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绪论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0429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绪论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绪论汇编(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 v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v(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v艺术学是指,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 的科学,即艺术学是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 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也即是“艺术学是研究 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 ,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 识的人文科学。” v艺术学包括三方面: v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v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 影学、戏剧学 v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 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 学 v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绪论 哲学美学 艺术心 理学 审美心 理学 心理学艺术理论 创作活动 艺术品 社 会 实践 艺术 艺术家 接受 创作主体 艺术家

2、艺术 受众 艺术品 功能 价值 创作成果 认识、教育、审美 创作活动 艺术欣赏 艺术消费 艺术生产 社会 生活 以艺术的态度 艺术学概论 (什么是艺术?) 艺术史 造型艺术表情艺术实用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其它 绘画史 雕塑史 摄影史 书法史 音乐史 舞蹈史 建筑史 园林艺术史 工艺美术史 电影史 戏剧史 曲艺史 电视史 诗歌史 散文史 小说史 v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v(二)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v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的本质特 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 术的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 术的功能,等等。 v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v(一)学习艺术概论的目的 v把握艺

3、术的基本原理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 国优秀文化; v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 美和艺术修养; v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v美国也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哈佛大学“零点计划 ”研究发现,加强文化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 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们提出艺术教育“ 从头开始”。哥伦比亚大学有10门要求全校学生 必选的“core class” (核心课程),其中3门 与艺术有关。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迪。 v(二)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v1.中国历史上 v(1)结合善(功利)来研究 v“伍举论美” v国语楚语上中记载的“伍举论美”,比

4、较早地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 美与功利的关系。 v墨子(公元前约480一420年) v“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人 民有利的即为,对人民有害的即止,因此 ,墨子对艺术(美)持否定的态度。非 乐 墨子(前480420 ) v从事音乐审美活动,造成财力浪费。 v从事音乐审美活动,造成劳动力巨大浪 费。 v荒废工作,耽误生产,导致混乱。 v增加社会消费,加重人民负担。 v墨子是一个社会批评家,从小生产者的立场 上批评奢侈浪费的艺术活动,并且过分强调 功利内容。 孔子(前 ) v孔子(前) v美善不可分,甚至是同义语。 v“里仁为美”,里仁篇“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恶”(颜渊)其中

5、的美也和善、德 一个意思,可以共同使用。 v孔子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巴佾 )韶是舜乐也。武是周武王的乐 。在这里,美和善分开来使用,而且代表不 同的内容。郑玄(汉)注中说“韶乐是美 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 乐是“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尽善,谓未 致太平也。” v孔子评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v“兴、观、群、怨。”等等。 v孟子(公元前390305年) v全而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发展了孔子的“仁 ”,变孔子的“修身”为“养性”,突出了“人性” 的作用。他在美的观点上提出了“充实之谓美 ”(孟子尽心)的论点。 v荀子(前)

6、 v乐论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美学专门著作 ,其中著名观点即尽美致用。 v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v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 v美的功能,用美为社会服务。 孟子(公元前390 305) 荀子(前 ) v(2)结合具体的艺术样式来研究 v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石器,殷商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的音乐,秦代的陶俑,汉代的文学、 帛画、雕刻,特别是到了魏晋六朝产生了诗人 陶潜、谢灵运,“画圣”顾恺之,“书圣”王羲之 ,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宋代山水画,元代 的戏曲,明清的小说等等。不但内容丰富,历 史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民族风格。 v相应的产生了“诗话”(毛诗序、严羽沧 浪诗话,“词话”(人间词话)画论、小 说评论

7、等等。 v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 v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 是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 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因此,不是纯客观地 描写自然,而是化景物为情思、为意境。它 能引起欣赏者的想像,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我国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艺术中,常常以 精练的语言、造型、韵律,创造出感人的美 的意境。 陶潜(365 427 年,东晋文 学家,诗人,字渊明)诗意 v在造型艺术中所谓形、神,也是讲形式和内 容的关系。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 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所谓“神”指人物的 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 ;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

8、言 语、动作、表情等,这是属于形式方面的。 晋代顾恺之所谓“以形写神”,正是抓住人 物形象的特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汉代的陶俑中就有许多传神的杰作。 马踏飞燕(东汉 ) 说书俑(东汉) v从艺术风格上研究 v 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风格的特色与时 代的条件、作家的个性都密切相关。如李白 的“豪放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 v古代对艺术的品评,如诗品、画品 (古画品录谢赫(南朝梁)“六法“)、 书品(庾肩吾(487-551,南朝梁) 等,都是研究艺术风格。 v东晋王羲之行书的风格(图),飘逸洒脱,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李白诗云:“右 军

9、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v在兰亭序中“之”字多次出现,每处写 法都有不同。字与字之间顾盼有情,似断 还连,大小、正斜均有变化。在布局上舒 展宽余,显出一种潇洒的美。 v唐代颜真卿书法风格雄伟,端庄,劲美,大气磅 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 弩” (张晏评颜真卿刘中使贴)。颜用字刚劲 如“盘钢刻玉”,改变了王羲之字体攲(q)斜( 倾斜,歪斜)结构,充分表现气势开张、结实饱 满的美。柳公权楷书风格特点在于劲媚,所谓“ 筋骨舒挺,体势劲媚”。颜字丰满充实,柳字舒 挺劲拔,古人评为“颜筋柳骨”。 v怀素草书风格狂放(图)。李白写诗表示惊赞:“ 吾师醉后倚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

10、 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显示了那种飘风骤雨 、豪放气势的壮美风格。 怀素自叙帖 v西方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1)主观唯心主义 v代表: 德国哲学家康德、尼采; v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v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v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 康德(17241804年) 主观精神说 康德 v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v“审美无利害关系” 。 v对人的强调。 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 尼采悲剧的诞生: v日神阿波罗梦幻 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 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 幻之中。 v酒神狄俄尼索斯放纵 在一种痛苦和 狂喜交织的癫狂状

11、态下,使人在极度 的情绪放纵中来揭 示人生的悲剧面目。 克罗齐(18661952) v克罗齐(18661952年意大利人)和叔本华 v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是先于理性,先于概念而产生的, 是与理性和概念无关, v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 1860)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意志(流转不息, 悲观,反理性)的暂时休歇,取决于审美把 握的直观方式,看作是逃避现实,寻求解脱 的避难处所。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 柏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1941 (2)客观唯心主义 v代表: 古希腊哲学家

12、柏拉图; v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柏拉图(前427347) 客观精神说 v柏拉图:理性世界第 一性,感性世界第二 性,艺术世界第三性 。 现实世界只 是理性世界的摹本,艺 术又是摹本的摹本. 黑格尔 (17701831) v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v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v“文以载道”文心 雕龙刘勰 v黑格尔(1770一1831年) v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绝对精 神是世界的本质。在美学上,他提出了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和柏拉图的“美 是理式”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两者都是把美 的根源归于理念 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12到16世纪

13、初 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认为这种建筑 符合基督教崇拜的目的,而建筑形体、结构 又与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协调一致。 哥特式撒利斯堡大教堂(英 ) 巴黎圣母院玫瑰花窗 巴黎圣母院玫瑰花窗外景 (3)唯物主义 v代表: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 v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 v 赫拉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322年) 模仿说或再现说 v赫拉克利特 “艺术摹仿自然” v亚里士多德 v“不应照事物本来的样 子,而应当照应有的样子 去模仿。” v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 是对生活的再现,使对 客观现实的再现。 Plato and Aristotle (4)形式主义 v代表: 古希腊毕达哥拉

14、斯学派; v 画家荷加斯; v 克莱夫贝尔 v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前497) v“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在于客观 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 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v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年) v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 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 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 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 安排” v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791764年), 英国著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著有美的分 析。他分析各种美的事物的特征,从而得 出结论说:“美正是现在所探讨的主题。我 所指的原则就是:适宜、变化、一致、单

15、纯 、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 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他 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家和他的叭儿狗 荷加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 梵高农鞋 v1935年,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 中,通过那双鞋讨论了器物用具的有用性。 他认为器物一旦被艺术的框架框起来,就会显示 出与平日普通用途不同的意味。画中的鞋昭示了 田野大地的呼唤,在农妇的世界得到保护。因此 它已由普通的鞋转化为能展示无尽诗意的艺术品 。 “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 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 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 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 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 近时的战栗” 不过最近证实 这双鞋 好像是 梵高自己的 。 v卡西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 学史家。早年接受新 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 ,后成为马堡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代表 作有人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 义为“符号的动物” 。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