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80712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十课《孤独之旅》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推荐阅读,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

2、,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推荐阅读,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要求: 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在6分钟内读完课文。 思考: 1、写一句感受最深的话。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推荐阅读,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 、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

3、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麽?,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推荐阅读,、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吗?,探究人物形象,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

4、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推荐阅读,环境描写探究,、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麽作用?,语言探究及运用,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大声

5、地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仿写。 语言特色: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写景状物准确细致;对环境、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深层意义。,课后积累到摘抄本上,推荐阅读,体验反思 1、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表明磨难可以使人成熟和奋进。那麽,你是希望在逆境中成长还是在顺 境中成长呢? 2、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些父母为了孩子读书而历尽艰辛,甚至到了卖血的地步。而本文中杜雍和却让杜小康跟着他去放鸭,让杜小康走过孤独之旅。对这两种父亲的做法你是怎麽认识的?,推荐阅读,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推荐阅读,作业,读书贵在感悟和联想,而作品贵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杜 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让人感动,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试着把它写出来,让大家体味一下你的“孤独之旅”,看谁写得真实感人。,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