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07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极为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用问题让学生思维闪光,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设计问题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而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 ,又显得格外重要。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

2、。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三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 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如何呢?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2(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学生 “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

3、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 。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 “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 、 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 。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

4、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 那么,如何利用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的效率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明我的观点. 1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3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

5、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 , , ,当他偷吃了 4 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 20 个桃子,摇头叹惜。 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 5 份,第一天吃了总数的,剩下 4 份,第二天吃了,剩下 3 份 ,这样每天都刚好吃了总数的,因而可求总数:20

6、=100。 2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4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8 份、16 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若把这个圆平

7、均分成 32 份、6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 半径=(2r/2)r=r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8、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4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5学记 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

9、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 。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引导学生量圆的周长、直径,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提问: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2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3、如果知道圆的半径,你能否计算出圆的周长?为什么?4、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61小学数学教学论 2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