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多音字“倒”教学片段.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4915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多音字“倒”教学片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禹治水》多音字“倒”教学片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多音字“倒”教学片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多音字“倒”教学片段.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禹治水 多音字 倒” 教学片段 执教者 : 张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 小学语文教师 , 小学高级教师) 点评人 : 莫先武( 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 文 学博士) 教学目标: 品味“ 倒” 的两个读音。 专家点评 : 将多音字“ 倒” 的两个读 音及其意 义教学确立为教学 目 标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 目标 太少,不值得教 ,但这是字词工具性落实的具体表 现。 目前。 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打着人文性的幌子而字 词落实不到位, 导致学生语文基本功缺失的问题。 字 词基本功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也是其他能力的 基础。 语 教 学过程 : 出示一组词语 ,引导学生在读后发现 “

2、 冲 倒” 一词中“ 倒” 是多音字。 什 么时候读“ d 6 0 ” , 什么时候义读 “d d0” ? 读不 同音时表示什 么意思呢? 专家点评: 将字音与意义结合起来 , 让学生 在E 匕 较中鉴别, 能够让学生清楚“ 倒” 两个读音分 别指向的意义。 请大家看看老师给你们 的图标 ,看看 能不能分辨清楚! f d 6 0 ( )T 一 倒 d 6 o () t H 教师引导学生从 图标 中发 现 : 当读“ d 6 0 ” 时, 表示物体由笔直方向向 边 上倒 。 当读“ d 白 o ” 时, 表示使物体向相反的方 向移动或颠倒 。 专家点评 : 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的设置很重 要,

3、既是对前面理解的巩 固, 也是对前面理解的 检验 。 语 文教学 必须注 意“ 提 到” 和学生“ 掌握” 的 区别 : 老师经 常觉得 我教 了 , 但往往是 “ 提 到” 。 学 生当时也了解, 但结束了就忘掉了; “ 掌握” 是要 让学 生积 累内外 。 会运 用。 这个环节的设置 , 不满 足于“ 提到” , 而是致力于学生“ 掌握” 。 教学反思: 学生凭借图标对“ 倒” 字进行理解 记忆, 一下子就能组词了。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往 往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是一个多音字 , 或简单地 一 带而过 , 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 然后靠死记硬背 去记忆 , 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仍会读错, 在下次碰 到时

4、依 旧会有模棱两可的猜测, 更有甚者 , 会有 意地避开这类知识点。这一知识点并不难, 但如 果不讲, 就会在学生的记忆里一直模糊下去。虽 是小细节, 但也不应放过, 要讲 , 且要讲得透彻 , 那么“ 讲” 才真正有意义。 有老师可能会质疑 : 我们阅读教学中怎么可 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这般明显地讲解呢? 这有违 现代课堂的本质嘛! 不是该让学生 自己在阅读中 发现、 体会 、 积累吗? 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 , 能“ 少讲” 则“ 少讲 ” , 能“ 不讲” 则“ 不讲” , 尽量让学生讲 , 让学生活动, 让学生探究。 因为在不 教师、 专家的心目中, 语 文课上, 教师的“ 讲” 越少越好

5、, 不讲更好 , 甚至认 为“ 讲” 是素质教育的“ 天敌” , 是语文课改的“ 大 忌” , 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他们认为要落实新课 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理念。试问 , 如若 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 不具备这样的“ 眼神” , 老师你怎么能要求他有这般的本事呢? 师傅领进 门, 修行在 自身。 这“ 师傅” 还是得适当教点的, 光 靠学生闭门造车总不可能有成效的。所以, 阅读 教学中, 教师还是要“ 讲” 的, “ 讲什么” “ 怎么讲” 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关注的。 专 家点评 : 这 是 目前 普遍存 在 的现 象 。 张勃 语 艾 微 案 例 量 耋骞厂 A 6 m ;

6、一 基于学情, 选择有效教学内容 刷子李 “ 教什么“ 三次嬗变的启示 执教者 : 吕龙飞( 浙江省奉化市锦屏 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点评人: 张晨瑛( 浙江省奉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语文特级教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是课堂教学的出发 点和归宿。确定教学 目标 , 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是极为关键的。 如何从内涵丰富的教材内容中提 取有效的教学内容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视角 停留在对教材的解读上, 然而 4 子李 的磨课过 程 , 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细读 刷子李 这篇课文, 首先要确定的是教 什么。第一次试教 , 我们按照单元提示和课前导 读提示 , 确定如下教学 目标 : 1 感受

7、刷子李刷浆技艺的“ 绝” , 体会作者刻 画人 物 的 方 法 : 2 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学习作者刻画人 物 的方法。 分析这两个 目标 , 既有感受课文内容 , 感受 人物形象的理解内容的 目标 , 也有体会 、 学习刻 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表达方式的目标, 这符合 全 E l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 高年级阅读教 学 , 不仅要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 初 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的要求。 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课堂呈现理想的语文 学习状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课堂上 , 师生围 绕刷子李刷浆技艺之“ 绝” 进行语句品析、 形象 感知、 内涵透视等 , 看似气氛热烈, 实则

8、仅仅感 知了“ 刷子李” 这个人物的品质而已。更令我沮 丧的是 ,听课时有个坐在我身边的女学生嘟着 嘴轻轻地对同桌说 : “ 这些我早就知道了,真没 意思。” 听到这里 , 我怦然一震: “ 如果学生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 仅仅知道人物形象和个性品质 , 的确没意思。 这也不是我们预设的目标。 更何况, 这些内容学生能够 自读 自悟。到底哪里出了问 题?” 我陷入深思之中。 为探寻原因, 我们一起回看课堂录像 , 边观 看边讨论。过程中,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渐渐明 朗起来。 大家认为, 虽然教学 目 标中既有“ 感受课 文内容, 感受人物形象” 的课文学习 目标 , 也有 “ 体会 、 学习刻画

9、人物的方法” 的课程学习目标 ,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问的平衡点被打破, “ 感受 、 体会人物形象” 占据大半课时, “ 体会 、 学 习刻蓟人物的方法” 被边缘化。导致产生这种 目 标偏离现象的原因,还是教师长久积累下来的 “ 教课文” 的思维定式一时难以改变 , 在过程中偏 离了“ 教语文” 这一课程 目标。 专 家点评 : 关于教师在 课堂教 学 中把 “ 教课 文” 误认为“ 教 语文” 的教 学行 为 , 我并不 认为这 老师能够发现并纠偏 , 很难得。字词教学要注意 两点 。 一是要不要抓字词。很多老师都 觉得字 词 是小 儿科 , 阅读 与 写作 才是大 头 。 那 才是 “ 高 科 技” 。语文 由什么构成?那就 是字词 。阅读教学 、 写作教学都必须通过字词来落实, 语文课堂教学 必须 从字词基本 功抓起 。 二是 怎么抓字词 。 从学 习能力上说 , 字词 一提学 生都会 , 不需要我们 教 师喋喋不休。 所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简单而只是 “ 提 到” 。 这是 当前学生字词基本功不扎 实的根本 原因。 抓 字词 , 并不需要我们老师讲 多少 。 但并不 是说不需要教 , 不需要训 练 , 关键是 点清楚 , 通过 训练让学生 内化。张勃老师通 过图像来教学 , 清 晰直观 , 并通过 练 习考核 。 就是让 字词基本 功 落 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