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43139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一课: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一课: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案20号 07级心理系 邹巧林一、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属于哲学随笔,学术味较重,概括性、抽象性较强,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文中提到中国哲学对于世界未来哲学的可能贡献,进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归属感,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自豪感。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

2、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虽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来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生境界的高深追求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和可实现感。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并从课文引申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

3、考,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弄清楚其中最关键的东西,体会哲学随笔的叙述特色,而外就是最重要的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笔者则准备花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冯先生的观点讨论中国传统的几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讨论哲学和人生的境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得意义。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2、认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3、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概括性强、抽象性高、说理简明、语言平实。过程与方法:4、体验哲学的基本问题,懂得哲学是对

4、于人生的世界的基本问题的规律的探索。5、 结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种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对比、分析。6、 通过模拟辩论的方法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培养学生思辨地思考问题的反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引导学生科学思考哲学和人生的思想境界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陶冶学生对于更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8、 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养成思辨的习惯。三、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联系实际和文学等作品中大家熟悉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生四种境界;延伸不同思想学派的哲学观点对于人生境界的不同理解和阐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4、 教学难点与对策1、

5、由于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怎样引起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是第一个难点。笔者拟将采用举例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2、 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辨地阅读哲学性散文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正因文章的难以透彻地读懂,才更应该引导学生随处质疑,深入思考。针对此难点,可用提问法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也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要义。3、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把握以及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这一环节之所以难是因为高三的学生才刚刚开始对人生的意义等进行有深度地思考,对于哲学本来就比较陌生,何况还要站在好几个学派之间对他们进行对比。这实际上几乎是每一个研究者的难题,故此本课只对此进行粗浅的涉

6、猎,以引起同学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指给他们哲学的魅力所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考虑到这一点,本难点实际上就转变为教师如何把哲学的魅力展现给学生了这一点只能靠以小见大的故事、澎湃多姿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4、 对于课堂实际情况进程的把握。提问法、举例法等都有可能碰到老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反应脱节的情况,此时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教师应善于有效引导、启发,以活跃课堂的气氛。5、 模拟辩论时,课堂秩序的维持、能否紧扣主题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地方。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具体实例案例等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新的单元,简单介绍哲学和哲学散文,结合哲学的境界进入课

7、文的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熟悉四个境界,理解“觉解”的含义,着重探究什么样的人分别属于人生的四个境界,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区分的根据是什么。第二课时: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结合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对人生的境界进行探究。于此同时,分析冯先生的四个境界划分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思考哲学基本思想对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探究面对生活中的某些困境时我们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从哲学和境界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的事例分析现实状况,渗透四个境界,探讨问题的本质,提出对于某些哲学思想的质疑,陶冶学生不盲从、善于自己思考的学习、阅读习惯。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第三课时:模拟辩论赛(

8、打假人王海,耳机时间是否该判败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多元的视角思考问题。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出几个问题,引出关于人生境界的思考。1) 哲学是什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结合疯了的欧阳锋的话:“我是谁?”“欧阳锋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探讨哲学的基本任务。2) 提出佛家禅宗的境界说以及王国维诗家的三境界引出冯友兰人生的四个境界。3) 阅读课文。4) 抓出全文的主旨句和关键词,理清思路和层次。5) 冯先生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6) 冯先生认为人生有哪几个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四个境界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区别?7) 冯

9、先生认为人生境界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觉解程度)8) 冯先生认为什么是觉解?(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理解)(举同是喝水但喝出不同境界的例子)9) 小结。总结哲学的任务,人生境界的不同,以及人生境界划分的依据。10) 作业:理清文章思路,思考课后习题。第二课时:再一次系统地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的不同在与觉解程度的不同,明确四种境界下究竟有那四种不同程度的觉解。1) 再次指出人生境界的不同在于觉解程度的不同。2) 自然境界的实例:放羊娃、以砌墙为砌墙的工人。之所以为自然境界是因其按着本能或生活习惯做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觉解或觉解程度不高。3) 功利境界的实例(太多了)。其觉解程度:意识到自

10、己的得失,一心利己,不管是否利人。评价项羽和刘邦境界是否相同,思考冯先生的分类标准是否有不甚科学的地方。4) 道德境界的实例(孔子、雷锋、杜甫、周恩来等)。觉解程度: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自觉服从社会的需求。5) 思考:在中国,有多少人处于道德境界,达到道德境界有多难。6) 延伸:儒家的义利观、人性论,某些西方国家的义利观。7) 天地境界的实例(庄子、老子等)觉解程度:认识到人是宇宙的一份子,自觉地把自己和天地自然融合到一起。8) 理解:关于四种境界划分标准的另一角度,思考哪些境界是已经达到的、可以达到的、无法达到的,他们对于人生分别有怎样的意义。9) 进一步分析冯先生四种人生境界的分类标

11、准的根本所在(动机),思考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局限性出现的根本原因。10) 小结:哲学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哲学。第三课时:以“个性打假”的王海为例子,模拟辩论,探讨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两难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1) 引出王海的例子。2) 提出王海是否该被判败诉的矛盾所在,并让同学各抒己见,开始辩论。3) 总结:4) 作业:根据辩论中所得的感触,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两难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的关键所在,写一篇随笔。八、辅助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哲学是什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冯友兰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境界 哲学任务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 圣人 教人了

12、解宇宙 社会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 贤人 授人道德原理 自己 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 俗人 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 纯人九、备课资料(1) 作者资料:1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

13、“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二)实例:1、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2、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

14、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3、“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

15、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4、庄子之“游”和冯先生之“游”有什么区别?探究学习:“游心”说来源于庄子。庄子所谓“游”即游动、飞翔之意,如鱼游于水,鸟翔于天,都叫做“游”。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种“游”:一是蜩与学鸠之游,“决起而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