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713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 考点一遍过 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解析)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一、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注意:(1)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可能为0;(2)公比是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比,前后次序不能颠倒,且公比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2等比中项如果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此时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变形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4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的通

2、项公式还可以改写为,当且时,是指数函数,是指数型函数,因此数列的图象是函数的图象上一些孤立的点当或时,是递增数列;当或时,是递减数列;当时,为常数列;当时,为摆动数列,所有的奇数项(偶数项)同号,奇数项与偶数项异号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为(1)当公比时,因为,所以是关于n的正比例函数,则数列的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2)当公比时,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即,设,则上式可写成的形式,则数列的图象是函数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由此可见,非常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个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与一个常数的和,且指数型函数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三、等比

3、数列及其前n项和的性质若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则有如下性质:(1)若,则;若,则推广:若,则(2)若成等差数列,则成等比数列(3)数列仍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4)成等比数列,公比为(5)连续相邻项的和(或积)构成公比为或的等比数列(6)当时,;当时,(7)(8)若项数为,则,若项数为,则(9)当时,连续项的和(如)仍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注意:这里连续m项的和均非零考向一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常用的方法:(1)定义法:为常数且数列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法:数列

4、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数列是等比数列(4)前项和公式法:若数列的前项和,则该数列是等比数列其中前两种方法是证明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而后两种方法一般用于选择题、填空题中注意:(1)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2)只满足的数列未必是等比数列,要使其成为等比数列还需要.典例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Sn=2an-3n,设bn=an+3.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并求an.1已知各项为正数的数列an,a1=1,(an+an-1)(an-3an-1-2)=0(n2,nN*),证明:an+1是等比数列.考向二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5、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是解等比数列题型时的基础方法,在高考中常有所体现,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中,属基础题.(1)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方法: 等比数列由首项与公比确定,所有关于等比数列的计算和证明,都可围绕与进行对于等比数列问题,一般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与,对于五个基本量,如果再给出第三个条件就可以“知三求二”(2)基本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通过列方程(组)求出关键量和q,问题可迎刃而解分类讨论思想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为,所以当公比未知或是

6、代数式时,要对公比分和进行讨论.此处是常考易错点,一定要引起重视整体思想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常把,当成整体求解.典例2 已知是等比数列,且,则等于A B24 C D48【答案】B典例3 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公比 A BC或 D或【答案】C【解析】,又解得或,选C.2设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an的前项和为Sn,若S2=3a2+2,S4=3a4+2,则a1=A B C D 考向三 求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1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先求出首项与公比,再利用求解但在某些情况下,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求解时通常会涉及等比数列的设项问题,常用的设项方法为:(1)通

7、项法设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解;(2)对称设元法:若所给等比数列的项数为且各项符号相同,则这个数列可设为,;若所给等比数列的项数为,则这个数列可设为,.2当时,若已知,则用求解较方便;若已知,则用求解较方便.3(1)形如的递推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化为 ,当时,数列是等比数列;由,两式相减,得当时,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2)形如的递推关系式,除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化归为等比数列外,也可以两边同时除以,进而化归为等比数列典例4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A BC D【答案】D【解析】因为,所以,解得,那么,所以,故选D.典例5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

8、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3在数列中,已知,(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考向四 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可使题目减少运算量,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属中低档题,主要考查通项公式的变形、等比中项的应用及前n项和公式的变形应用等.注意:(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mnpq,则amanapaq”,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典例6 在等比数列中,是方程的根,

9、则A B2C1 D【答案】A【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故,故选A.典例7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_【答案】140方法2: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可得,即,解得,所以方法3: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可知,成等比数列,则,即,解得4已知为等比数列,则A7 B5 C D考向五 数列的新定义问题数列新定义问题能充分考查对信息的阅读、提取及转化能力,综合性强,难度较高,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对题目进行阅读,再借助定义进行转化即可进行求解对于此类问题,应先弄清问题的本质,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解决数列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即可解决典例8 若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平方递推数列”已知

10、数列中,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其中n为正整数(1)证明:数列是“平方递推数列”,且数列为等比数列;(2)设(1)中“平方递推数列”的前n项之积为,求;(3)在(2)的条件下,记,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使成立的n的最小值则(3)由(2)知,又,即,即,又,所以,故使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1已知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若,且,则数列的公比A2或 B2C D-22在等比数列中,则项数为A3 B4C5 D63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中, 与的等比中项为,则的值为A4 B3C2 D14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的值为A BC D5在等比数列an中,a1=4,公比q1,前n项和为Sn,若数列Sn+2也是等比数列,则q等于A2

11、B C3 D 6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则A BC D7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此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此日行数里,请公仔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走了A96里 B48里C192 里 D24里8在等比数列中,若,且,则=A BC D69若数列满足,则_10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_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12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a1=4,且2a2+a3=60.(1)求an;(2)若数列bn满足bn+1=bn+an,b1=a20,求bn.1(2017新课标全国II理科)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