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530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阅读教学的创新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文章阅读教学法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开创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它的基本任务,也就是把知识传授作为它的主要工作,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2、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从总体上说,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高分低能,思想保守,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全是语文教学的过错,整个教育体制都逃脱不了干系,但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从小学到高中的主要学科,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尽管说,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2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

3、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诸如“语文知识树” 、 “精讲多练” 、 “读写结合”等典型教法仍然十分流行。 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 “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 、 “分析文章的结构”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六项。 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 ,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4、, “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的内容” , “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更无法应付越来越难的高考阅读试题,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学生除了能一个一个的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项问题,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

5、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 。 3因此现在的事情是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考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其充分展现其个性能力。 所以,鼓励孩子读出自我。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 。鲁迅曾说过“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千篇一律的听从老师的讲解,时代更呼唤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上,我们接触的每一篇文章或是优美怡情的散文,或是激情澎湃的赛事,或是励志明理的小故事,或是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真人真事,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但是这种情感的激发靠的是什么,

6、是我们的读,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也不可能约束孩子独到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批判,才能体现我们语文的魅力。教师更要不遗余力的调动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古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才会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特别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独到的见解才会使孩子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极力引导学生发挥其创新能力,彰显其个性特点,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