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夹竹桃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657156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夹竹桃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夹竹桃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夹竹桃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夹竹桃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夹竹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

2、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二、初读了解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三、细读指导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_,也不是_,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_。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1 “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第三、四自然段)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投影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

4、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1)这是什么景象

5、?(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 “浓浓烈烈”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五、品读欣赏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1雪火相映图。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3月光下的夹竹桃。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六、拓展练习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