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1653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工大工程材料课后总结2014讲解(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闫健 yanjian 1 * 2 一、课程主线 结 晶塑性变形 工业用钢 工艺性能使用性能 合 金纯金属 热处理 有色金属铸 铁 加工工艺 组织结构化学成分性 能 * 3 二、主要内容 工程材料 基本理论常用材料零件的选材 * 4 1. 基本理论 热处理热处理 铸铁的热处理 塑变与再结晶 基基 本本 理理 论论 金属学金属学 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结晶 相图及铁碳相图 钢的热处理 * 5 1.1 材料性能 焊接性能 硬度HB HRC 材材 料料 性性 能能 强 度 塑 性 锻造性能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 工艺性能工艺性能 切削加工性能 铸造性能 韧性k ,k1c 热处理工艺性 *6 条件屈

2、服强度0.2残余塑变为0.2%时的应力。 疲劳强度-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指标为、。 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HB、HRC)。(HRA、HRB、HRC) 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指标为k材料的使用温度应在冷脆转变温度以上。 断裂韧性:材料抵抗内部裂纹扩展的能力。指标为K1C。 1、力学性能 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弹性模量E:E=/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指标: 抗拉强度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1.1.1 使用性能 表面淬火钢宜用HRA硬

3、度指标 铝合金成品宜用HRB硬度指标 整体淬火钢宜用HRC硬度指标 *7 1、铸造性能: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填充性、收缩率、偏析倾向。 2、锻造性能:成型性与变形抗力。 3、切削性能:对刀具的磨损、断屑能力及导热性. 4、焊接性能:产生焊接缺陷的倾向。 5、热处理性能:淬透性、抗回火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 1.1.2 工艺性能 2、化学性能 (1) 耐蚀性:材料在介质中抵抗腐蚀的能力。 (2)抗氧化性: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3)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1)切削加工性: (1)中碳钢高碳钢 (2)含碳量相同的钢中,球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 2)焊接性能: 中碳钢高碳钢 3)流动性

4、和偏析 用共晶相图说明(共晶体最多的成分点) 4)淬透性 Vk-C曲线的位置过冷A的稳定性 A晶粒大小 A中的成分均匀性 第二相 化学成分 加热状态 碳 合金元素 5)残余奥氏体 (1)A中CMs MfA% (2)A中MeMs MfA% * 8 1.2 材料的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 1.2.1三种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密排六方HCP 晶格常数aaa、c 原子半径 原子个数246 配位数81212 致密度0.680.740.74 滑移面1106111 4六方底面1 滑移方向 2 3底面对角3 滑移系12123 常见金属-Fe、Cr、W-Fe、Ni、AlMg、Zn 晶体结

5、构 空间点阵 晶体点阵(理想晶体) 晶体的结构基元(分子、原子、离子、原子集团)依靠一定的结 合键结合后,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抽象的空间几何模型(非物 质性)7个晶系14种晶胞类 型 把空间点阵的结点作为物质质点的中心位置,忽略原子的热振 动和晶体缺陷,将单纯的几何图形变成具有物质性的点阵,称 其为晶体点阵(物质性的)。 若阵点用直线通过中心连接起来晶格 * 9 1.2.2金属的实际结构与晶体缺陷 1 多晶体(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2 晶体缺陷(晶格不完整的部位) 2)线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3)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6、理论值 退火态 位错密度 强 度 金属材料强化方法: (1)固溶强化 (2)细晶强化 (4)加工硬化 (3)第二相强化(弥散强化) 1)晶粒:组成金属的方位不同、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 2)晶界:晶粒之间的交界面。 掌握: 标定晶向与晶面 位错与柏氏矢量的特性 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 判断位错的类型 晶界特性 熟悉 晶胞;金属键;点缺陷 及分类 * 10 1.3 材料的结晶 3、纯金属中的固态转变 1)同素异构转变:物质在固态下晶体结构随温度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2)固态转变的特点 1)形核部位特殊(晶界、位错处等) 2)过冷倾向大 3)伴随着体积变化 1、结晶过程 1) 两个条件 (1)能量条件

7、必须过冷 过冷度T=T0-Tn 驱动力? (2)结构条件 1.3.1纯金属的结晶 2)基本规律 形核(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长大(平面长大,枝晶生长) 2、细化晶粒的途径:形核率与生长速率 1)增大过冷度 2)变质处理 3)振动和搅拌 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 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 晶区特点,形成与性能。 * 11 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 合金的相 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其它化合物 间隙相 1、合金在固态下的基本相结构 1.3.2 合金的结晶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具有

8、金属特性的物质。 *12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为过渡族金属元素与原子半径小的非金属元素组成。 铁素体:碳在-Fe中的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Fe中的固溶体。 马氏体: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并随含碳量增加而提高。 2)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1)正常价化合物 如Mg2Si (2)电子化合物 如Cu3Sn (3)间隙化合物:由过渡族元素与C、N、H、B等小原子半径的非金属元素组成。 分为结构简单的间隙相和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1)固溶体:与

9、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结点位置形成的固溶体。 大多为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固溶体。 *13 4)金属化合物形态对性能的影响 (1)基体、晶界网状:强韧性低 (2)晶内片状: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 (3)颗粒状: 弥散强化:第二相颗粒越细,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 高,塑韧性略有下降的现象。 5)固溶体与化合物的区别:结构;性能;表达方式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V 如TiC、VC 中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 如Cr23C6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Fe 如Fe3C 3) 性能比较 强度:固溶体纯金属 硬度:化合物固溶体纯金属

10、 塑性:化合物固溶体纯金属 * 14 2、合金的组织转变 1)一般转变过程 (1) 满足三个起伏(条件) 能量起伏(必须过冷);结构起伏; 成分起伏 (2)基本规律 形核及核长大(固态转变有晶界、相界形核理论) 2)相图 匀晶L 共晶L+ 共析 + 包晶L+ (1)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2)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3)合金中的固态相变 (1)固溶体转变:AF (2)共析转变:AP(F+Fe3C) (3)二次相析出:AFe3C (4)奥氏体化 (5)过冷奥氏体转变 (6)固溶处理+时效 掌握共晶,共析相图的结晶过程,示意图, 以及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和

11、组织组成 熟悉枝晶生长与成分偏析,根据相图判断合 金性能 *15 3、铁碳合金相图 1 默画铁碳合金相图 2 相与机械混合物 A、F、Fe3C与P、Ld 3 两个基本反应式 4 结晶过程分析(冷速曲线表达) 5 杠桿定律的应用 6 热处理加热温度的表达 注意: 1 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分析; 2 同一种钢在不同的加热条件下对组织、 成分及HT分析。 相(成分、结构相同且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机械混合物(相与相的构成状态) 组织(关注:形态、大小及分布) 组织可以由单相构成; A 组织可以由机械混合物构成; P A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称为相、组织; P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称为机械混合物、组织。 组织

12、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显微组织的独立部分(形态)。 相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中成分、结构均匀一致的部分。 掌握不同含碳量结晶的过程,成分分析与组织示 意图 熟悉含碳量对Fe-C性能的影响,杂质元素对刚性 能的影响,了解钢锭中缺陷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塑性变形 掌握 :滑移 与孪生特点,区别与作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及细晶强化 机制 熟悉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金属的两种断裂方式及断裂韧度(KI )。 回复与再结晶 掌握:形变金属在退火过程中的,回复,再结晶过程的特点及对结构和性能 的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控制,冷加工与热加工 熟悉回复机制,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及影响因素,热加工对组织和

13、性能的影 响 扩散 掌握扩散的驱动力,空位机制与间隙机制,菲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扩散 的影响因素 16 * 17 1.4 钢的热处理 1) 奥氏体化的四个阶段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剩余渗碳体的溶解 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2) 奥氏体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本质粗(细)晶粒钢) 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4.1钢的热处理原理 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 过冷奥氏体转化产物 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特征, 性能 2)影响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因素 *18 扩散退火 去应力退火 各种退火(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正火 1.4 1100 1000

14、900 800 700 600 500 0.20.40.60.81.01.2 温度 C% A F+Fe3C * 19 钢的淬火和回火 1: 钢的淬火及产物 单液淬火 双液淬火 分级淬火 等温淬火 2:回火及产物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调质处理) 3: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影响因素 4:熟悉表面淬火工艺,以及化学热处理工艺 产物的组织特 征,性能? *20 650 600 550 350 A1 MS Mf 时间 P S T B上 B下 M M+A AP AS AT AB上 AB下 AM 过冷A 过冷A 过冷A 过冷A 过冷A 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共析碳钢等温转变曲线及产物 用C曲线定性说

15、明连续冷却转变产物(共析碳钢为例) 根据冷速曲线与C曲线交点位置判断转变产物 *21 P 均匀A 细A A1 MS Mf 时间 等温退火 P P 退火 (炉冷) 正火 (空冷) S 淬火 (油冷) T+M+A 等温淬火 B下 M+A 分级淬火 M+A 淬火 (水冷) M回+A 150-250 T回 350-500 S回 500-650 ? ? ? ? P T+S回 S T+B下+M+A * 22 Acm Ac1 V1 V2 V3 V4V5 时间 温 度 Ms 例题:(T12钢) 3、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1)碳钢:马氏体的分解 ;残余奥氏体分解 ;-碳化物转变为Fe3C ;Fe3C聚集长 大和

16、铁素体多边形化 。 2)W18Cr4V钢: 560三次回火。析出W、Mo、V的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回火冷 却时,A转变为M。每次回火加热都使前一次的淬火马氏体回火。 强化钢铁材料最经济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是淬火+回火,它包含了多种基本强化方法。 * 23 1.4.2钢的热处理工艺 1、机械零件的加工工工艺路线 预备热处理机械粗加工最终热处理 机械精加工 锻造 铸造 毛坯 预备热处理(退火与正火) 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 * 24 2、三个判据 1)实际生产中退火与正火的选择 钢的含碳量C%0.50.5 0.770.77 HT工艺正火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组 织F+SF+PP球 2)正火组织判断 钢的含碳量C%0.60.6 组 织F+SS 3)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