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8257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逐题详细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咸宁市物理初中毕业会考、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逐题详细解析 2015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中将符合题意的代号涂黑) 1(2分)(2015?咸宁)电流的热效应在科研、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其中主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视机 B 电饭锅 C 电冰箱 D 电风扇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哪一用电器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解答: 解: A、电视

2、机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故A不合题意; B、电饭煲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B符合题意; C、电冰箱工作时,压缩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能和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是一道基础题 2(2分)(2015?咸宁)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 B 形影相依 C 海市蜃楼 D波光粼粼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

3、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坐井观天指在井中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B、形影相依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D、波光粼粼,是平行光射到水面上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

4、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2分)(2015?咸宁)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骑自行车下坡,不踏脚蹬子,车速却越来越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航母上飞机起降引导员带耳罩防止噪声的危害 C 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 汽车转弯时,请抓好扶手防止惯性力的作用带来的危害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5、: (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2)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 (3)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判断;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 解:A、骑自行车下坡,不踏脚蹬子,车速却越来越快,是因为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 B、航母上飞机起降引导员带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危害,故B正确; C、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这是因为火车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远离火车一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会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人靠近了易发生危险,故

6、C正确; D、汽车转弯时,人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抓好扶手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防止惯性力的作用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们对动能与势能转化、防止噪声的途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惯性概念的理解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4(2分)(2015?咸宁)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 B 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 C 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

7、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D 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考点: 分子的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铁的导热性好,是制作煎锅的主要原因 解答: 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低,分子运动的较慢,故A错误; 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好的特点,故B错误; 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上

8、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基础题 5(2分)(2015?咸宁)下列关于磁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弱 B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 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的北极附近 D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不能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考点: 磁场;地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在磁场中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

9、生感应电流,这叫电磁感应现象,其前提条件是施加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 (3)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不重合 (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有关 解答: 解: A、磁场中的磁感线密集的地方说明该处磁场强,磁感线稀疏的地方磁场弱,故A错误; B、发电机即通过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此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正确; C、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故C错误; D、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控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磁感线的特点、发电机

10、工作原理、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的位置关系、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6(2分)(2015?咸宁)“花开花谢花满天”花儿那烂漫的姿态,绚丽的色彩点缀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看到花朵五颜六色,是因为不同的花反射的色光不同 B 花凋谢时,零落的花瓣飘向地面,是因为花瓣受到重力的作用 C 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D 花瓣落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花瓣受到的浮力大于花瓣的重力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物体的颜色;分子的运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子热运动、内能;重力、弹力、摩擦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

11、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解答: 解: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看到花朵五颜六色,是因为不同的花反射的色光不同,故A正确; B、花凋谢时,零落的花瓣飘向地面,是因为花瓣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正确; C、闻到花香,是因为花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正确; D、花瓣落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花瓣受到的浮力等于花瓣的重力,而不是浮力大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

12、颜色、重力、分子的热运动、漂浮条件等,有一定综合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7(2分)(2015?咸宁)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山间的“云海” B 瓜叶上的“霜降” C 花草上的“露珠” D 江河的冰雪“消融”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解: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就

13、是雾凇,属于凝华现象 A、山间的“云海”,“云”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瓜叶上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花草上的“露珠”,“露”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江河的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8(2分)(2015?咸宁)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 举重运

14、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D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足球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 解:A、人拉车,车移动了距离,有力的作用,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做功了,符合题意 B、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对重物有向上的拉力,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没在拉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做功,不合题意 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不合题意 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重力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对足球做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