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99386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下课件15.《〈孟子〉二章》讲述(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 孟 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自由颂 裴多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这些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生为自由,生为尊严,生为丹心,生为正义 其人 其思想主张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 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 纲领,就是“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 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 国家来说“ ”他还说: 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

2、就 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 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 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要减轻赋税。 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还说:“ 之心,仁也; 之心, 义也; 之心,礼也; 之心,智 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 固有之也。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 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 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 的影响。 恻隐 羞恶 恭敬是非 孟子 告子上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 斗,

3、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 精神。即 孟 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 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 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 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 “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1.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2.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 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1、生字注音 箪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2、本文出自 , 作者 ,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附“四书”: ) (dn ) c gng w 孟子告子上 孟子 战国

4、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章是怎样来引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 好处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到舍生取义? 为什么有些人不择手段以求生? 第一段中能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疏通文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 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 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 疏通文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 :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 所喜爱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 到

5、,(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想要,喜欢 同时得到或占有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甚于生者,故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疏通文句: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然而)我所 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 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 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 更厉害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 躲避。 翻译 : 疏通文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

6、方法(有)什 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 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 的)呢? 疏通文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 凭借这些方法就可以生存可是有的 人不去采用;凭借这些方法就可以 躲避祸患有人却不去做。所以(人们 )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 的 疏通文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 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 本性)使它不丧失罢了。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 ,那么这

7、种思想到底指的是 什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第一节提出“舍生取义”的中 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 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课文分析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 也”)以 为喻,引 出 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故患 有所不辟也”)正面阐明为什么要 “舍生取义”。 第三层(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至“所恶有甚于死者”)反面论 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分析第一部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舍生取义” 第四层第四层( (本段最后一句本段最后一句) )说明说明“ “ 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的美德,本来人人的美德,本来人人 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

8、 失罢了。失罢了。 理论论证: 苏武把气节看的比 生命还重 屈原宁死不与统治 者同流合污 变节的汉 奸走狗 不择手段 避患 所欲有甚于 生者 所恶有甚于 死者 正面反面 舍生取义 所欲莫甚 于生 所恶莫甚 于死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有不用 有不为 非独贤者 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 为义可 以舍生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什么? 本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接受万钟的人其本质特点是什么? 用原话回答。 疏通文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

9、活下去 ,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吆喝着给他 吃,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 着给他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 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 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 疏通文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 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 好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 侍奉,所熟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 而接受它)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

10、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先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却)为了 宫室的华美接受了;先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 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 义,宁愿)身死不接受,现在(却)为了熟识的穷人感 激我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第一层(从“一箪食”至“乞人不 屑也”)从正面举例证明,最普 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 死而不丧失本心。 第二节: 举例论证“人应该 保其本心” 第二层(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至“ 是亦不可以已乎”)从反面举例有的人“ 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证明其失其本心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

11、应,又回到“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 为归纳为“失其本心”。“本心”就是人原 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 善”的本性。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说明。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哪几个?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 曾说过的哪三句话 ? 孟子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 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练习: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 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通“欤”,语气词) (

12、给) (表示修饰) (但是,表转折) (比) (对) (这种) (这种做法) 难句点拨: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 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 ,只是有道 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此之谓失其本

13、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先前有的人宁可让身体死去而不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能 够享受美好的宫室而去接受了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人不会接受;用 脚踢着给他(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一、通假字一、通假字 1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3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通“向”,从前、先前 二、一字多义二、一字多义 1 1、之:助词、之:助词 行道之

14、人弗受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代词 呼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的 助词,无义 不译 人家 指羞恶之心 指不辨礼仪而受之 2、为: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宁愿 为了 接受 做 而而:连词:连词 舍鱼舍鱼而而取熊掌者也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由是则生而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 呼尔呼尔而而与之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仪万钟则不辨礼仪而而受之受之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表示结果,就 三、特殊句式三、特殊句式 1 1、判断句、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 2、倒装句、倒装句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3、省略句、省略句 故故( ( ) )不为苟得不为苟得( ( ) )也也 得之则生,弗得得之则生,弗得( ( ) )则死则死 是故是故( ( )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生者,( ( )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