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460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1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鉴赏美术鉴赏 主讲人:刘艳 2010 年版 1997 年版 选择题 判断题 名词解释OR简答题 论述题 考试题型考试题型 第一讲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 第二讲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讲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讲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讲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讲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讲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讲 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 美术(19111966) 第九讲 课程安排课程安排 原始社会美术 距今180万年前-4000年前 中国美术的源头中国美术的源头 旧石器时代: 距今180万年前-1万年前 新石

2、器时代: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 西方主流的几种假说 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 巫术说巫术说 艺术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 仪式 巫术作为生存的手段 游戏说游戏说 艺术源于人的游戏本能 过剩精力 强调生物、生理性、超功 利性、过剩精力,从被动 感性地认识世界到脱离动 物 强调自觉性,忽视实用价 值 表现说表现说 艺术源于人类情感 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摹仿说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 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 人有摹仿的天性,传说故 事中多有对动物能力的模 拟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 动 人的进化、内容、形式 忽视了心理的一方面 I I劳动说劳动说 一、文献 中

3、国上古神话传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 画史会要 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 创世创世 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 创世创世 女娲抟土造人女娲抟土造人 “河出图河出图” 伏羲创八卦,开画数之端伏羲创八卦,开画数之端 “洛出书洛出书” 仓颉造字,开象形文字之端仓颉造字,开象形文字之端 “书画同源书画同源 ” “画始于嫘画始于嫘” 画嫘为中国绘画之祖画嫘为中国绘画之祖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发现时间 较早、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 期遗址之一。 二、考古田 野 中国史前美术发生的原型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创造的 第一件打造石器。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

4、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 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 历史学上史前时代又叫石器时代。 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 使用打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 ,以此为标志,开始了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美术旧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距今180180万年前万年前一万年前)一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约40-50万年前北京猿人狩猎采集图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 ,因此,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 刮削器、雕刻器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 器、斧形

5、器、刀形器、球状器。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42万年 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 第一地点出土 石锤长12厘米,宽6厘米;石砧长10厘米,宽8.5厘米;石砧长13厘米,宽6.8厘米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 今约7万年 挖掘工具 1954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 土 旧石器时代中期 长15厘米,宽4厘米;长18厘米,宽7.5厘米 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石器 形状更为对称,类型 更为丰富 细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1万5千年 1972年河北阳原虎头梁出土 长3-7厘米,宽1.4-3.5厘米 初步类型分化 器型趋于对称 造型规整、加工细致 打制石器器形变化打制石器器形变化 随着物质生产的改进,

6、原始祖先的审美意识组建产 生。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专门用于美化自身和美化 生活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并使用了染料。 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12 万年 狩猎工具 1976年-1977年山西阳高许家窑出 土 打制石器特点打制石器特点 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 器次之 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 主,种类以刮削器和尖状器为普遍 磨制石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定居生活的出现使得在一个较大区域内生活的人具有 了相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乃至相近的 日常用具和装饰纹样等。因此,我们通常把这一时期 相同类型的遗存以文化命

7、名,并在前面冠以该类型最 早的出土地点以示区别。 穴居半穴居,地面居住 新石器时代美术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一万年(距今一万年公元前公元前21 21世纪)世纪)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用途往往较为专一,所以我们 可以给予明确的命名如石斧、石刀等而不再用砍 砸器、刮削器之类予以统称。 九孔石刀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距今约5000年, 薛家岗文化 1979年安徽潜山薛家岗出土 长47厘米,宽13.3厘米 新石器时代中期一些石器 已经蜕变为礼器,这些非 实用性的工具往往用玉质 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 过的痕迹,有的还有精美 的花纹。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1959年

8、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9.1厘米,刃宽10.3厘米 巫觋巫觋 “ “玉玉玦玦形珥形珥” ” 巫术功能巫术功能 红山文化 玉玦形珥 玉器玉器- -红山文化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约公元前3500-前 3000年)分布于廖静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区,与仰韶 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红山文化是一个以祭祀坛、女神庙、积石冢及玉器为 宗教特征的新石器文化,它的发现与命名,为认识新 石器时代中华文化的构成拓宽了学术视野,特别在玉 器纹饰研究上,为探索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起源以及 探索玉与原始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材料。 猪龙玉雕,新石器时期,高16cm, 辽宁朝阳市博物馆 人类和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

9、育图(鱼、蝾螈、龟、鸡、猪、牛、兔、人) 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26cm,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 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 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 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 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 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 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

10、到翁牛 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 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流传到了国外,赤峰地区的文化馆里 ,也有征集到的红山玉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的人把它们鉴定为商周 时期的文物,有的人则把它们说成战国或汉代的装饰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呢?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介绍说,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 测定年代,但是玉器不行,因为还没有测定玉器年代的手段。三星他拉发现的玉 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红山 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

11、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国宝发现始末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省凌源县 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 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 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 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 猪龙的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 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 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 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 鉴定。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12、、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 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 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 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 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1971年在三星 他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 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 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红山文化首次出现的玉人 玉器玉器-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玉器在品种齐全、工艺精美、艺术水平高 超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都是玉器工艺史上辉煌的 一页。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

13、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 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 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 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 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 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 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 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兽面纹玉琮,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浙江余姚反山 彩陶与黑陶彩陶与黑陶 如果说玉器是延续旧石器时代已有的时期制造技 术而兴起的艺术品种,而陶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 新生事物,它和磨制石器一样也是这个时代的标 志。 史前陶器艺术包括两个

14、方面:一是陶器装饰,即 装饰纹样;二是部分肖生造型的陶器和陶塑。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型的 装饰来划分可以分为素陶、印文陶、彩陶、黑陶 等品种。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一期 高7厘米 口径17.8厘米 甘肃省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泥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 所谓仰韶文化系指 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德逊J. Gunnar Anderson于河南省仰韶所发现之文化遗 物。其分布地区并不局限于河南省或黄河流域一 带,而是几乎遍及中国大陆各地及长江流域以南 地区。 仰韶文化时期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到两千年之 间。这时期的陶器多为红土所制,外面绘有几何 形状的花纹,不过陶罐的下

15、底部多留空白,未绘 花纹。有些陶器是以红白等色彩绘出几何形图案 ,因此又称为“彩陶文化”。 半坡型半坡型 鱼纹盆(内部),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西安半坡 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西安半坡 1.图腾说。 2.氏族成员装饰说。 3.原始婴儿出生图。 4.女阴形象说。 5.“珥两鱼”,为夭折孩子招魂 关于人面纹的解释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呢? 鱼鱼 纹纹 图图 案案 演演 化化 图图 自然形到几何形的转变 甲骨文“鱼”字形变化 庙底沟庙底沟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葬具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 土 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16、、 底径20.1厘米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原称甘肃仰韶文化,上世纪40年代考古学 家认识 到马家窑出土陶器和仰韶文化陶器有很多不同 ,陶器的形制和纹饰实际别 有面貌,因而提出马家 窑文化的命名,1961年正式使用。马家窑文化是晚于 仰韶文化,于公元前3800年前后出现的另一种新石器 文化,前后延续了约1800年。主要分布在东至陇东 山 地,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至甘肃北部、宁 夏南部,南到甘南和川北的区域内,以陇西平原为中 心。 按不同的地域和时间可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 厂四个类型。 水波纹彩陶盆(马家窑 ) 新石器时代马家新石器时代马家 窑文化,舞蹈纹窑文化,舞蹈纹 盆,陶器彩绘,盆,陶器彩绘, 14*29cm14*29cm,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