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655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汇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燕子 讲义目录 n概念 n发病机制 n临床表现 n诊断 n预防 n治疗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 n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 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 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或(和)其代谢产 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 n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 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 二、发病机制 n1.发病机制分类 n2.病理生理过程 n3.病理表现 1、发病机制分类 n药物直接毒性: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害肝 脏,与药物剂量有关,具有可预测性,如氯丙 嗪和异烟肼发生率为0

2、.5%2%。 n特异体质性:药物半抗原与肝细胞中特异蛋白 质结合成为抗原,抗原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激 活免疫系统,导致肝损害,这与药物剂量无关 ,具有不可预测性,多伴有过敏症状18周, 甚至停药后34周出现。 n代谢异常性:与个体CYP遗传多态性相关(最 长可达1年),与药物剂量无关。存在CYP遗传 缺损者,即使用常规剂量药物也会出现肝损害 。 n发病机制可互相重叠。 2、病理生理过程 1).药物在肝内进行代谢,通过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上的 微粒体内一系列的药物代谢酶(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 素P450),经过氧化、水解等形式形成相应的中间代谢 产物(第一相),再与葡萄糖醛酸或其它氨基酸结合形 成水溶

3、性的最终产物(第二相),排出体外。 2).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 性和/或化学特性,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活性 ,干扰肝细胞的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 物等不同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 成分,或与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干扰细胞特殊代谢 途径,诱导免疫变态反应,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3、病理表现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为肝 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 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脏炎 症及肝硬化。 三、临床表现 n1.常见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 n2.常见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类 n3.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 n4.肝损伤的两种情况:可预测、不可预测 n5.分

4、型与临床表现:急、慢性肝损伤,各 自又分为几个亚型 1.常见易引起DILI的药物 2.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类 1.抗生素类类:24%26%。如大环环内酯类酯类、四环环素、磺胺类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以及呋呋喃妥因等。 其中,以大环环内酯类酯类和磺胺临临床上最为为多见见。 2. 解热镇热镇痛剂类剂类:11.1%。如水杨杨酸盐类盐类,醋酸酮酮,消炎痛等。其中,以扑热热息痛较较常见见。3 抗结结核药类药类:8%13%。除链链霉素外,大部分抗结结核药药都容易引起肝损损害(异烟肼肼, 利福平,吡嗪酰嗪酰胺),特别别是抗结结核药药的联联合应应用可以引起肝细细胞坏死。 4神经经系统统疾病治疗药疗药:9%11

5、%。其中,以氯氯丙嗪嗪、卡马马西平、丙戊酸钠钠、氟哌哌丁苯、 丙米嗪较嗪较常见见。 5消化系统统疾病治疗药疗药:5%6%。临临床上多表现为轻现为轻 度的胆汁淤积积。如西米替丁和雷尼替 丁在用药药四周内可出现轻现轻度黄疸。 6麻醉药药:6%11%。其中,氟烷烷可造成急性肝炎,表现为现为血清转转氨酶升高,偶可出现严现严重 肝病。氯氯仿、三氯氯乙酰酰也可致肝损损害。 7激素类药类药及其它:激素类药类药物引起的肝损损害约约占药药物性肝病的3%。以口服避孕药药,雌激素 和雄激素最为为多见见。其他药药物,如抗心绞绞痛药药物胺碘酮酮、马马来酸派克昔林、硝苯地平等可 引起磷脂沉积积症或酒精中毒样样肝病;5-氟

6、尿嘧啶嘧啶或5-氟脱氧尿苷可造成肝内外胆管狭窄,引 起硬化性胆管炎;维维生素A中毒可致肝窦窦周纤维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此外,他巴唑唑、优优降糖、抗 真菌药药、抗肿肿瘤药药等均可造成肝功能异常。 8中药药:据不完全统计统计,可造成中毒的单单味药药达百余种,而能引起肝损损害的中药药也被不断发现发现 ,约约占肝损损害的8.3%。能引起肝损损害的单单味中药药包括土昆明山海棠,黄药药子,三七,艾叶 ,鱼鱼胆,蜈蚣,金果榄榄,野百合,苍苍耳子,雷公藤,四季青,贯贯众,丁香,朱砂,罂罂粟,常 山,合欢欢皮,天花粉,肉豆蔻蔻,千里光,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雄黄,砒石,冬青叶 等。以及中成药药壮骨关节节丸,复

7、方青黛丸,藻酸双酯钠酯钠,雷公藤多苷,养发发生发发胶囊,火把 花银银片等。这这些中药药可导导致急慢性肝损损害、胆汁淤积积、脂肪肝,严严重者可出现现重症肝炎和 肝衰竭。 在我国,中草药是DILI 的主要原因,约占四成。而西方国家则以心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及抗生素为主。 3.DILI的易患因素 因素影响药物 年龄60岁易患,病情重异烟肼、呋喃妥因、氟烷、曲格列酮 儿童多见丙戊酸钠、水杨酸类 性别女性多见氟烷、双氯芬酸、呋喃妥因、右丙氧芬 男性多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乙酰氨基酚、硫唑嘌呤 剂量血浓度与剂量有关某些草药 部分与剂量有关抗癌药、哌克昔林、他克林、氧青霉素、丹曲林 遗传家族史氟烷、苯

8、妥英钠、磺胺类 与HLA明显有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线粒体缺陷丙戊酸钠 酗酒 肝毒性阈值 降低,发生率增加,预后 差 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甲氨喋呤 其他反应 交叉过敏反应异氟烷、氟烷、恩氟烷、红霉素、布洛芬 肥胖 增加发生率氟烷、曲格列酮、他莫昔芬、甲氨喋呤 饥饿 增加发生率对乙酰氨基酚 肝病 增加肝损伤甲氨喋呤 糖尿病 增加肝纤维 化甲氨喋呤 艾滋病 过敏反应增加磺胺类 肾功能减退 增加肝毒性、纤维 化四环素、甲氨喋呤 合并用药 异烟肼、磺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肝移植 增加血管毒性硫唑嘌呤、硫鸟嘌呤、白消安 4.药物性肝损伤的两种情况 1)可预测的肝损伤: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有损害作用,

9、特 点: n肝脏损害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和疗程有关。 n可复制动物模型。 n发病率高。 n可将其分为直接损伤型和间接损伤型,前者为可损伤肝细胞所有 成分,如四氯化碳、氨甲喋呤、红霉素过量等,后者为选择的损 伤肝细胞某一细胞器或干扰某一代谢过程,如乙硫氨酸等。 2)不可预测的肝损伤: n一些药物性肝损伤,仅发生在少数的服药人群中,认为系机体特 异性反应,常与药物剂量无关,损害较弥漫,可有发热、皮疹、 关节痛和嗜酸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代表了药物过敏。与免疫机 制有关。 n其特点:肝损害与用药量、疗程无关;不能复制动物模型; 发病率较低,如常见药物有苯妥英钠、阿奇霉素等。 5.药物性肝损伤分型与临床

10、表现 n急性肝损害:急性肝损害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 ,该分型由CIOMS建立,由FDA药物肝毒性委员会修订。 1)肝细胞损伤型:肝细胞损害是DILI的主要表现,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常 见药物有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噻嗪类、降脂药、磺胺类、利福平 、异烟肼等。该类型临床上最常见,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似。一般分为 :肝炎型: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消化道症状等,ALT、AST、胆 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者可致肝功能衰竭。脂肪肝型: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孕妇服用或静脉短期(35天)使用大剂量四 环素(3g/d)以后。可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肾功能异常,病死 率极高。 2)胆

11、汁淤积型:引起胆汁淤积的药物主要是辜酮类激素、口服避孕药及 环孢素A等,可使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受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破坏。 临床常表现为先有乏力、发热、畏寒、恶心、腹胀等症状,随后出现黄 疸及ALP增高,-GT和胆固醇升高,皮肤瘙痒,一般消化道症状较轻。 3)混合型:大多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常见药物为苯妥英钠 、奎尼丁、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以肝实质损害为主,伴有不同程度 胆汁淤积。 5.药物性肝损伤分型与临床表现 n慢性肝损害 1)慢性肝炎型:临床常见乏力、食欲差、腹胀、肝区隐痛、消瘦、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血清IgG、IgM增高、抗核抗体阳性等,黄疸与肝衰竭的表现可急剧出现, 也可

12、逐渐进展,如未能及时诊断可发展为肝硬化。 2)肝硬化:药物诱发的肝硬化临床表现变异很大,有时仅为偶然从系统的肝活检 标本中发现,如长期应用甲氨喋呤的患者,经肝活检后证实为肝硬化者。患者可 表现为黄疽、腹水、肝肿大、门静脉高压症及肝性脑病等。生化方面可有转氨酶 中度升高,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等。 3)慢性胆汁淤积型:药物诱发的慢性淤胆是指在停用致病药物之后黄疽持续6周以 上,或因药物诱发急性肝炎而维持生化异常已达1年,包括有ALP和-GT增高的无 黄疸性淤胆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慢性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直接胆红素升 高60,胆固醇亦升高。 4)脂肪肝型:多见于长期较大剂量服用糖皮质

13、激素者,可见中心性肥胖和肝功能 异常。 5)肝脏肿瘤:诱发肝脏肿瘤的主要药物是二氧化钍、雄激素药、蛋白同化激素、 口服避孕药和氯乙烯等。发病与用药时限有关,用药时间域内发病机会也随之增 加,有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血管肉瘤。 6)血管病:药物(如雄激素、硫唑嘌呤)可损伤肝脏血管系任何一级水平,最明 显的是肝静脉血管病变。 四、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n1.明确两个概念: “肝损害”与“肝脏实验室检查 异常” 1)“肝损害”是在缺乏组织学检查依据的情况下, 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D-Bil) 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ULN),或天冬氨酸转 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

14、总胆红素 (T-Bil)均升高,且其中之一升高2ULN; 2)若单纯AST、ALP或T-Bil升高2ULN,或1ULN ALT、AST、ALP、T-Bil2ULN(升高介于 正常值上限的12倍之间),则称为“肝脏实验 室检查异常”,不宜称为“肝损害”; 四、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n2.诊断条件: 用药后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害 的临床表现。 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上升(达6%以上)或白细胞 增加。 甲、乙、丙、丁、戊、庚等各型肝炎标志均阴性,并 能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伤。 再次应用相同药物,可再度发生肝损害(慎用此法)。 具

15、有肝内淤胆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改变,但不符合其 他疾病所致。 凡具备上述 1 和 4 项,再加其他项的任何两项,即可考 虑药物性肝病 四、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1 2 3 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 具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血清学指标改变的时序特征 肝损伤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特征 药物性肝损害 3. 3.临床诊断线索:临床诊断线索: 四、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n4.根据上述临床线索,则列出3种DILI的关联性评价: (1)诊断标准:有与药物件肝损伤发病规律相一致的 潜伏期;有停药后异常肝脏指标迅速恢复的临床过 程;必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损伤;再 次用药反应阳性。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或 前3项中有2

16、项符合,加上第项,均可确诊为药物性 肝损伤。 (2)排除标准:不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潜伏期; 停药后肝脏异常升高指标不能迅速恢复;有导致 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如具备第项 ,且具备第、项中的任何1项,则认为药物与肝损 伤无关。 (3)疑似病例:用药与肝损伤之间存在合理的时序关 系,但同时存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状 态;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序关系评价没有达到相 关性评价的提示水平,但也没有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 因或临床证据。 五、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n1)避免一些可控的易患因素,如酗酒、肥胖、空腹等 ,改善肝脏基础状态。 n2)紧密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体质、原患疾 病、药物性肝损史等,慎重选择药物,密切监测不良 反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n3)利用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联用药物,减少DILI的 发生。如半胱氨酸促进谷胱甘肽贮量恢复的作用,可 减轻扑热息痛的毒性。 n4)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的几个特殊情况:(1)抗肿 瘤化疗,尤其是大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