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99516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节心理诊断技能(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心理咨询师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高北陵前言过去,心理学诊断仅用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谈诊断认为无论是什么心理状态,都可以用某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或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处理现代心理学发现,心理咨询或治疗前先做诊断具有三个重要意义:1.心理诊断过程是建立咨询关系的重要时机,只有良好的关系,求助者才能接受心理咨询,也才能为求助者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减轻不良情绪、深层次觉察自我。2.避免延误来访者的治疗:因为心理异常(尤其是精神病)往往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无效3.有利于针对性选择心理咨询方法或心理治疗的方法:因为某种方法的适应症往往是有限的(对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效)心理诊断的

2、基本步骤心理诊断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诊断个人陈述知情人介绍交谈、观察所见心理测验报告史料等成长资料及当前的状况心理症状生理状况社会功能状况排除不属于本专业的问题确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出心理诊断报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一节初步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初步接待的意义、目的社会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咨询成功与否的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步接待的目的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是:1.为求助者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在心理咨询师面前自由联想、谈及任何欲望与心理冲突)2.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察觉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探索求助者的问题或困扰。3.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

3、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步接诊(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显示专业特点、保密功能、适当空间、舒适座椅、必需设备。2.仪态、仪容:服装、坐姿、表情(自然)3.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位置:如图、避免眼神直接对视的位置(90度角左右,1-1.5米);4.注意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使用(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二)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1.态度平和、诚恳;2.礼貌语言:“请进”、“请坐”,“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三)使用间接询问方式1.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2.不可直接逼问:您有什么问题,说吧!(四)结束时表明态

4、度:告知能否提供帮助,并说明理由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五)说明保密原则1.保密内容:求助者的所有资料(1)求助者在咨询中暴露的内容,如:个人生活、成长经历、恋爱、婚姻、交友、工作学习等;(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获得的求助者有关信息,包括:心理测验及心理诊断的结果等。注:不能打探与心理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2.保密例外:(1)求助者同意将有关信息透露给他人;(2)司法机关处于个人和国家安全需要求助者的有关信息(3)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4)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5)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可能造成危害或威胁的(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

5、性疾病注: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1)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2)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3)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4)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5)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六)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1.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2.说明以下问题:(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说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自身;(2)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迂回曲折、甚至反复;(3)

6、有些心理问题是难以完美解决的,让求助者有充分思想准备。如何进行初步接诊(续)(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知道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资格、收费标准、有权终止咨询义务:遵守约定、按时完成作业、按规定交费、不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八)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与来访者一起协商使用心理咨询方式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之后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咨询人员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建立咨询关系起关键作用(参见“社会心理学”章节)。二、危机处理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不惜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应

7、将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心理问题的归类有几种方法,这里介绍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法”。心理问题表现形式的逻辑分类法(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初步接诊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按照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训练,直到熟练为止。(二)语言表达:语速适中、语音清楚、语气适当,必要时重复、解释;使用专业术语时应说明内涵和外延。(三)反复说明保密原则: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不可夸大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的作用(五)咨询时的仪态:避免多余的下意识动作,不抽烟、喝酒或服用兴

8、奋剂。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如:“夫妻关系不和”、“子女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不会与人相处”等。2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如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某些问题欲言又止等。3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MMPI发现抑郁分值高、疑病分高、或癔病分高等。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会谈目标中有多个内容,应分别处理。如:“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不管,为这事经常与他吵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问题中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孩子的学习状况;二是夫妻关系问题。摄入性会谈(续)(二)确定提问方式根据谈话的目的和想收集的内容来确定提问

9、的方式、技巧、注意事项等见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1、开放式提问技术:不知道回答的结果如何,没有预设的答案。“你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考虑这些问题的?”;2、封闭式提问技术:带有预设答案(事先对当事人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引证这种假设,一般只有是和否的回答。“你恨你父母吗?”“你丈夫打孩子吗?”。(三)倾听(详见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确定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全神贯注;不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随意插入咨询师的评价;边听边思考求助者述说内容的逻辑性,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及时把握关键点:“一名妇女在领导批评后想跳楼”,可能另有其因;倾听的方式、技巧、注意事项等详

10、见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摄入性会谈(续)摄入性会谈(续)(四)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谈话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将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部分反馈给求助者。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使求助者感到自然、合理例: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睡不着”,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则可接着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急越睡不着,您愿意谈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控制谈话内容和转移话题技巧(续)2.“中断”:即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操作方法:当求助者情绪激动、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宜打断硬性迫使停止会谈,可以

11、请求助者喝水、或请他取一样东西,或换个地方等,打断话;时间有限也可建议暂时终止,下次再谈。3.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不得不转移谈话内容。如:指出求助者不恰当之处,给求助者一些警示(应慎用此方法)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如:来访者喋喋不休地埋怨丈夫,可以将夫妻关系引申到人际关系上去,一方面表示同情,另一方面询问同事和朋友对她的态度。(五)对会谈内容归类摄入性谈话涉及大量的信息,因不能当场记录,只能靠回忆,难度较大,为了不失真,在交谈中可以按照以下条目做极为简单的记录:1.背景资料:(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

12、行为等):(2)现实生活状况:(3)婚姻状况:(4)人际关系:2。目前的状态:(5)生理功能: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6)心理功能: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社会功能:其他情况摄入性会谈(续)(六)结束会谈再次保密承诺;几种结束谈话的方式:若诊断不能确定,可以说:“今天暂时谈到这里,今天的交谈中,我了解了您的一些情况,但要马上做出最后诊断还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谈到这里,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希望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何如?”若诊断可以确定,可以说“今天我们对您的问题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同意,希望您回家后再想想,是否还需要补充说明什么,我也再想想,是否有无不妥,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

13、考虑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若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可以说:就您谈的情况,恐怕您应先到某科做些检查,我将根据您的检查结果再来考虑您目前心理问题的诊断和矫治问题。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摄入性会谈(续)三、相关知识(一)会谈法简介(定义)会谈法是“一种有目的的交谈”,以获得临床信息和建立与求助者的“帮助关系”,需要技术(“伟大的艺术”);但有个人风格和特征。(二)会谈法的要点1、听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本来就是对求助者的安慰和鼓励;全神贯注地听,求助者才有勇气讲述自己的问题。有的人被强迫来咨询,往往感到羞辱、气愤,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弄清求助者或目标人

14、的思维、情感、行为表现。不能漠不关心、不尊重;不能急躁。开始会谈初期,可以自我介绍或简单寒暄几句、以缓和气氛。三、相关知识(续)2、态度:非评判性言语,保持中性态度(“我能理解你”)不正确说法:“你的做法是错的,是荒唐的”、“这样做不符合原则!”等非表态时,正确说法:“我理解你的情况”、“您所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3、区分与鉴别:(1)程度区分:求助者表述时可能为了赢得心理医师的同情而具有表演性和夸张性,但实际行为未必表现那么强烈。区分情绪和行为程度差异,以便制定合理的咨询措施。(2)鉴别真伪:无意识的否认病因,不能完全按照求助者的说法对症状归因;有意回避真实

15、原因: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眼神等特点与述说的内容是否一致。区别问题的真、假、轻、重的方法:把关键问题具体化。具体化的技术和技巧:见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三、相关知识(续)4.会谈法的种类(1)摄入性谈话:一般用于收集资料时,通过谈话了解当事人的病史、健康状况、工作及家庭状况等,故叫背景资料采集法);(2)鉴别性谈话:通过谈话确定使用什么测验或鉴别工具或方法。(3)治疗性谈话: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谈话。(4)咨询性谈话: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家庭关系、婚姻恋爱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5)应急性或危机性谈话:当事人发生意外,如被强奸、想自杀、突然受到精神创伤时,心理

16、学家给予帮助的谈话。5.常用摄入会谈方式背景资料采集法(桑德伯格提纲:采集个案的历史性资料)1、身份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宗教信仰、民族、婚姻、文化背景2、就诊原因和对咨询、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日常活动内容;生活方式及习惯,近期有无重大变化4、对家庭的看法:对父母、兄弟姊妹、其他成员的看法,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6、出生和成长:走路说话的时间,与其他儿童相比曾出现过什么问题早期经验的态度7、健康与身体状况:健康史8、教育与培训经历:兴趣科目9、工作记录:工作经历、工作态度、职业变化及理由10.兴趣娱乐:业余爱好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性生活的看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