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药材ppt.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683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药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贵州药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贵州药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贵州药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贵州药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药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药材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风物特产 主讲人:林学院07级森林游憩 腾明静 贵州中药材 v中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医 药学中独树一帜。 v贵州盛产药材,向有“药材基地”的美名。 v贵州地道药材如天麻、杜仲等,都是传统特 产,质量上乘。 天麻 一、天麻在中国的分布 v天麻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湖北、甘肃、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广 西、吉林、辽宁等地,当中贵州西部,四川 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所产为著名地道药材,质 量尤佳。贵州主产干毕节、大方、黔西、贵 定、赫章、都匀、遵义等。 二、天麻形态特征 l天麻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30-150厘米 ,黄褐色,下部疏生数枚膜质鞘。无绿叶。 l地下块茎肥厚

2、,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 哑铃形,长约10-20厘米,粗3-5 (-7)厘米 ,肉质,常平卧;有均匀的环节,节上轮生 多数三角状广卵形的膜质鳞片。 l总状花序顶生。 三、天麻生长习性 v天麻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 丛及草坡亦有。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 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 ,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 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 麻块茎提供营养。 四、天麻的功能主治 v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天麻的块茎有补脑强身、降 压安神、增益力气等功效,主治头晕目眩、眼花 、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等症。有 天麻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是旅游的馈赠的佳品

3、。 杜仲 一、杜仲在中国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v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 的树皮。为中国特有植物,主产 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如将树皮折断时,可看见皮中 有银丝如绵,故又名绵杜仲。 v杜仲高达20米,小枝光滑,单叶 互生;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 ,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 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 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 毛;叶柄长12厘米 二、杜仲生长习性 v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 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 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 有栽培。 v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 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 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 ,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 旁栽培。 四、杜仲的功能主治及销售

4、 v主要以树皮为药用部分 ,杜仲的干燥树皮,是 中国名贵滋补药材:补 肝益肾、强筋壮骨、安 胎、降血压。 v目前,主要销往东南亚 、日本、美国、加拿大 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 吴茱萸 一、吴茱萸在中国的分布 v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 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陕西、湖南、湖北、福 建、浙江、江西。 v性状 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 ,直径25mm。表面暗黄 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 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 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 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 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 郁,味辛辣而苦。 二、吴茱萸形状特征 v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 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 花序

5、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 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 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 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 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 。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 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 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 期68月,果期910月。 三、吴茱萸的功能主治 v散寒止痛,降逆止 呕,助阳止泻。用于 头痛、疝痛、脚气、 痛经、脘腹胀痛、呕 吐吞酸、口疮。 党参 一、党参在中国的分布 v党参为植物党参和 中药材的统称。党参 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 种,中国约有39种, 药用有21种、4变种 。 在中国大部都在 当参的分布 二、党参在的生活习性 v党参,抗寒性、抗旱性、适 生性都很强

6、,全国各地都已 引种栽培。喜欢气候温和凉 爽的地方。苗期喜潮湿、阴 凉,干旱会死苗。育苗时要 和高秆作物间套种。大苗喜 光,高温高湿易烂根。 三、党参的功能主治 v补中益气,健脾益 肺。用于脾肺虚弱, 气短心悸,食少便溏 ,虚喘咳嗽,内热消 渴。 黄连 一、黄连在中国的分布 v主产四川、湖北。 二、黄连的特征 v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 徨,坚纸质,卵状三角 形,三全裂,中央裂片 卵状菱形,羽状深裂, 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 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 12cm。 三、黄连的生活习性 v野生或栽培于海拔 10001900m的山谷 凉湿荫蔽密林中。 四、黄连的功能主治 v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

7、,呕吐吞 酸,泻痢,黄疸,高热 神昏,心火亢盛,心烦 不寐,血热吐衄,目赤 ,牙痛,消渴,痈肿疔 疮;外治湿疹,湿疮, 耳道流脓等 茯苓 一、茯苓在中国的分布 v产于云南、安徽、 湖北、河南、四川等 地。 二、茯苓的特征 v茯苓,俗称云苓、松苓 、茯灵,为寄生在松树 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 像甘薯,外皮黑褐色, 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三、茯苓的生活习性 v主要寄生于松科植 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 根上,深入地下20 30厘米。 四、茯苓的功能主治 v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 ,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 、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 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 ,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 、宁

8、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 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 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 者忌服。 石斛 一、石斛的分布 v属名Dendrobium为希腊语 dendron(树木)与bios(生活)二 字结合而成,意为附生在树上 。 石斛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最大 的一个属,原产地主要分布于 亚洲热带和亚热带 ,澳大利亚 和太平洋岛屿,全世界约有 1000多种。我国约有76种,其 中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 台湾等地,野生石斛是国家重 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禁 止采集和销售。 二、石斛的特征 v石斛为多年生落叶草本。茎丛生,直立,上部 略呈回折状,稍偏,黄绿色,具槽纹。叶

9、近革 质,短圆形。总状花序,花大、白色,顶端淡 紫色。落叶期开花。 v石斛兰的花姿的确很美。植株由肉茎构成,粗 如中指,棒状丛生,叶如竹叶,对生于茎节两 旁。花葶从叶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多的 达20多朵,呈总状花序,每花6瓣,四面散开 ,中间的唇瓣略圆。许多品种的瓣边均为紫色 ,瓣心为白色,也有少数品种为黄色、橙色。 目前以用原法国总统“蓬皮杜”命名的新品种 最为名贵。 v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 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每年6月20日的“父亲节 之花。” 三、石斛的生活习性 v石斛属植物为附生植物,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 要求十分严格。多生于温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微 酸性岩层峭

10、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侧方遮阴, 下有溪沟水源,冬春季节稍耐干旱,但严重缺水时 常叶片落尽,裸茎渡过不良环境,到温暖季节重新 萌发枝叶。常与地衣、苔藓植物以及抱石莲、伏石 蕨、卷柏、石豆兰等混生。石斛以其密集的须根系 附着于石壁砂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养料,裸露空中 的须根则从空气中的雾气、露水吸收水分,依靠自 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石斛受小气候环境 中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严格限制,分布地域极 为狭窄。 四、石斛的功能主治 v功能主治: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 亏,口干烦渴,食少干 呕,病后虚热,目暗不 明。 金银花 一、金银花的分布 v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 青海、新疆、海南

11、和西藏无 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 分布。 v隆回金银花以面积大、产量 多、质量好而闻名,2001年 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 国金银花之乡”之荣誉。 二、金银花的特征 v忍冬,半常绿藤本;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 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 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 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刻,长3-5 (- 9.5) 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 ,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 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 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 ,密被短柔毛。 三、金银花的生活习性 v生于山

12、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 、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海拔 最高达1500米。也常栽培。日本 和朝鲜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 成为难除的杂草.神农本草经 称其“凌冬不凋”。在我国,北 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东 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 布。 四、金银花的功能主治 v抗病原微生物 v抗炎和解热 v加强防御机能 v中枢兴奋作用 v降血脂作用 五倍子 一、五倍子的分布 v我国五倍子的主要产地 集中分布于秦岭、大巴 山、武当山、巫山、武 陵山、峨眉山、大娄山 、大凉山等山区和丘陵 地带。垂直分布为海拔 250-1600米,以500- 600米较为集中。 二、五倍子的特征 v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 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 ,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 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 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 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 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 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 三、五倍子的生活习性 v垂直分布我国海拔250- 1600米,以500-600米 较为集中。 四、五倍子的功能主治 v抗菌作用 v解毒 v收敛作用 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