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95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数学教学举例的八项要求【关键词】要求,八项, 举例,数学教学,浅谈, 做到举例数形结合,就会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有利于学生认识一些形体的本质特征。例如:对几何图形的教学,可用实物,或黑板上将具体图形展示出来,学生就会记得牢。又比如学习“异分母加减法” ,我们将图形平均分解,把相同的归纳在一起,这样的直观演示,学生不仅获取了感性认识,还会对异分母加减法则进行概括,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也有个别老师,对一些抽象的事物没有采用直观手段,忽视了具体形象的作用,就达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生“八加几”得多少的例题,不是通过实验演示先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而且直接让学生说出结果

2、,尽管学生也能说出,但不知怎样算出来的。三、要符合实际,不要成为笑谈数学中的“应用题” ,是教学中的重点。什么是应用题呢?顾名思义,应该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数学题。书中的应用题实例,是多人验证得出的结论。如举例中提到的小麦亩产 400 千克,粮食增产二成,水结冰后,体积增大等等,这些数字不是轻易得出的,而是实践、观察的结果。如果我们说“小麦亩产 5000 克,小明步行每小时 20 公里,一平方米的地面上植树 100 棵”这些虚假的数字不仅无人相信,还会使人反感,会引起他人讥笑,造成不好影响,误人子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举例符合学生实际,更符2合生活实际,千万别信口开河。四、要灵活多变,不要

3、僵死呆板此种做法,主要是要求我们一例多用,使学生理解了基础知识后,做适当的变化引伸,使例题的单一目的变为多项要求,使学生的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进而深刻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变化。我通常采用一题多问,补充再问,改变条件,自问自答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触类旁通。有个别学生求“多”用加法,求“少”用减法,两步应用题一步做,就是因为学得不活,僵死呆板的结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五、要质疑问难,不要课堂一言语文课讲究让学生多读书,这也是数学课堂用的方法。老师讲完后,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书,读懂书中的每一个问题,理解例题中每一步计算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采用的方式可分为:互问互答,生问师讲,师问生

4、说,实在弄不懂的也可放一放,老师千万别不懂装懂,更不要申斥学生为无理取闹。如果课堂只是老师一人讲,就会禁锢学生思维,降低教学效果,常此以往,会把学生变成“装”物的容器。六、要讲求艺术,不要忽视科学性数学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在听课时,有的老师讲:“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 “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 2 倍” 、 “3.0 与 3 完全一样 ”等,这些乍听起来似乎有理,但经不起推敲,如果用数学概念或术语去判断,就会找出其中的错误。如上所讲:三条线段组成的得到一个三角形,不符合3“三角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一定理;只有同一圆内直径长度才是半径长度的 2 倍; 3.

5、0 与 3 更应从改变小数数位与数值的精确方面去判断了。因此,数学语言必须做到准确、精炼、严谨,这不仅是教师的一种自身修养,也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熏陶。七、要知识连贯,不要忽视整体数学应用题从低年级开始,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从开始就要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知识、数量关系有一清晰的认识,打好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要学到事物的一一对应,出现同样多、少的练习,出现“平均分” 、 “包含除” 、 “倍”的概念,这为将来学生学习应用题打基础。因此,在教学举例时,为照顾学生的差异,更为了化难为易,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分解、化多步为单一,这要让学生学会将单一组合。希望教师在举例讲解

6、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才会将学生学习的知识串连起来,一步一步地达到大纲要求。八、要思想教育,不要忘记育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大纲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担当起思想教育的任务。这就要通过数学举例进行。例如:通过几何形体的初步认识,学习简单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懂得这些与祖国工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四化”4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学生“做好事,帮助人,植树活动”的举例,使学生受到爱劳动、互助友爱、绿化祖国的教育;通过学习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正反比例的例题,使学生初步接触对立统一的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我们还能通过例题插图,适当利用例题中蕴含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学会必要的数学知识,又学会如何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