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690202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9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2 2课课 苏联的崛起苏联的崛起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 端。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 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养学生从历 史材料中

2、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 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 评价斯大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 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 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2.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认识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 、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 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 设成就。但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 在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

3、政治经济体制本 身带来的缺点与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 成为苏联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提高 的严重障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 弊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 成就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斯大林模式,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了解很少,甚至不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 ,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 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 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 这段距离。或者我们

4、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为此苏联进行五年计划,启动 了工业化进程。 苏联的成立 v 1、 成立的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 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 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 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 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 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4大 15大 1925年,联共(布) “十四大”通过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 1927年联共(布) “十五大” 通过了逐步

5、开展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一五计划 (19281932) 二五计划 (19331937) 三五计划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因大战爆 发,三五 计划中止 (19381942) 通过材料揭示苏联建设的成就。 1,1932年,“一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产 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 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 体系,同时工业社会主义成分占99%以上。 2 “二五”计划的完成,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 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 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

6、。 在短短的时间内,有9000多个新企业投产,机 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 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 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 化。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 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 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 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v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 业的迅速发展。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 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 形式是组织享有土

7、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 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 高,苏联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居 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 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v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取 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严 重的问题就是斯大林模式,引出第二个标题 。 v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v斯大林模式的具体表现 v通过数据与图片引导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斯大

8、林模式 v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 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1936年 ,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 经济体制 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表现 v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 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 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 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v经济上;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 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 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 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等问题, 斯大林模式评价 v利:在当时的条件下

9、,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 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 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v弊: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 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的形成经济体制的形成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 :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 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 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 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 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

10、种准 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2.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 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 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 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 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 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 制和制度。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v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 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 展的不断变化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长期僵 化地执行计划指令,样样管,统统包,压抑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造

11、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 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v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 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不 无打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 v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课堂练习 v1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 vA列宁 vB斯大林 vC斯达哈诺夫 vD戈尔巴乔夫 v2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 vA1921年 vB1922年 vC1925年 vD1927年 B B v3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 vA十月革命 vB1936年宪法公布 v

12、C“一五”计划完成 vD苏联成立 v4第一个工业社会主义国家建成的标志是( ) vA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v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v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v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 A v5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病的是( ) v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 展 v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 质量 vC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 vD注意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D v阅读下列材料: v“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人 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v邓小平 v请回答: v(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

13、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v(2)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哪个模式 ? v(3)请你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邓小平是怎样改 变中国的僵硬模式的? v思路解析:做材料解析题时,应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例如: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僵化等,然后再根据问题 做答。 v参考答案:(1)指的是列宁从俄国当时的国情出发,实施 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创造性地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典范。因此,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v(2)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v(3)邓小平打破了原有的僵化的模式,运用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 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道 路。 v谢 谢 v 郝丽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