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79775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 技术 高丽琴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气管内吸痰是已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 必须进行的一项护理操作 n病人插管后上呼吸道“纤毛摆动”的功能减 弱,正常的咳嗽机制被破坏,气管内吸 痰可以清除呼吸道产生的各种分泌物。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n气管导管内可见分泌物 n呼吸音为痰鸣音 n吸气峰压增加或潮气量 减少 n氧合水平突然下降 n可能发生胃内容物误吸 n导管气囊放气后 n患者何时需要 吸痰? (按需吸痰)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为了能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 传统的吸痰方法需要患者断开呼吸机 n通气中断/呼吸暂停 n患者的气道暴露于病房的环境中 开放式吸痰的要求 吸痰

2、前吸氧/过度膨胀 n为减少患者吸痰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的 发生: 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23分钟 过度膨胀 用复苏器/呼吸囊手动通气 用机械通气 开放式吸痰的要求 无菌吸痰法 为减少交叉感染,操作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 n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n戴无菌手套 n戴口罩 (尤其对于传染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n室内空气进入肺内,此时病人因气管插 管而丧失了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 n肺不张 n肺顺应性降低 n氧饱和度下降,易发生低氧血症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血液动力学改变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n血压降低/高血压升高 n心率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n心跳骤

3、停 n颅内压升高 (猝死的病例已有报道)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病人和医务人员都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n带有细菌悬浮颗粒的气体从肺中呼出并散播在病房的 空气中 n由于咳嗽反射,分泌物也可以被排出 n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到达病人呼吸道内 n医务人员对呼吸机或气管导管进行操作时间可能导致 细菌的传播 补充:吸痰负压水平的设定 n负压水平应该: 不宜太高(防止气道黏膜的损伤) 不宜太低(保证有效吸痰) n推荐的范围:-80mmHg -400mmHg n一般认为安全有效的负压水平是: -200mmHg -250mmHg (保证在最优湿化的基础上) 补充:选择吸痰管的尺寸 为避免吸痰管插入气道后造

4、成气道阻力过度增加必须根 据气管导管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n 气管导管I.D(mm) 吸痰管O.D(Fr) n 5.5 10 n 6.0 10 n 6.5 1012 n 7.0 12 n 7.5 12 n 8.0 14 n 8.5 14 n 9.0 16 封闭式吸痰管的临床应用优势 n保证通气支持的连续性 n防止交叉感染 n减少了时间/物品的消耗 产品特点(1) n吸痰管远端柔软易弯 曲,尖端经过软化处 理,可降低气管黏膜 损伤的危险 n吸痰管近端部分质地 较硬,操作时较为顺 手 产品特点(2) n吸痰管上有精确的刻 度值,有助于在气道 内的准确定位

5、 n吸痰管被包在透明柔 软而结实的保护套中 ,有效防止污染,以 备患者的再次使用 产品特点(3) n清洁吸痰管时,可通 过注液口注入生理盐 水进行清洗,不和病 人的气道发生接触, 避免冲洗吸痰管时液 体进入气道 n独特的透明三通设计 能更有效的观察/清 洁吸痰管的前端,清 除残留的分泌物 密闭式吸痰的方法 n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负 压控制阀、薄膜防护套和连接管等部件组成,透 明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呼吸机管道 相连接,尾端鸭嘴形阀与吸痰器相连。吸痰时打 开吸引器鸭嘴形阀将吸引管插入气道深部,拇指 按住阀门,即可形成负压吸痰,边吸边螺旋式退 出(痰液粘稠者可从注液口用输液法或推注湿化 液),吸痰完毕拇指松开负压即消失。停止吸痰 时将吸引管完全退回到无菌薄膜内,同时从注液 口输入液体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 Any Questions? Thanks a lot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