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137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第10章p1正弦稳态频率响应.(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节课内容回顾 若对称三相电路成Y形连接,则: 线电流和相电流关系如何? 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如何? 线电流(或相电流)彼此关系如何? 线电压(或相电压)彼此关系如何? 若对称三相电路成连接,则请依次回答 以上问题 1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多个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下的稳态电路。 频率响应 (frequency response): 不同频率正弦稳态下,电路响应与频率的关系 。 可由正弦稳态网络函数来表明。 本章的分析方法: 运用网络函数结合叠加方法来解决多频正弦 稳态电路的响应(电压、电流、功率)。 运用网络函数研究典型电路的低通、高通、 带通和谐振等性能。 2

2、10-1 基本概念 多频正弦激励种类(p111): 1、电路的激励是非正弦周期波: 这类波形在分解为傅立叶级数后,可视为含有直 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分量(谐波 分量)。这类电路问题就相当于多个不同频率的 正弦波作用于电路的问题。 2、电路的激励是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 这类波形频率不一定成整数倍。这是多频正弦稳 态分析最一般的情况。 特点:在这类电路中,阻抗、导纳明显地与j有关 。 3 10-3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 一、正弦稳态网络函数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单一正弦激励下,响应(输出)相量与激 励(输入)相量之比,记为H(j),即: 以上定义中的两个相量,可以均为振幅相量 ,也可以

3、均为有效值相量 4 例10-1: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 解: 二、网络函数的计算 5 三、利用网络函数计算输出电压、电流 H (j):反映输出、输入正弦波振幅和相位间的关系 。 已知网络函数,给定任一频率的输入正弦波, 可直接求得输出正弦波。 四、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H(j):响应与激励幅值之比, ():响应与激励的相位差 6 以图示电路说明: 若以电容电压为响应,以输入电压 为激励,其网络函数为: RC串联电路 即: 由此可得: 相频特性 网络函数的辐角 幅频特性 网络函数的模 频率特性 7 1 0 幅频特性 0(直流),H(j )=1; , H(j )=0.即:对同样大小

4、的输入电压 来说,频率越高,输出电压就越小,在 直流时,输出电压最大,恰等于输入电 压。因此,低频正弦信号要比高频正弦 信号更易通过。这一电路被称为RC低通 滤波电路(Low Pass)。 8 截止频率 : (P120) 低通的BW : 低通网络: 允许低频信号顺利通过,而使高频信 号产生较大衰减。 信号可以顺利通过的频率范围。 通频带(BW): 网络函数的模下降到最大值的 时 所对应的频率,记为: 。 9 相频特性 当由0趋向,相移角单调趋向-90,并 总为负,说明输出电压始终滞后于输入电 压,滞后的角度介于0到-90之间,具体取 决于,因此,这一RC电路又称为滞后网 络。 10 使用不同电

5、路还可以实现具有下列特性的网络: 高通网络带通网络带阻网络 理想频率滤波器的特性 : LPF HPF BPF BSF 11 10-4 正弦稳态的叠加 1)将激励为非正弦周期函数展开为傅立叶级数,即 将激励分解为直流分量和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激 励分量: 2) 求各激励分量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分量:(相量法) 直流分量作用:直流分析(C开路,L短路),求Y0; 谐波分量作用:正弦稳态分析,求y1、y2; 3)时域叠加:y(t)= Y0 + y1 + y2 + y3 + y4 +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谐波分析法-步骤: 响应等于每种频率正弦信号单独引起的响应之和。 12 例10-2、已知,求: 解

6、: 1)us(t)单独作用: 2V 分量单独作用: 13 分量单独作用: 14 2)is(t)单独作用: 3)us(t)和is(t)共同作用: 15 a. 正弦、余弦信号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0。 b. 正弦、余弦的平方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 一、相关数学知识 10-5 平均功率的叠加 c. 三角函数的正交性 二、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平均值 若 则其平均值为: (直流分量) 正弦量的 平均值为0 16 三、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 若 则有效值: 结论:周期函数的有效值为直流分量及各次谐波分 量有效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得: 17 1、激励为n 种不同频率正弦信号 其中 : 平均功率等于

7、每种频率正弦信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的平均功率 之和。 四、平均功率的叠加 2、激励为频率相同的几个正弦信号 不能用平均功率叠加, 先计算出总的电压和电流后, 再用公式 P = UIcos 来计算平均功率。 参看书 132页例10-718 例10-3 已知单口网络的电压和电流为 将这些平均功率相加得到单口网络吸收的平均功率 解:分别计算每种频率正弦信号单独作用产生的平均功率 试求单口网络吸收的平均功率。 19 式中的 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的有效值。 解:分别计算各种频率成分的平均功率再相加,即 例10-4 已知流过5电阻的电流为 试求电阻吸收的平均功率。 20 第十章作业 作业1: 作业2:书146

8、页,10-19 21 22 一、概述 X = 0 谐振分类: 1、串联谐振 2、并联谐振 3、串并谐振 4、耦合谐振 谐振条件:或 B= 0 Z=R+jX 或:Y=G+jB 谐振产生方法: 2.电路给定,改 变信号源频率。 1.信号源给定, 改变电路参数; 谐振现象: 含有RLC 的无源单口网络在正弦激励作用下, 对于某些频率出现端口电压、电流同相位。 10-6 RLC电路的谐振 23 二、RLC串联谐振 1.谐振条件与谐振频率: 谐振条件: 谐振频率: 或: 2.谐振参数 : (1)谐振阻抗:谐振时电路的输入阻抗 Z0 (3)品质因数(特征阻抗/谐振阻抗): (2)特征阻抗:谐振时的感抗或容

9、抗 =R 24 3、RLC串联谐振特性-记住 1)阻抗最小:Z0=R 2) u-i = 0 3) cos =1 4) 电流达到最大值: Im=U/R 5) L、C端出现过电压: UL=UC=QU 6) 相量图 (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İ 25 例10-5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求: (1)频率为何值时,电路发生谐振。 (2)电路谐振时, UL和UC为何值。 26 (1) 阻抗频率特性: 其中: (2) 导纳频率特性: 4、 RLC串联频率特性: 电路各个物理量随激励信号频率变化的特性。 27 (4)电压频率特性: 其中: (3)电流频率特性 (5)Q对频率特性的影响: 设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的转移

10、 电压比H(jw)(p457) 28 电路的选择性 : 通频带: Q对频率特性的影响 : Q 则BW; 特性曲线尖锐; Q 则BW ; 特性曲线平坦; 选择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 H(jw) 1.0 29 例10-6: 图示谐振电路, 已知Us=1.0V , 求f0、Q、 f、UL0、I0。 250pF 10 160H 解解: : 30 练习:已知R、L、C串联谐振电路 的谐振曲线如图所示, 若电感 L=1mH,试求: (1)回路的品质因数Q (2)回路电容C和电阻R之值 解:1) 6分 由图可知 : 0.5分 1.5分 0.5分 0.5分 2) 1分 0.5分 1.5分 31 三、

11、RLC并联谐振 1. 谐振条件、谐振频率与参数 谐振条件: 谐振频率: 品质因数: 2. 并联谐振特性: (1) 导纳最小: (2) u-i = 0 (3) cos =1 (4) 电压达到最大值: U = Is Z0 (5) L、C中出现过电流: IL IC=Q Is (相量图) 与串联对偶 通频带: IS 32 2.并联谐振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曲线和频带宽度计算均与串联谐振电路 相同。 Q对频率特性的影响: Q增大,特性曲线尖锐,频带宽度变窄; Q减小,特性曲线平坦,频带宽度变宽。 分析方法与串联相同 33 例10-7 欲接收载波频率为10MHz的某短波电台的信 号,试设计接收机输入谐振电路

12、的电感线圈。要求 带宽 f=100kHz,C=100pF。 解:由 求得: 由此得到电感线圈的参数为 L=2.53H和R=1.59 34 多频正弦稳态响应: 6分往届考题 电路如图示, ,求: + - u(t ) + - U + - 解:由iL(t)知u(t)由直流分量和正弦分量组成,因此 1)直流分量U作用时: 2)正弦分量作用时: 35 B A 谐振: 4分 选择:谐振频率相同的两个谐振电路a和b,若 Qa=10Qb,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电路a的通频带为b的10倍 B、电路b的通频带为a的10倍 C、电路a和电路b的通频带相同 D、不能确定 4分 选择: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

13、率为876Hz,通 频带为7501000Hz,已知L=0.32H,则Q为( ) A、3.5 B、3 C、4 D、5 36 并联谐振: 电路如图示, ,频率 f 可变,当iR的 有效值等于10A时,频率 f 应为( ) A、1Hz B、 Hz C、 2Hz D、 Hz B i iR 解: iR的有效值与i的有效值相等,因此发生谐振, 即: 37 本章小结: 一、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 三、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谐振条件;谐振特性; 谐振参数: 0、 Z0 、 、Q ; 频率特性:相对频率特性 Q对频率特性的影响:选择性、通频带; 1.网络函数: 定义:分类:计算: 外加电源法 二、正弦稳态的叠加: 2.频率响应: 幅频和相频特性及其曲线、截止频率、 四种网络; BW、 1.相同频率叠加: 2.不同频率叠加: (u、i、P) X = 0或:B= 0 或:Z= u-i = 0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