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9465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工艺技术绪论剖析(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 瓷 工 艺 学,授课教师:林少敏 副教授 电 话:633050 E-mail:lsm678,近几年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瓷土尾矿微晶玻璃体系熔融结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基础研究”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陶瓷废料及瓷土尾矿循环利用生产新型墙体砌块的研究和产业化”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复合瓷土尾矿、废瓷等废弃物制备装饰微晶玻璃”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GAS全预混式燃烧陶瓷窑炉节能技术 ”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和技术推广”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复合瓷土尾矿、废瓷等废弃物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 。,材 料,传统无机 非金属

2、材料,新型无机 非金属材料,参考书 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内容简介,陶瓷工艺学的内容,包括由陶瓷原材料到制成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陶瓷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有:原料选定、配料、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等工序。,陶瓷生產流程,原型:土模、 石膏模,分片: 如機械成型須多 另內模(鋼模頭),圖稿,陶瓷生產流程,注漿: 普通注漿、高壓注漿 機械成形: 利用練土機成土塊放入模內,鋼頭壓力成形,脫模:生胚,整修: 洗胚,接附件,陶瓷生產流程,素燒: 素燒出來叫素胚,繪彩: 釉下彩或素坯直接上釉,釉燒:釉胚,陶瓷生產流程,釉上彩: 貼花:須進電花窯,約7801000 畫金水:

3、須進電花窯約800,成品(組裝配件),1 绪论,1.1 陶瓷的历史 1.2 陶瓷的概念与分类,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陶瓷的起源传说,陶瓷的起源传说,China - chin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地理环境,民族、人

4、文精神,社会背景,瓷器 china,外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中国是因为她的陶瓷,所以用”china(陶瓷)”作为中国的名字.,“china“,的历史,原始社会到夏朝已出现彩陶制品,汉朝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唐代,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元 白瓷彩绘新时代 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含量,明朝景德镇陶瓷的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还制作出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清朝统治下陶瓷业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开始使用外国颜料,宋代陶瓷开始大量输出,景德镇成为产业中心,名声远扬世界,宋代开始大量输出海外,深受欢迎.,汉朝,与罗马帝国开始在通商路线上往来,有少部分陶瓷输出往赠.,我国陶瓷技术发展概述,“

5、China”意为“中国” ; “china”意为“瓷器”,陶器出现,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裴李岗村。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烧成温度900左右。,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出现了“黑陶”。所以这个时期称为“龙山文化”时期,又称“黑陶文化”。龙山黑陶在烧制技术上有了显著进步,它广泛采用了轮制技术,因此,器形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将黑陶制品表面打磨光滑,乌黑发亮,薄如蛋壳,厚度仅1mm,人称“蛋壳陶”。,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黑陶(距今约46004000年),殷商时代的陶器从无釉到有釉,是制陶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为从陶过渡到瓷创造了

6、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釉陶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商代早期陶器(河南荥阳出土),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陶器向瓷器过渡,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 1971年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彩绘陶甗,黄釉舞乐扁壶,汉代以后:釉陶逐渐发展成瓷器,无论从釉面和胎质来看,瓷器的出现无疑是釉陶的“第二次飞跃”。,在浙江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早瓷器,距今已有1700年。当时的釉具有半透明性,而胎还是欠致密的。这种“重釉轻胎倾向”一直贯穿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唐代:“第三次飞跃”是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

7、半透明胎。 唐代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宋代景德镇湖田、湘湖窑的影青瓷都享有盛名。到元、明、清朝代,彩瓷发展很快,釉色从三彩发展到五彩、斗彩,一直发展到粉彩、珐琅彩和低温、高温颜色釉。,唐三彩,钧瓷,景德镇陶瓷,我国的陶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三个重大突破: 三个阶段:a. 陶器 b. 原始瓷器(过渡阶段) c. 瓷器 三个重大突破:a. 原料的选择和精制 b. 窑炉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 c. 釉的发现和使用。 近30年来,特种陶瓷飞速发展。,怎样从“陶瓷”看“历史”?,以唐宋陶瓷为例,“如果说五千年的文化可以用一种 器物来传达它的魅力的话,那无疑是 china陶瓷”。 陶瓷与中国文化,唐

8、宋陶瓷颜色比较,唐代陶瓷,宋代陶瓷,唐宋陶瓷颜色比较,唐代陶瓷,宋代陶瓷,唐宋陶瓷纹饰比较,唐 安阳窑青釉凤头龙柄壶,北宋 龙泉窑粉青釉刻花凤首壶,唐宋陶瓷纹饰比较,唐 长沙窑釉下彩云珠纹罐,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唐宋瓷器形状比较,宋 汝窑虾青釉执壶,唐 越窑青釉执壶,唐宋陶瓷形状比较,唐邢窑白釉双鱼背瓶,宋 定窑刻划牡丹纹白釉瓶,唐宋陶瓷风格比较,波斯风格的唐代白瓷壶,宋 定窑刻划牡丹纹白釉瓶,唐宋陶瓷工艺比较,唐白釉孩儿枕,宋 定窑孩儿枕,唐宋陶瓷工艺比较,颜色艳丽、明快、缤纷 纹样复杂、粗犷、奔放,颜色素雅、清新、古朴 纹样简约、精致、含蓄,饱满、雍容、大气、华美 风格多样,含有异域风

9、情,修长、雅致、精巧、高贵 风格严谨隽永,朴实自然,南青北白两大名窑,青釉泛黄;唐三彩工艺精湛。,五大名窑八大窑系,格局特色,釉色优美。,一朝两盛世,经济发达 气势磅礴,科技比前朝进步,经济相对薄弱,低调简约,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政策开放,儒道佛三教盛行,丝绸之路繁荣,与国外来往密切,专制压抑,飘摇不定,受到外族侵略,对外关系紧张,海纳百川,包容并蓄 以胖为美,华贵大气,崇尚理学,严谨隽永 追求自然,以朴实为美,颜色艳丽、明快、缤纷 纹样复杂、粗犷、奔放,颜色素雅、清新、古朴 纹样简约、精致、含蓄,饱满、雍容、大气、华美 风格多样,含有异域风情,修长、雅致、精巧、高贵 风格严谨隽永,朴实自然,

10、南青北白两大名窑,青釉泛黄;唐三彩工艺精湛。,五大名窑八大窑系,格局特色,釉色优美。,南方以越窑为首的越窑系烧造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为首的邢窑系以烧造白瓷为主。,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花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越 窑,豆青釉,邢 窑,邢 窑,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无疑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据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唐 三 彩,唐 三 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11、,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颜色艳丽、明快、缤纷 纹样复杂、粗犷、奔放,颜色素雅、清新、古朴 纹样简约、精致、含蓄,饱满、雍容、大气、华美 风格多样,含有异域风情,修长、雅致、精巧、高贵 风格严谨隽永,朴实自然,南青北白两大名窑,青釉泛黄;唐三彩工艺精湛。,五大名窑八大窑系,格局特色,釉色优美。,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汝 窑,纵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

12、窑天青釉葵花洗,汝瓷,关键词句:,“雨过天晴云破处 ”,小开片,“雨过天晴云破处 ”天青色,青瓷的釉色:,豆青 粉青 灰青 虾青 蛋青 翠青,宋代斗笠杯,小开片,釉面出现裂纹称为开片,釉面开片主要是由于器物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所致。,“蝉翼纹 ”,汝 窑,汝瓷的特点,胎:胎薄质坚致如铜骨,俗称“香灰胎”,釉薄处呈淡肉粉色(含铁和微量铜之故),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以天青为上品。玛瑙为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烧成:通体施釉,底部用细钉支烧,俗称芝麻钉。支钉数3 、 5 、 6,装饰: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

13、作装饰。,器型: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 形体小,造型古朴,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汝 窑,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官瓷,关键词:,大开片,紫口铁足,粉青,官 窑,大开片,汝瓷的小开片,紫口铁足,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 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呈紫色。,官 窑,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 “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

14、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哥瓷,关键词句:,文武片,金丝铁线,灰青,哥 窑,开片之形“文武片” (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 总名为百极碎 ),“文武片”是形容哥瓷开片纹理的形状,指釉面上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开片之色“金丝铁线”,“金丝铁线”是形容哥瓷开片纹理的颜色, 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哥 窑,哥窑的典型特征: “金丝铁线” 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钧瓷,关键词句:,蚯蚓走泥纹

15、,两次烧成,窑变,钧 窑,钧 窑,钧瓷,关键词句:,蚯蚓走泥纹,两次烧成,窑变,蚯蚓走泥纹,因为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蜿蜒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钧 窑,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 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钧瓷分两次烧成: 第一次为低温素烧,第二次为高温釉烧。 素烧后的坯体吸水力增强,提高了吸釉 能力,更可以将釉层施的很厚。,窑 变,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

16、变,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钧瓷一大特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窑变呈色,钧窑窑变呈色原因,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钧窑窑变呈色原因,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大之处,是其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 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