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2011-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588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区2011-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住宅区2011-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住宅区2011-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住宅区2011-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住宅区2011-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区20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区2011-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区度过的,住 宅区是人类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是人的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雅典宪章 指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的人的 要求出发”。 (一)(一) 住宅区的意义住宅区的意义 n住区类型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R)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30%-45%. 一、中国古代住宅区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住宅区的基本形式,在唐代以前主要采 用的是封闭的里坊制,在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 ,至元代又出现了大街胡同的结构形制。 (二)(二) 中国城市住宅区建设的回顾中国城市住宅区建设的回顾 1、里坊制 里又名闾里、坊,由 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

2、“里”的范围;里的平 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 四周围以墙,设里门出 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里”的管理制度很 严。封闭的形制是出于 政治上的需要而进行管 理方式,与里坊制相对 应的城市商业服务设施 集中设置。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 复原图复原图 2、街巷制 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 式的单一居住性的里坊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 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城市撤去围墙, 里坊制逐渐演变成街巷制,这一转变是我国古代城 市居住区规划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变革。 3、大街胡同 街巷制延续到元朝的时候,原来的巷改称为胡同 ,形成了大街、胡同、四合院的三级组织结构,胡 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建造

3、,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 的居住聚落地段。 二、中国近现代住宅区规划 1、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 Neighbourhood unit)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 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 ,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 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2、居住街坊 街坊由四条道路包围, 住宅沿道路周边布置,围 合成一个内部庭院。街坊 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 托儿所、幼儿园、商店等 生活服务设施。居住街坊 的用地面积一般为23万 平方米。 3、居住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不仅能保证 居住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安宁,而且

4、有利于 城市交通组 织,减少城 市交通对居 民生活的干 扰。 其基本特征是: a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用地的界 限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割。 b 居住小区的规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条件、自然地形 条件、住宅层数、人口密度、生活服务设施的服务 半径和配置的合理性等因素确定。 c 居住小区内设置一套为居民日常服务的设施。 d 居住小区的道路应形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 闭性,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交通引入居住小 区内。 e 居住小区要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 4、居住区 70年代末,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住宅建设规模迅 速扩大,一次规划建设的规模超过了小区,生活服 务设施的

5、建设重点放在居住区一级,居住区划分为 若干个小区,虽有小区,但“小区中心”已被削弱 或不明显。 三、住宅区的组成 1、住宅区结构模式 住宅区的结构与布局取决于方便居民居住生活的需 要,采用的结构要结合城市用地的总体布局,还要 考虑所在城市的特定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结构模式 。住宅区的结构一般分为两级或三级。 a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b 居住区居住小区; c 居住区居住组团。 2、住宅区用地构成及相关设施的分级 住宅区通常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公共绿地构成,也允许有无害小型工厂 用地、市政工程设施用地、水面等其他用地。 一、日照 1、日照标准 不同纬度的 地区对日照要求

6、不同,不同季节 对日照要求也不 同。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 时数为标准。 (三)住宅布置与居住环境(三)住宅布置与居住环境 2、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 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 持的距离。 日照间距一般采用H:D来表示,是日照间距与前排 房屋高度的倍数关系。 3、住宅间距 住宅侧面间距,低层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 ;对高度大于24米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其 侧面间距一般不要求小于13米。 4、住宅布置与日照质量 (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布置; (3 3)适当布置一些东西向住宅。)适当

7、布置一些东西向住宅。 二、通风 住宅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住 宅群体的迎风方位有关。住宅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 果越好。同时住宅需要选择合适的朝向,在夏季迎主 导风向,保证风路畅通。 住宅区的合理住宅区的合理 选址以及住宅区选址以及住宅区 道路、绿地、水道路、绿地、水 面的合理布局对面的合理布局对 通风效果也有很通风效果也有很 大的影响。大的影响。 三、住宅朝向三、住宅朝向 影响住宅朝向影响住宅朝向 的因素主要有日的因素主要有日 照时间、日照间照时间、日照间 距、太阳辐射强距、太阳辐射强 度、常年主导风度、常年主导风 向等。向等。 四、噪声防治 住宅区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交

8、通噪声、 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住宅区噪声的防 治可以从住宅区的选址、区内外道路与交通的合 理组织、区内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及通过绿化和建 筑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来进行。 五、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 1、住宅的不同拼联可以形成不同的体型、外观、 组成不同的空间形态。通过灵活的拼接,可以更好 的结合环境和地形。住宅单元的拼联主要有以下几 种基本形式:不等长拼接、等长拼接、转角拼接、 曲线形拼接等。 不等长拼接不等长拼接 等长拼接等长拼接 转角拼接转角拼接 曲线拼接曲线拼接 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四种:行列式、 周边式、点群式和混合式。 行列式行列式 周边式周边式 点群式点群式 混合式混合式

9、3、立体组合 要使住宅群体的立体组合表现出多样化,我们可 以在平面组合的基础上,利用住宅高度的不同来组 合。如低层与多层、高层的组合,台阶式住宅与非 台阶式住宅的组合。 一、住宅区空间布置的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罗的“需求理论 ”认为,人类生活有五种层次的需求,它们由底到 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 ,向精神生活的方面扩展,这是人类需求结构的发 展规律。 (四)空间布置(四)空间布置 二、住宅区空间的秩序与层次 三、住宅空间的领域性 和安全性 1、领域性 在住宅区范围内,设计的目标是要求所有的空间 都成为积极空间,有必要把各种空间划分为不同的 领域,分别有所归属。如个人的领域、家庭的领域 、邻里的领域、社区的领域以及某项设施的专用领 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安全性 住宅区空间的领域划分有助于密切邻里关系,从 而有利于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防卫。 五、住宅区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 每个住宅区应有它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具有可 识别性。 (1)从整体着手,构成空间环境 规划结构模式清晰明了; 空间层次分明。 (2)保持和发挥地方特色; (3)抓住基地现状特点和创造独特的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