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71602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协调发展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油生产,重点发展蔬菜、柑橘、生猪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渔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建设新时期“菜篮子”工程,着力

2、打造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打造中国柑橘第一品牌,加快建设长江沿岸柑橘优势产业带和晚熟柑橘生产基地。提质发展生猪,大力发展草食牲畜,适度发展禽蜂,提高畜牧业总产值比重。发展生态渔业,建成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引导优势农产品集聚布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推广“农工商”、“产加销”等组织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农

3、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检疫检验体系、信息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主体品牌,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提高地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宗农产品区域性批发市场。第二节 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农村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乡村规划,科学布局农村村落,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扩大村落集聚人口规模。改造自然村落,实施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3000个“农民新村”,新建“巴渝新居”50万户,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4、、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统筹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公用设施,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对垃圾进行处置处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通畅和县乡道联网为重点,新改建农村公路3.7万公里,乡镇到县城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5%以上,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小微型水利设施。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农网改造和小水电代燃料、电气化建设,推广秸秆气化、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农

5、村户用沼气75万户。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改造农村危旧校舍,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水平,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康保障制度、基本药品供应体系,开展“健康村”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100%乡镇卫生院、80%村卫生室达标。加快建设科技新村、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中心户及文化体育标准化设施,大力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戏、送展览、送故事“五下乡”活动,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乡风文明。第三节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缩小城乡

6、收入差距。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信息、技术、市场、保险服务,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农业补贴办法,逐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

7、改革为手段,保障农民依法分享土地增值权益,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收入增长渠道。第四节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收入水平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加快解决武陵山区、大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对深山峡谷和高寒山区等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市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每年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30%。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扶持23个特色产业。加快整村脱贫步伐,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

8、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继续推进对口扶贫,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第五节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创新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布局,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良性机制。建立稳定的“三农”投入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确保各级财政“三农”投入逐年增加。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涉农信贷和涉农保险,推广农村土地承包权、农房、林权抵押融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工商企业下乡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工商企业与农民共享收

9、益机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技术、现代理念等向农村传输。培育发展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的农林产品交易市场。专栏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项目农业产业化。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农业开发与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畜禽综合加工项目,柑橘种植及加工项目,薯类及玉米等杂粮深加工项目,植物油加工项目,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中药材药源建设及中药材深加工项目,蔬菜保鲜、加工项目,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蚕桑、油茶、青花椒等产业项目,花卉苗木基地项目,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整治。农村公路,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

10、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农村小水电,农村电力提灌站,10千伏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巴渝新居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体系建设及重庆农业职业学校建设,三峡库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终身学习培训基地,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二期工程,农村敬老院,乡镇医院及村级卫生室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园气象试验研究基地,特色农业人工影响天气保障工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气象服务体系等。第七章 加快三峡库区后续发展抓住国家

11、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大机遇,坚持国家扶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着眼库区长远发展,突出库区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三大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第一节 促进三峡库区安稳致富对接国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积极推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以及移民后期扶持等重点工作。扶持库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化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发挥库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引导作用,加快移民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关联产业向功能区、产业区集中。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生

12、物医药、绿色食品深加工和现代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增强库区产业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加快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体系,逐步实现适龄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帮助库区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库周交通复建和航道恢复整治,实施半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恢复建设,完善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和移民迁建城集镇防洪功能,全面解决库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库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移民后期扶持和社会保障措施,

13、积极解决移民安置遗留问题,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第二节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保护三峡水库水环境质量安全,恢复提升库区生态系统功能。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实施重要支流水体修复、水华控制及水土保持工程,推进船舶污染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研究优化三峡工程水位调度方案。加强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云阳县、开县、巫山县、奉节县、万州区、忠县、丰都县、涪陵区等重点区域示范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屏障区建设,结合地灾避险搬迁有序稳妥推进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加强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珍稀特有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区、自然保

14、护区建设以及重要生态的修复与保护,科学有序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第三节 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综合采取监测预警、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等措施,重点对库周滑坡体、崩塌体、危岩体、塌岸以及移民迁建高切坡实施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库运行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监测为要,全面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行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完善监测机构和设施建设,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坚持搬迁为先、城镇为重,对涉及群众人居安全的地质灾害点,适时实施搬迁避让;对危害城镇及集中居民点的地灾点,在充分勘察论证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维护库周

15、地质环境安全,禁止涪陵以下区段库岸区域开矿采矿并限期关闭已有矿区。严格控制巫山县、奉节县等县城及库周重点集镇现有建成区规划,合理疏导城镇人口。加强已治理工程的后期维护,积极开展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问题研究。第八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加快“两翼”发展放在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全面提升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水平坚持率先发展,着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力。强化主城核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渝西地区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建成大中小城镇密集区、新型工业密集区、集约高效农业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

16、务业。加快建设对外快速通道和换乘枢纽,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提速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城市市政设施,重点解决渝西地区水资源保障问题,增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率先推进城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及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加快南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渝南黔北区域合作。第二节 促进渝东北地区繁荣稳定坚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齐头并进,“提速提档”发展,逐步实现繁荣稳定。充分发挥万州区作为全市第二大城市和渝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培育壮大“万开云”城镇群,推进垫江梁平、丰都忠县轴状开发,形成“点轴”状城镇化、工业化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能充分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整体规划、建设和营销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效率,加快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干线,着力解决城口县、巫溪县等偏远区县交通难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