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87593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山东省新课改考察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张 坚 博士 2007年5月19日 广西师大山东新课改考察团情况 u 目的:彰显广西师大服务基础教育的 宗旨,探寻广西师大教学发展与基础教 育改革对接的新路径。 u 时间:2006年12月6日-14日。 u 人员: u 行程:青岛淄博曲阜济南 u 主要考察对象:青岛市19中、淄博市 6中、山东省实验中学、省教育厅高教 处、省教育学院等。 本考察组成员的全家福 考察团成

2、员名单 n刘立浩:广西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本次考察团的领队。 n 齐佩芳:广西师大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教 授 n汤服成:广西师大数学与科学学院教授 n李庆忠:广西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n谢 翔:广西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n董 灵:广西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 n黄 都:广西师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 n杨丽萍:广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老师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山东新课改面临的主要困难。 ?山东经验对广西新课改的启示。 ?关于广西师大应对新课改的意见与 建议。 一、新课改之新变化 ?教育发展大权由中央向地方放权。 ?改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理念,包括: (1) 教学内容

3、的生活化、地方化、可体验 化; (2) 教学方法多样化,由单一的讲授式向 讲授式、合作式、研究式、探究式相结合转 化; (3) 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结果评价转变为结 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 新课改之新 教育发展大权由中央向地方转移 ?教材方面:教育部只制定课程标准,各 地区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区情,把课标成 为可具操作性的教材。 ?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程。 ?评价的实施权也渐渐下放到各个省份。 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 学校以及教师由传统教育 体制下被动接受者、实施 者,变成了当地教育发展 的主动参与者、主导者。 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对于教育管理方式、 师资力量的建设、教材内 容的整合

4、、课程体系的设 置、评价体系的制定都提 出了新的、全方位的挑战 。 二、新课改之新要求 ?要求基础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办学向 开放办学转化。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提 出更高的要求。 ?各高师院校加大对新课改的研 究力度。 新课改要求学校开放办学 u大学与中学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 u高中与初中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 u各省教育厅与地方中学之间、中学与中学之间, 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交往空前密切。 u山东省要求每个中学都要建设学校网络,与其他 学校平台共享。 u青岛市19中不断地派老师前往江苏、广东、以及 山东烟台、莱州、济南等地参观学习,教师出国 到澳大利亚已经20多人次。 新课改对教师的冲击

5、 ? 教师由传统的教材实施者变成教材的开 发者。 ? 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出色的专业知识能力 ,以历史学科为例: ? 要求教师提升研究能力,熟练运用各种 教法。 ? 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赋予了年 青教师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老教师提 出挑战。 历史学科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1) 历史学科编写方式由传统的通史方式向 专题式转变,要求教师具有出色的知识整 合与迁移能力。 (2) 选修模块要求教师了解更加前沿的学科 知识。 (3)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地方化要求教师学 会打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当代史 传统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图 历史课程 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历

6、史历史历史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历史上的 重大改革 如此新教法? ! 山东省对过程评价的措施之一 u学生发展报告,全部大约18页。这种发展报告的 特点:一、全面性,德智体美都关注到了。二、 管理的即时性,规定每个学期放假之后的半个月 内必须完成报告的登录,超过这个时间后,系统 全部关闭。三、监督的严密性,对于学生,基教 处随时都能够对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发展报告 中的成绩进行考查,如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 以直接问他如何选题、如何进行等等,如果发现 其作假,那么基教处有权力全部否定所在学校的 成绩。 u2006年12月之前,浙江大学不用考试直接从青岛 二中录取了40多个学生,有一些招生门槛

7、比较低 的高校,完全可以不用进行高考,只要参考发展 报告后,便可以录取学生了。 山东省加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 ?山东成立了八个课程研究中心,专门负责新课 改推进、课题带动(新课改的创新性要求整合力 量投入专门研究)。 ?教育学院专门设立一个研究室,专门追踪高考 改革方案、评价方案、学分的评定、课程的设 置等等。 ?点面结合,建立一个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 究问题的基础教育定点学校,分为重点中学、 普通高中、农村中学三个层面来发现问题,为 科研提供研究方案、参与研究。 三、山东新课改面临的主要困难 ?评价体系发展的滞后。 ?人才严重缺乏。 ?国外的经验如何与中国的国情结 合起来? ?培训方面成效

8、不显著。 评价体系的滞后发展及其影响 ? 滞后发展的最大表现:高考备考方案直到 2006年12月上旬才出台。 ? 其影响严重影响了各地区教学工作的正 常进行。 (1) 教师任务加重 (2) 学生负担加重 (3) 各中学校长疲于应付各种据说与高考有关的 会议。 (4) 受课时的限制,校本课程几乎没有构建,有 的也只是应付了事。 (5) 有针对性的教辅材料严重缺乏,不少学校直 接用传统的教材进行填充,背离新课改方向。 教师负担加重的表现 ? 一纲多本,教师整合教材的任务加重。 ? 为应付高考,各科老师“宁滥勿缺”,不 断要求增加课时。 学生负担加重的表现 ? 学生同时要学习几种版本的教材,苦不堪言

9、 。 ? 在外语学习方面,课改之前学生要掌握的单 词3000左右,课改之后学生在必修课程中 要掌握的单词不足3000个,但是选修内容 中不少于30%单词要掌握,这样一来,学生 要掌握的单词达到5000个左右,相当于大 学本科四级水平的要求。 ? 学生的书费成倍增加,家长意见十分强烈。 人才短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各科选修模块当中每个地方只能开设 一到两门。 ? 有些学校用教学不好的老师来应付新 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 艺术)干脆用集中观看教学录像的方 式来代替。 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 负责培训的专家无法给予一线教师可具 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 培训的形式开始采取面对面集中培训的

10、 方式,但成本昂贵;后来改用网络培训 方式,却成效甚微。 ? 由抽象到具体的培训模式效果不明显。 培训中,教师最大的困惑不只是理念的 问题,而是教材的处理讲到哪个份上,如 何处理多种教材中所出现的差异性问题? 四、山东新课改对我们的启示 ?把新课改视为广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次 契机。 ?努力培养本地的专家。 ?教育厅组织本地专家吃透新课标,结合教材 的选择以及教辅材料的制订,将新课标具体 化,教学内容统一化。 ?加大初中与高中之间的联合。 ?改变新课改培训的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本地专家的 大力支持 新课改由新课标的宏观要 求向与地区特色相结合的微观 具体方案转变过程中,需要熟 悉当地的教

11、育专家的引导。广 西要充分发挥一期、二期园丁 工程学员、教育硕士的辐射作 用。 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对培训的意见 在各科教师的培训方面,内容必须 逐渐地具体化,有些问题并非专家们 所能够解决的,相反却是一线来的老 师们的专长。如山东省到后来专门组 织了58个学科教师集中到省教育厅来 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科暴露的问题进 行思考,之后,大家进行反思与设计 解决方案。 培训方式由具体到抽象推进 ? 中学教师开展新课改的好处。 ? 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异同。 ? 新课改的理念。 四、山东新课改给我们的启示 ? 在开设选修课方面,建议同一地区的各个学 校重点开设一门选修课,之后,教学资源共 享。 ? 新课改

12、面前,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之间的差 距并不明显。 ? 理性地看待新课改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 既不惧怕,也不轻视。 五、广西师大在我区新课改的定位 1.前期的理论支撑; 2.中期引领与指导培训; 3.后期通过与课改相关的课题研究成 果进行总结与提升。 具体原因 ? 新课改的新要求 ? 广西师大自身的优势与条件 广西师大自身的优势 ? 是全区学科最齐全的高师院校之一, 符合新课改学科综合交叉的要求; ? 师资力量雄厚,在新课改中走在全区 、甚至全国前列。 ? 广西师大拥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的人才网络覆盖全区城乡各地 。 师范专业 毕业生 函授生 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 教育硕士 第二期园丁

13、工程学员 第一期园丁 工程学员 广西师范 大学 研究型人才 骨干教师 专家型人才 1.目前,全区一线的高中教师超过 70%是由广西师大培养,算上函授 学员,则远远超过这个数。 2.第一期园丁工程学员100名、第二 期学员683名,广泛分布于全区各 地。 3.目前,我校培养的教育硕士人数达 到300多人。 4.目前,我校各科的课程与教学论研 究生规模不断扩大。 5.我校的教师教育网络覆盖全区各地 。 汇报完毕,请领导与专家 批评指正。 &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