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2993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新版)北师大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知识点1知识点2 知识点1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1.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将一棵柳苗栽种到盛有土 壤的木桶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用桶盖盖住,不让灰尘进入 。5年过去,实验结果为: 海尔蒙特的实验示意图 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 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知识点1知识点2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如下实验: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示意图 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知识点1知识点2

2、 3.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 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后 来,科学家们明确了这种气体是氧气。 4.1782年,瑞士牧师瑟讷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 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804年,瑞士学者索绪尔发 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知识点1知识点2 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如下实验: 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 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 6.1897年,科学家们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知识点1

3、知识点2 【例1】 (2015山东泰安中考)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 断实验探索的成果,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示 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知识点2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在黑暗条件下 进行,其实验结果应该是 。 (2)在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应该放在盛有 的小 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变为黄白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并观察叶 片颜色的变化。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恩格尔曼的实验是: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 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并用光学显微 镜观察。结果发现,好氧细菌向水绵中被光束

4、照射到的 (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部位 集中;若该实验在光照下进行,好氧细菌则分布在上述结构所有见 光的部位。实验中被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和未被照射的部位形成 了 实验。通过该实验证明了上述结构能够在光下释放出 。 知识点1知识点2 解析 (1)小白鼠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都是消耗氧气,在黑暗中植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这样装置B中氧气消耗的 速度比A快,装置B中的小白鼠先死亡。(2)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色 素,照光后的叶片应该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 变为黄白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 变蓝。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

5、结论是: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 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3)恩格尔曼的实验是:把载有水绵和 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 束照射水绵,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好氧细菌向水绵中 被光束照射到的2叶绿体部位集中;若该实验在光照下进行,好氧 细菌则分布在上述结构所有见光的部位。实验中被极细光束照射 的部位和未被照射的部位形成了对照实验。通过该实验证明了上 述结构能够在光下释放出氧气。 知识点1知识点2 答案 (1)B装置中的小白鼠比A装置中的小白鼠先死亡 (2)酒精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或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植物

6、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 (3)2 叶绿体 对照 氧气 知识点1知识点2 知识点2 探索光合作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方法步骤 知识点1知识点2 暗处理:实验前23 d,把盆栽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 。 部分遮光:在经过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健壮的叶 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光照: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阳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 照23 h。 脱色处理: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 酒精的小烧杯里。将小烧杯置于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水 浴加热。 漂洗: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滴碘液:将漂洗干净的叶片

7、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 片刻后洗去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 知识点1知识点2 (2)实验现象: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 特别提醒 1.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存在的淀粉,避免叶片中 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对叶片进行不遮光处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需要光的对照组; 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是设置的实验组。 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溶液,使叶片脱色而使酒精 溶液变绿。 4.用碘液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植 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知识点1知识点2 【例2】 (2017湖南

8、长沙期末)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 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 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 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光合作用需要水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B.C. D. 解析 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 对照实验,变量是光;见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呈棕色,说明光合 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答案 B 知识点1知识点2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方法步骤 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 (2)实验现象 将带有火星的卫生

9、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说明金鱼藻在光下释放了氧气。 (3)实验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知识拓展 碳酸氢钠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知识点1知识点2 【例3】 (2016广东潮州中考)小龙同学在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 必需条件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图):将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室 外34小时后,取出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结果伸入 试管的木条复燃了,伸入试管的木条不复燃。下列选项不正确的 是( ) A.伸入试管的木条复燃了,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B.伸入试管的木条不复燃,说明金鱼藻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

10、用 C.设计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 D.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知识点1知识点2 解析 伸入试管的木条复燃了,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伸入试管的木条不复燃,说明金鱼藻在暗处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设计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光照,而不是温度;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 件,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答案 C 知识点1知识点2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用盆栽的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中选一种或几种斑叶 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这样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就形成一组 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叶

11、绿素;将选取的实验材料放在阳光下照射2 h 左右。从植物体上摘取23个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 加热。 (2)待叶片呈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向叶片上滴加碘 液,以检验叶片的哪一部分有淀粉生成。 知识点1知识点2 (3)用清水把叶片上的碘液冲掉,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 。 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绿叶细胞的叶绿体可能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 知识点1知识点2 【例4】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 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装置c中无气泡

12、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解析 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 因为缺乏必要的光照。该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 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 D 知识点1知识点2 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方法步骤 (2)实验现象 第一套装置里的叶片不变蓝,第二套装置里的叶片变蓝。 (3)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知识点1知识点2 【例5】 (2017广东东莞期末)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 封在一个透光的钟罩内,钟罩内的烧杯内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它能 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还可以保持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 不变,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 的地方,那么红墨

13、水滴的移动方向 是( ) A.向右移B.向左移 C.不移动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解析 在温度为25 有光的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而“钟罩内的烧杯内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它能为光合 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还可以保持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 而氧气的释放,导致钟罩内气体总量增加,压力增大,细玻璃管中的 红墨水向右移动。 答案 A 考点2考点1考点3 考点1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探究题 【例1】 (2017湖南衡阳期末)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 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叶片内

14、的_ 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考点2考点1考点3 解析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方法步骤:暗处理 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 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即。(2)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 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 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4)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 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15、;叶片的遮光 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 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 (1) (2)淀粉 (3)对照(4)光 考点2考点1考点3 考点2 有关叶绿素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题 【例2】 (2015辽宁锦州中考)周日张丽同学帮助妈妈去市场买 菜,发现包心菜的叶子是绿色的,里面的叶子是白色的。经仔细观 察,她又发现大葱和韭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 分却是绿色的。张丽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 关吗?于是她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进行研究 。 (1)针对张丽同学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2)张丽将一些蒜瓣分别栽种在

16、甲、乙两个花盆中,两个花盆的 蒜瓣的数量应 ,然后将甲花盆放在阳光下,乙花盆放在 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应 。 (3)根据假设预测,甲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绿色的,乙盆中长出 的蒜苗叶子是 的。 (4)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设计两个装置的 目的是进行 。 考点2考点1考点3 考点2考点1考点3 解析 (1)针对张丽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 关吗?故而作出的假设应该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2)在设 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因而此实验设置时除了光以 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3)因为甲盆是放在光下的,应该 有叶绿素形成,故而是绿色的;而乙组是放在密闭的纸箱里的,不见 光,应该没有叶绿素形成,故而呈现黄色。(4)此实验探究的是“叶绿 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因而设置的变量应该是光照。甲组和乙 组一个是光照,一个是黑暗,只存在光照这一个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