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20114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世说新语的魏晋知己之情和孝道【摘要】世说新语所描述的魏晋风度在许多方面提到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骚客的情怀,魏晋风度之所以深受后人的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名流放荡不羁、风度潇洒、高自标持,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社会能够形成一种重情重义的风尚,无论是七贤还是世俗大夫,尚礼、重义,情义二字处处可见,本文从世说新语所描写的魏晋的知己之情1、孝道两方面加以分析。【关键词】世说新语;知己之情;孝道 世说新语第一部分德行里记载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今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全获。2荀巨伯与友人的知己之情竟然感动了胡贼,使得本想攻城的贼人班师而返,这不仅仅体现了友人与巨伯之间的超乎生死的知己之情,其实也展现出整个时代的人对这种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的欣赏,其实胡人在这一点上也是值得赞扬的,至少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豪爽、重义。简傲4篇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裴子语林中题凤也载道:嵇康素与吕安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来,值康不在,兄喜出迎,安不前,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悟,康至,云:“凤,凡鸟也。”(“凡鸟”

3、,“凤”的繁体字作“鳯”,可拆成“凡鸟”二字,许慎说文解字说:“从鸟,凡声。”)吕安与嵇康情义深厚,每每相思不顾千里之遥,命人驾车前去拜访,正好嵇康不在家,嵇康兄嵇喜出门迎接,吕安不进来,却只在门上留下一个“凤”字便离开了,嵇喜并没有意识到凤字拆开便是“凡鸟”之意,仍觉得很好,嵇康见“凤”字,明白吕安之意:嵇喜比不上弟弟嵇康,二者的思想境界不同,仅从“不入”二字便可看出吕安不愿与嵇喜交往,嵇喜虽为嵇康兄长,品行却远在嵇康之下,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对嵇喜白眼相对,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而从吕安的“千里命驾”可以看出他与嵇康

4、的知己之交超越地域界限,他们的感情之深为后人褒扬,包括后来吕安遭陷害,嵇康为之辩解,双双被杀,余嘉锡先生在其所著世说新语笺疏中,提出了“叔夜之死,实因吕安一书”的说法,有公孙罗文选钞文曰:“安妻美,巽使妇人醉而幸之。丑恶发露,巽病之,反告安谤己。巽善钟会,有宠于太祖,遂徙安边郡,安还书与康太祖恶之,追收下狱。康理之,俱死。”郭晓畅著广陵散止嵇康(2015)中吕安事件形象生动还原历史,其中分析道:嵇康知晓吕巽陷害吕安一事后愤然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而吕巽素与钟会交好,加之吕安所作与嵇生书一信,触怒钟会一行人,他们便迅速将嵇康押入监狱,才有后来“临刑东市”、“广陵散绝”的故事。嵇康与吕安之死是与其兄

5、吕巽、钟会谗言有关,已不得而知,也不乏分析性的文章对此剖析甚微,本文便不做赘叙,仅就此中表现的知己之情稍作分析,嵇康善吕安,因为他们不仅政治主张相似,均拥护曹魏政权,反对司马氏统治,而且两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性情相合,嵇康放荡不羁,吕安也是傲骨清风,二者风流雅士,世人所不能及。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篇“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3王子猷王子敬都是王羲之的儿子,但二人不仅是手足兄弟,更是精神知己,人琴俱亡后也用来形容对知己、亲友逝世的伤感。子敬先亡,子猷也病笃,在病中仍然牵挂知己,子猷前去吊唁,取来子敬的琴弹,琴弦已经不协调,子猷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两人知己情深,昔日可以

6、弹琴作伴,今日却人走琴不调,睹物思人,何其悲伤!除了这些熟知的文章,高山流水也是知己之音,可见名士大都是注重心灵之交,知己逝,自己也无人倾诉,这样的悲痛无异于断手足之痛。世说新语另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便是记载许多有关孝道的故事,“作为曹魏的元老重臣,受托孤之命的司马懿自作家门的举动,很难逃脱儒家道德标准中的不忠的指责.为此,西晋大力提倡孝治天下,以回避对于忠的问题讨论。”(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利与家族网络,仇鹿鸣,2015);此外,徐士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和谐选录从看魏晋孝道(刘飞)对魏晋的孝道作详细分析,文章的三个观点:第一、忠孝并称,成为人们的价值标准,“孝”观念被日益强化;第二、有内在的发自本心

7、的敬转化为外在的行为;第三、“孝”观念由于政权的影响而出现表面化与形式化的倾向。该文对魏晋掌权者如何宣扬孝道做了深刻阐述。为此,我们不难理解世说新语中所载孝道文章为何很多了,尽管社会舆论风尚作为政治家惯常的手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段时期确实出现了许多贤孝仁人。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记载许多谨守孝道的名士,例如第17篇中记载王戎、和峤同遭大丧,具以孝称。王戎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3二人都以孝著称,和峤是生孝(指服丧中尽备生人之礼而不毁生

8、),痛哭悲泣,一切遵循哀悼礼仪,王戎尊死孝(指服丧时因悲哀过度而忘生,极尽哀死之情),鸡骨支床(形容瘦瘠的样子),虽然不拘礼数,却因悲哀而损坏了身体,消瘦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子。和峤悲哀的程度似乎超出了礼数,晋武帝深切担忧,刘却一句道破:陛下该关心形销骨立的王戎。世人拿王戎和和峤来做比较,首先肯定二者的孝顺,其次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对于和峤的态度,人们是赞同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对于位列七贤的王戎这种不备礼法的孝道不知情的人自然看不出他的孝在何处,真正了解王戎内心的苦痛之后就会深深担忧这样伤心可能会郁积于心,使之达到鸡骨支床的状态。世说新语中记载孝道的文章有许多,任诞9

9、篇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4阮籍丧母也使其内心忧伤,虽不言语,但一声“穷矣”足以表达其悲恸,在第2篇中提到阮籍丧母的片段,此处节选分析,阮籍遭丧母,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何曾认为阮籍遭母丧礼应遵守孝道,却在晋文王处饮酒吃肉,丝毫不顾礼法,应该被流放到海外,以正风纪,而晋文王偏爱阮籍,理解其因丧母而过分哀伤以致消瘦疲倦,故宽厚待阮籍,魏氏春秋也有记载:“籍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礼,而毁几灭性。然为文俗之士何曾等深所雠疾,大将军司马昭愛其通伟,而

10、不加害也”说起来魏晋的名士也是十分辛苦的,例如阮籍因其身处乱世,一方面不愿与世俗苟同,遵守所谓的礼法孝道,另一方面自己只好委身于乱世,喜怒不形于色才能得以保全,连同丧母之痛也不能很好得表现出来,任诞第11篇写道阮籍丧母,世人去拜访吊唁,阮籍散发箕踞而坐,不哭,裴楷前去哭泣尽哀而退,了无异色,客人不解遂问裴,答曰:“阮方外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分析阮籍的行为离不开整个时代背景,七贤之一的阮籍不尊崇礼教,为世俗之外的贤人,而裴楷自居俗世中人,因此克己复礼,受世人称赞,此段不仅表现阮籍丧母之痛的尽孝,也彰显裴令公的得礼。魏晋当时的孝道不仅仅表现在丧母时的悲恸尽礼,也展现在那些日

11、常生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德行14篇王祥事后母朱夫人。又祥世家曰:“祥父融,娶高平薛氏,生祥,继室以庐江朱氏,生览。”晋阳秋曰:“后母数谮祥,屡以非礼使祥,弟览辙与祥惧。又虐使祥妇,览妻亦趋而共之。母患,方盛寒冰冻,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结合世说新语的内容和史书记载,王祥为朱夫人卧冰求鲤(余嘉锡先生对此处“卧冰求鲤”做了考证,指出“剖冰求鲤”更合适 余嘉锡先生指出记纂渊海二引孝子传曰:“王祥侍继母至孝,母疾思食鱼,时冬月,冰坚不可得。祥解衣卧冰上,少时冰开,双鲤跃出。”此所引孝子传,不知何家;卧冰之说,盖始于此。则其传讹,亦已久矣。(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

12、.北京:中华书局.1983)5),谨慎小心、十分孝顺,朱夫人深恶祥,处处刁难,甚至在夜间拿刀砍祥,“值祥私起,空斫得被。”如果换做一般人,明白自己的继母要杀自己,一定会内心愤怒,不会再侍奉她,而王祥的举措却让世人汗颜,大孝子王祥知道继母憾之不矣,便跪下请死,几番折腾,终于感动了朱夫人,朱夫人便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王祥。王祥的孝之境界一般人难以超越,他的礼数为世人楷模。世说新语有关知己之情和孝道的论述颇多,这与当时统治阶级政治导向有极大关联性,其展现的魏晋风貌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交往知己,尊重长辈,也该成为当代人应有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赵德聚.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论世说新语的情感世界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20102 张万起,徐尚慈. 世说新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953 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刘义庆, 沈海波, 黄丹丹. 世说新语M. 北京:中华书局 5张仁玺.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所记孝行探析J. 理论学刊,2012,12:103-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