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简)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64632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身疾病(简)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心身疾病(简)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心身疾病(简)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心身疾病(简)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心身疾病(简)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疾病(简)(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 杨秋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2011-04-28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第一讲第一讲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概述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概述 (理论)(理论) 第三讲第三讲 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 (临床技能)(临床技能) 第二讲第二讲 心理诊断评估和心理咨询心理诊断评估和心理咨询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 心身疾病与心理障碍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重点: n社区常见心身疾病与心理疾病的中医心身诊疗方法 辨证论治 熟悉: n心身疾病的概念 n心身疾病分类、病因病机、诊断与防治原则 n精神疾病的症状学、中医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原 则 了解

2、: n精神疾病治疗学 n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病因与病机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四、心身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医学 (psychosomatic medicine) 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 规律的临床医学,称为心身医学。是医 学的一个分支。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是以心理、社 会因素为主要原因所致的躯体疾病,统称为心身疾 病或称为心理生理疾病。 心身疾病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呼吸、消化、 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泌尿生殖、

3、骨骼肌肉、外 科统、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口 腔、肿瘤科及老年病等系统。诸如高血压病、心脑 血管疾病、哮喘、胃溃疡、厌食、糖尿病、原发性 青光眼、神经性皮炎、癌症等等都属于心身疾病的 范畴。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基本概念 n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 、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 能障碍。 n狭义的心身疾病主要指在上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 类躯体组织损害性的疾病,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 作用而发病; 明确的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 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 医学心理学研

4、究室 心身疾病的分类 n内科心身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神经性呕吐、支气管哮喘、偏头痛、 习惯性便秘等; n外科心身疾病 外伤性神经症、全身性肌肉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n妇科心身疾病 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因性不孕、更年期综合症等 ; n小儿科心身疾病 哮喘、心因性拒食、心因性发热、异食癖、口吃等; n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n 眼科心身疾病 原发性青光眼、眼肌疲劳、眼部异物感、眼肌痉挛等; n 口腔心身疾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唾液分泌异常、口臭等; n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眩晕综合症、过敏性鼻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等; n 皮肤科心身疾病 神经性皮炎、皮肤

5、搔痒症、过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n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癌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病因(一) n 社会文化因素 n 心理因素 情绪作用,人格特征与行为类型 n 生理因素 n 其他因素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病因(二) 中医学对其病因的认识 n内经的正(内因),邪(外因)学说与现代心 身 医学的认识一致。 n内因包括了先天禀赋、人格、体质。 n外因有七情、六淫和饮食劳逸等。包括心理、社会 、生物、生活方式、行为等诸种应激因素。调查内 因可以找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原因所在,即机 体的正气虚的表现。 调查外因则可以找出心理、社会、生物、行为等诸 种 致病因素

6、,即邪气实的表现。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n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生理功能之间关系的 心理生物学机制,目前大致可以从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方面的中介作用来认 识: n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全身器官及其功能; n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全身器官及其 功能; n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免疫全身器官 及其功能。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中医对心身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n中医对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根据国内外的资料 和临床实践认为,其病因主要在肝,波及心、脾、肺, 日久及肾。 n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 n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等; n末期的阳亡、阴竭,阴阳离决而终。病

7、性为刚柔不能相 济,而至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阻湿困或气逆化火, 火热伤阴,升降失司; n日久又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纯虚证。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病因与病机 n 气机紊乱 n 脏腑功能失调 n 伤精耗血 n 聚痰成瘀 n 神志失常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评估与诊断 n 应用现代医学的仪器进行检查,按临 床疾病的诊断与评估外,还可通过晤谈 了解患者心理、行为特点,生活事件和 应对方式。 n 可结合各种评定量表进行测量。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n确有某些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存在; n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及临床躯体症状、阳性体征 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异发现;

8、n排除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精神病的诊断; n疾病的演变与情绪障碍相关; n有一定的个性特征或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等易患素质 ; n中医心身疾病的诊断,应继承应用中医的四诊和参; 辨病和辨证结合;再结合现代心身疾病的心理诊断和 躯体诊断两部分内容。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 n 主诉和现病史 主诉和现病史的采集是临床各科 医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对心身疾病患者而言,医生 在听取患者的病情经过和症状时,要尽可能查明起 病原因,尤其是关于心理社会方面的原因。 n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对各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都非常重要,因此对每一个病人都要详细检查。 通过准确、细致的检查,一般可以发现客观

9、的体征 。 在诊断心身疾病时为了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还必 须进行必要的化验、放射、心电图、肺功能测定, 以及肌电图、脑电图、CT、MRI 等方面的检查。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n诊断性晤谈 n建立和睦关系:和睦关系是指晤谈双方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 。 心身诊断晤谈要涉及患者的思想情感、家庭情况、成长经历、价值 观、个人意愿,甚至隐私;因此,必须有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 n明确晤谈目的:诊断性晤谈是为评估病人的心身状况所进行 的语词交往。 求医动机; 主诉及现病史; 疾病发生、发展 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早年心理发展经历; 个性倾向及适应能力 ; 既往治疗经

10、历; 个人现实状况及意愿。 n晤谈技术要点: 鼓励病人多谈、耐心注意倾听; 内容重 点:个人发展成长经历、当前情况、多维度 (躯体、情绪、理性思维 、信念、社会文持、职业、环境)评价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 变化的时间相关,判定心身因果关系。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理测试 :(这部分内容已有专章论述) n 在心身医学领域,临床心身医学相关的心理 测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n 心身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和 预防中的心理社会因素都需要予以量化,都 需要使用一定的测验或评定的方法,这是临 床诊断和评估的客观手段。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n心身同治,各有侧重 n心理干预 n消除

11、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n消除心理学病因:人格因素,认知模式; n消除生物学症状:行为方式。 n早期预防 n培养健全的人格; n提高应对能力; n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n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 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n由于心身疾病的的理论与实践的提出,是在传统的 生物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基础上进行重新的划分 和提高,而不是发现了新的疾病。所以,心身疾病 的中医药治疗应参照生物医学疾病的辨证施治进行 。 n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 其身”。治疗方法归纳为:中医心理治疗、中医行为 矫正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

12、、推拿疗法、食物 疗法、气功疗法、音乐疗法、药枕浴足疗法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心身疾病的护理与预防 n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在心 身疾病中特别重要,重点在改善病人的情绪, 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n个人方面应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 疫力,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 n社会方面应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在家庭、学 校和工作单位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援助,解决 实际问题。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第二节 社区常见心身疾病 n冠心病 n高血压 n支气管哮喘 n胃十二指肠溃疡 n糖尿病 n肥胖症 n厌食症 n更年期综合症 n癌症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冠心病 n危险因素: 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

13、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 脂、高血糖、高血粘度、肥胖、高龄、吸烟、缺乏运 动、A型行为、遗传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因素有关。 n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情绪因素、人格特征、缺乏社会支持 n身心反应特点: 焦虑期、否认期、抑郁期、再焦虑期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冠心病 n属中医胸痹或心痛、心病的范畴。 n中医的辨证分型以临床症状为依据,参考舌脉的客 观指标。 n辨证:心血瘀阻,肝郁气滞,肝阳上亢,痰饮停聚 ,肝阴不足,肝肾阴虚,气血虚衰,阴阳俱虚。 n治法、方药:参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 n心理疗法 n行为疗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冠心病的临床心身干预策略 n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则可通过晤谈,了解患者情绪

14、状态,日常对生 活事件的处理方式、应对风格,观察患者的行为反应等 。心理测验常用A型行为问卷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定量表等。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常用的方法。 n治疗方法 n药物治疗参阅内科学教材; n心理咨询; 矫正A型行为; n冠心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 n不良行为矫正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冠心病的针灸治疗 n选穴:巨阙、期门、心俞、膻中、厥阴俞、附分、肩井 ;内关、间使、合谷、手三里;三阴交、悬钟、内庭。 n用法:针刺,用泻法。若预感胸部不适有发作的可能时 ,可用手指压内关穴或间使穴。 n阵发性心动过速:针刺迷走神经对终止室上性阵发 心动过速效

15、果尤佳,但无经验者不要用,因有一定危险 。 n选穴:翳风、扶突,用补法(兴奋迷走神经),但翳风 穴不能深刺,其他穴位用泻法。 n用法:非发作时的治疗用平补平泻法,在内关与曲池处 常用震荡针与温和灸,可以减少或不再发作。 n应重视非发作时的治疗。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原发性高血压病 n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情绪因素、人格特征、不良行为因素 。 n身心反应特点: 高血压患者具有心情烦躁、敏感、易紧张、易怒、记 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或怀疑、否认、不 在乎或拒绝服药等心态与不良情绪。 常见心理生理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耳鸣 和倦怠等,以及睡眠障碍、呼吸急促、多汗和震颤等 自

16、主神经症状。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高血压病 n辨证:肝郁化火,肝阳上亢,阴阳失调 n治法:解郁凉肝,平肝潜阳,调理阴阳 n方药:柴胡、郁金、薄荷、丹皮、栀子、石决 明、生龙牡、天麻、钩藤、菊花、怀牛膝、枸 杞、云苓等为基础方,可随症加减。 n中医心理疗法: 开导劝说法,放松疗法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高血压病的临床心身干预策略 n诊断与评估: 按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可通过晤谈了解患者心 理、行为特点,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也可结合各种评 定量表进行测量。 n药物治疗参阅内科学教材; n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缓解工作压力,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认知疗法等。 医学心理学研究室 高血压病的针灸治疗 n选穴:大抒、肩外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