,未曾涉猎西方经典,而褐色鸟群恰到好处地刷新了对于小说的观念,方才知道小说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这大概就是先锋之所以被称为“先锋”的缘故。写作原本是内心的出口格非迷格-C迷舟,一鸣惊人。后是褐色鸟群相遇精妙纯正的语言

11、,迷宫39式的结构,强烈的寓言氛围,织成一张有独特面貌的网。2014年,50岁的格非出自选集,一本是小说集相遇,一本是文学评论集博尔赫斯的面孔,将他大多数可追溯自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结集出版,隔着岁月的河,告诉我们“文学的黄金时代,确实已经结束”。在我面前,走出大学讲堂的格非一头白发如雪,无比扎眼地时时提醒对他的印象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读者们:时间都去了哪里。他谦虚地自称“专职老师、业余作家”科班出身的他,早在198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就成为教师站上讲台,远远早于他创作小说迷舟。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沿着精英知识分子的道路顺风J】l页水地走过来,2(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