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5800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 一、工程简介西北电力设计院研发基地办公楼工程,位于西安市西高新区团结南路与科技三路十字西南角。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总建筑面积34900m2,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墙立面采用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装饰。工程效果图二、小组概况为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我项目部于2004年12月20日成立了以公司总工程师为顾问、以项目总工为组长的QC小组。根据确保长安杯和争创鲁班奖的工程质量目标,确定了QC活动的目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QC小组的活动,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形成企业施工工法,经过不断持续改进,将施工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公

2、司领导的指导下,QC小组立足于 “小、实、活、新”,充分利用各种统计技术,积极运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成果。QC小组成员名单小组名称陕三建西北电力设计院研发基地办公楼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小组注册日期2004.11.21课题名称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注册号SSJ2004-03活动时间2004年11月25日2005年4月15日小组类型现场型活动出勤率100%小组接受QC教育时间60小时活动次数13序号姓名年龄性别技术职称文化程度组内分工职 务147男高级工程师大学顾问公司总工程师259男高级工程师大学组长项目总工程师335男高级工程师大学组员项目经理427男助理工程师大学组员项

3、目技术负责人555男助理工程师大专组员钢筋工长625男助理工程师大学组员质量检查员737男助理经济师中专组员材料员840男高级工高中组员作业班组长935男高级工高中组员作业班组质量员制表人:杨海涛 制表时间:2004年12月20日三、选题理由1.选题背景:由于本工程为我公司的重点信誉工程,顾客要求必须达到“长安杯”,公司要求争创鲁班奖。工程结构质量以及最终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公司今后的社会形象和经营策略,因此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必须实现。2.钢筋工程是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是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到位是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而混凝土浇筑后,该缺点即被隐蔽

4、,易被人忽视。对钢筋工程的严格要求,明确地提出了本工程创精品工程的管理思路,使现场操作人员精品意识增强。3.由于钢筋保护层控制问题一直是钢筋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且项目部制定的质量指标比国家规范要求的指标有提高(以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评审标准为检验标准),因此施工中钢筋安装控制的难度较大。4.我公司“珍爱环境,塑时代精品,确保安全,建满意工程”的管理方针决定了本工程必须创精品工程,确保“长安杯”,争创“鲁班奖”。而钢筋工程又是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对本工程完成各项管理目标,影响重大。5.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能够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有利于减少社

5、会资源的消耗。四、目标确定1.现状调查QC小组对主体施工中主楼一区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了实测,共测量180点,统计数据如下:序号实测项目实测点数其中不符合点数符合率累计频次累计频率1保护层厚度601575%1562.5%2钢筋的间距60493.3%1979.2%3钢筋位移60591.7%24100%注:表中不符合点均为超出项目部创优策划指标。制表人:宫平 制表时间:2004年12月25日制图人:宫平 制图时间:2004年12月25日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钢筋工程控制的关键点。2.目标确定确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控制”QC活动的目标为:通过实施钢筋混凝土结

6、构钢筋保护层控制活动,使钢筋保护层厚度指标符合要求比率(简称符合率)达到90以上。3.目标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见下图)总之,经过对影响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质量诸因素分析,并结合该工程及本项目部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所确定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必要性提高钢筋保护层控制水平,改善钢筋安装质量,是确保工程结构质量和结构品质提高的必要条件。提高钢筋保护层控制水平,改善钢筋安装质量,是确保实现“长安杯”和国家“鲁班奖”的必要条件。可行性人:QC小组成员曾参加过多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其丰富的施工及管理经验能够确保该活动实施。工艺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书。资金、机具、材料:经

7、论证对施工机具、材料、工艺等需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便可实现目标。工期与现场条件:有较为合理的工期以及现场条件。五、原因分析1. 原因分析根据现状调查结果,针对钢筋保护层超标这一影响分项工程质量的主要缺陷,攻关小组迅速组织召开了小组讨论会议,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排查,作因果分析图如下:进货不规范因果分析图作业人员工作不够细心人员经验不足技术交底不细,操作性差人机料法环垫块强度不够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率低马凳绑扎不牢固施工中人员踩踏垫块数量及间距不够保护措施不够安装配管影响马凳类型不佳2.要因确认:根据以上末端因素,结合工程现场条件,QC小组开会对末端因素逐条分析确认结果如下:序号末端原因

8、要 因 确 认结 论1人员经验不足现场有不少年轻人,请有经验的老技术员对年轻人员进行指导,强化技术交底制度,明确施工操作的重点。非要因2作业人员工作不够细心作业人员不细心,钢筋安装偏差过大,对钢筋保护层影响较大非要因3进货不规范进场垫块与样品有偏差,强度不够,材料进场要严格把关。非要因4垫块数量及间距不够垫块间距1.5m放置,过于稀疏,不能对钢筋进行有效支撑要 因5马凳类型不佳正在使用的“几”字形马凳只能对钢筋上部网片进行点支撑非要因6马凳绑扎不牢固“几”字形马凳间距稀疏,绑扎不够牢固,容易发生碰撞变形要 因7安装配管影响结构板中配管直径偏大的,不能满足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非要因8保护措施不够

9、施工作业中,钢筋、混凝土、安装配合等作业人员踩踏成型钢筋要 因制表人:杨海涛 制表时间:2004年12月27日六、制定对策:对 策 表序号主 要原 因目 标采取措施地 点完 成时 间负责人1垫块数量及间距不够对底部钢筋网片进行有效支撑使用定型塑料垫块,控制垫块均匀安装在钢筋上,间距不能过大现场12月27日2马凳绑扎不牢固对上部钢筋网片进行有效支撑增加马登筋数量、减小间距,马凳下部支腿绑扎牢固现场12月27日3保护措施不够禁止额外荷载破坏成型钢筋搭设施工跑道,制定相应施工规定,禁止作业人员踩踏成型钢筋现场12月28日制表人:杨海涛 制表时间:2004年12月28日七、实施对策实施一增加塑料定型垫

10、块数量,缩小垫块间距1.由刘崇善负责制定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控制塑料定型垫块安装操作规程以及安装间距。2.由张长忠负责落实对钢筋作业班组交底塑料定型垫块安装操作规程以及安装间距。使每个操作工人都清楚安装步骤及安装间距。3.由杨海涛负责调整塑料垫块在重点受挤压部位增加垫块数量,实施一效果检查在明确了塑料定型垫块安装操作规程以及安装间距后,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得到了有效保证。原垫块间距由1000mm改为600mm,保证了下部钢筋在施工荷载作用下部发生弯曲变形。实施二采用条形钢筋马凳支撑上部网片,减小钢筋马凳的间距、绑扎牢固1.项目部经研究决定,对现浇板上部网片的支撑条形钢筋马凳, 由宫平、杨海涛负责落实对

11、钢筋作业班组交底条形钢筋马凳的制作与安装操作规程,使钢筋制作与绑扎的操作工人都清楚制作安装步骤条形马凳绑扎牢固及相关要求。2.由许应斌负责检查马凳支点是否全部绑扎牢固。实施二效果检查在明确了使用条形钢筋马凳控制现浇板上部网片的保护层厚度,以及对操作工人的详细技术交底,减少钢筋马凳数量,绑扎牢固后,上部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得到了有效保证。实施三 禁止作业人员踩踏成型钢筋搭设施工跑道,防止踩踏钢筋由张长忠负责落实搭设施工跑道,制定相应施工规定,禁止作业人员踩踏成型钢筋。实施三效果检查通过在操作面铺设跑道,教育现场操作工人,制定相应防止操作人员踩踏成型钢筋的措施,该现象基本已经消除。八、效果检查在进行了

12、PDCA循环后,QC小组对主体施工中主楼二区现浇结构板钢筋保护层进行实测,共测量60点,统计数据如下。序号实测项目实测点数其中不符合点数符合率累计频次累计频率1保护层厚度60591.7%550%2钢筋的间距60296.7%770%3钢筋位移60395%10100%注:表中不符合点为超出项目部创优策划指标。制表人:杨海涛 制表时间:2005年1月2日制图人:宫平 制表时间:2005年1月2日2.2通过效果检查,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率由QC活动实施前的75%提高至现在的91.7%,基本实现了QC小组的既定目标。0%20%40%60%80%100%实施前目标值实施后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

13、保护层厚度符合率制图人:宫平 制表时间:2005年1月2日九、成果及效益通过QC小组PDCA循环,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实测点符合率由QC活动实施前的75%提高至现在的91.7%,既保证了该分项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而且也通过改进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为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1. 质量效益:通过QC小组循环活动,达到了预定目标,说明该QC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及手段是卓有成效的,提高了工程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2. 经济效益: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对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检验,节省了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3. 形成企业工法:根据QC质量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