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494705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测量误差理论测量误差理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教师: 张 坤 TEL:13107485490 Q Q: 512245013 办公室:电信楼907 Email:zk_csuft 测绘工程 教研室 课程介绍 课程的地位 课程的学时安排 64学时+2周(11-12) 使用的教材 教学内容 例1: 一附合水准路线,已知A、B亮点的高程,观 测高差以及路线长如图,求待定点P的高程? 例2:如下图水准路线,已知A点的高程,观测高差 以及路线长均为已知,求各待定点的高程? 课程介绍 图1图2 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我们已学过的方法是: (1)先计算高差闭合差; (2)然后将高差闭合

2、差与距离(或测站数)成比例 反号分配给每一段观测高差上(即计算改正数) ; (3)再计算各段改正后的高差; (4)利用改正后的高差去求待定点的高程。 以上称”近似平差”。 而本课程介绍的是“严密平差”,其平差过程是 有明显不同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测量误差理论 最小二乘平差 测量平差基础 测量平差计算 假设检验理论 点和线的位置误差 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近代测量平差 1-1 观 测 误 差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1-3 衡量精度的指标 1-4 精度与准确度 本章教学内容 p重点、难点: 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衡量精度的指标以及精度和 准确度的联系与区别。 p本章学习的目的要求:

3、明确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掌握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熟悉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了解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 第1章 测量误差理论 n测量(观测):观测者借助仪器在特定环境下 获取测量对象物理或者几何信息的活动。 n 观测数据如:距离,角度,高差等。 n 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1.1 观测误差 1.1.1 观测条件与观测误差 u观测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的: 同一人丈量同一段距离N次,结果均不同; 观测结果不能满足其理论关系。 u观测误差定义: u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值获取离不开以

4、下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 观测者 仪器 外界环境 感觉器官的 局限、技术 水平、工作 态度 仪器分辨 能力;具 有一定限 度的精密 度 温度、湿度、 风力 、大气 折光及变化等 结论1: 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观测误差 。即: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2: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测条件较好则观测质量较高; 观测条件较差则观测质量较低; 观测条件相同则观测质量相同。 1.1.2 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观测误差产生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观测者的原因 2、仪器的原因 3、外界条件的原因 人的感觉器官的鉴别力不是很完善、准确。 每一

5、种仪器只具有一定的精密度。 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1.1.3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观测误差 粗 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根据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粗差 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业人员的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的,如读错、记错、瞄错 目标、计算机输入数据错误、控制网起始数据错误等。 发现、剔除粗差的方法: 进行必要的重复测量或多余观测,采用必要而又严格的检核 、验算等,发现后舍弃或重测 。 概念: 粗差即粗大误差,或者说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是由于 测量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的。 2、系统误差 概念: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一

6、致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这种误差 就称为系统误差。 产生原因: 由于仪器构造有缺限或检验校正不严格而产生的,它的变化有一定的规 律。例如:钢尺量距时,钢尺尺长误差引起的量距误差与所测距离长度成 正比增加;水准测量的i角误差等。可见该误差具有累积性! 消除或削弱的方法: 采取合理的操作程序(正、倒镜,中间法,对向观测等);用公式改正 ,即加改正数。 3、偶然误差 概念: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 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 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也叫随

7、机误差。 产生的原因: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往往难以预知和控制。如空气不稳定、被观 测目标的亮度较差、仪器本身构造不严密或无法完善;观测者的感觉器官 受一定的限制等等,均会使观测值有时大于被观测量的真值,有时又小于 被观测量的真值。可见,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采取措施: 处理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就是本课程的内容,也叫做测量平差。 1.1.4 测量平差的任务 n 测量平差两大任务: 1、削弱误差的影响,消除由于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 ,计算观测值最佳估值; 2、对观测值成果质量进行评估。 即测量平差两大任务: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和精度评定。 上一节内容回顾: 观测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观测

8、条件 误差的分类及处理的措施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v 几个概念: 真值:任一观测量,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 小的数值,这一数值就称为该观测值真值,用 表示。 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偶然误差),即: 真误差()= 真值( ) - 观测值( ) p测量平差研究对象是偶然误差,为此,有必要对偶然误差的 性质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真值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求得的,但有些特殊情形 下,是可以知道的,如: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等于零; 3)往返测量一段距离,其差数的真值等于零。 当观测值只含有偶然误差时,其数学期望就等于真值, 即: 真误差()= 数学

9、期望( ) - 观测值( ) 残差(改正数): 改正数(V)= 平差值( ) - 观测值( ) n大量实践证明:大量偶然误差的分布呈现出一 定的统计规律。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角 形内角和的真误差i由下式计算: i= 1800 -(i +i+ i) 其结果按误差区间0.2秒间隔、数值大小及符号进行排列(见表) 。 据此,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i的 规律。 1.2.1 三角形闭合差的例子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先按大小排列; 再以0.2秒区间分区,统计各区间个数; 计算该区间概率,并列表。 表1-2-1偶然误差分布表 误差区间

10、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以上 为负值 个数 频率 45 0.126 40 0.112 33 0.092 23 0.064 17 0.047 13 0.036 6 0.017 4 0.011 0 0 181 0.505 为正值 个数 频率 46 0.128 41 0.115 33 0.092 21 0.059 16 0.045 13 0.036 5 0.014 2 0.006 0 0 177 0.495 误差绝对值 个数 频率 91 0.254 81 0.226 66

11、 0.184 44 0.123 33 0.092 26 0.072 11 0.031 6 0.017 0 0 358 1.000 p从表中看出: 绝对值最大不超过某一限值(1.6秒);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个数多;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个数大致相等。 p大量的测量实践证明,在其它测量结果中,也都显 示出上述同样的统计规律。 误差分布规律,除了采用误差分布表表达,还可用直方图来表 达。 v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误差个数无限增大时,将误差区间缩小,直方图则变成 一条光滑的曲线: n该图同样可以说明观测误差特性,称为“误差分布曲线”。 v可见: 当不同时,

12、曲线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的形状将发生变化。 根据高斯推证,多数情况下偶然误差是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 机变量,则其分布密度函数为: 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也称高斯误差,不同观测条件,对应着不同误差 分布 1.2.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p用概率的术语概括偶然误差的特性如下: 1、一定观测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有限性);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大(渐降 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同(对称性); 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抵偿性): n以上分析可知: 1)观测误差呈现偶然性; 2)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均值为零的正态 随机变量) n测量平差任务之

13、一:评定测量成果精度。 1.3 衡量精度的指标 1.3.1 观测条件与观测精度 1、观测条件:指测量过程中的观测者、仪器、外界条件的综合。 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个确定的误差分布; p可见: 分布曲线陡峭的说明误差分布密集,或者离散度小,观测精度高些,也就是 观测条件好;另一条说明误差分布较为离散或者说它的离散度大,也即观测条 件差。 2、观测精度: 是指一组偶然误差分布的密集与离散的程度,是观测值与 其期望值接近的程度,表征观测结果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 密 集 离 散 数学期望:反映随机变量集中位置的数字特征; 方差:反映随机变量偏离集中位置的离散程度; 1、方差 由数理统计学可知,随机变

14、量X的方差定义为: 观测值L和观测误差均为随机变量,因此其方差为 u当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时,任一观测值的方差与观测误差的方 差是相同的。 1.3.2 衡量精度的指标 p可见: 中误差不是代表个别误差的大小,而是代表误差分布的离散度 的大小; 中误差越小,说明绝对值较小的误差越多! 由数学期望定义,方差(或标准差)又可表示为: 和 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个数有限的,故可求得方差或标准 差的估值: 2、平均误差 定义: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 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并以表示,即 平均误差和中误差的理论关系式 n可见,不同大小的平均误差,对应着不同的中误差,也就对 应着不同的误

15、差分布。即说明也可应用平均误差作为衡量精度 的指标。 3、或然误差 定义:观测误差落入正、负或然误差之间的概率恰好等于1/2 ,即 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 3、或然误差 或然误差与中误差的关系: 实际或然误差得到方法: 1)将相同条件下得到一组误差,排列,取中间或中间两个的 平均数; 2)先求中误差,然后用上述公式求得。 例1:设有一列等精度观测真误差,按绝对值递增顺序排列与 下表。试计算其中误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 序号 123456789 真误差 (秒) -0.1 +0.4+1.2 +1.2+1.8+1.9+2.6-4.7-5.1 序号 101112131415161718 真误差 (秒) +5.6-7.2+8.9 +9.6-9.7+9.8+9.9-10.0-10.3 解: p不难看出: 因此,我国和世界各国通常都是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 中误差、平均误差以及或然误差都可以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但当n不大时,中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