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05156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汇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的回声,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词人。汉族,山东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历史的回声,知人,论世,历史的回声,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

2、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本词。,初步感知,历史的回声,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寻找 英雄的流风余韵 兵强马壮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解释下列词语,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表达作者收

3、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

4、愤。,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总结全文,历史的回声,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历史的回声,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

5、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当堂训练,历史的回声,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当堂训练,总结提升,历史的回声,“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

6、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怀古咏史类诗歌,历史的回声,1.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 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 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语言:含蓄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总结提升,怀古咏史类诗歌,历史的回声,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懂。即写什么? 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 要揣摩作者历史、古人的意图所在。 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

7、感情。 要分析作者的写法。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即书写答案。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总结提升,怀古咏史类诗歌,历史的回声,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1.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当堂训练

8、,历史的回声,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比喻。(1)忧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2)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当堂训练,历史的回声,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颔联“草自春色”

9、、“鸟空好音”,写祠堂的 。字里行间寄寓 的情怀。 这首诗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寄寓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 。,阅读下面诗歌填空。,荒凉,感物思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当堂训练,历史的回声,活学活用,知识链接,历史的回声,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拓展延伸,历史的回声,西塞山怀古 唐代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

10、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 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拓展延伸,历史的回声,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 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西塞山怀古 唐代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

11、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历史的回声,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

12、宫殿荒凉。(1分),当堂训练,历史的回声,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当堂训练,初步感知,历史的回声,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

13、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

14、气壮山河。,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

15、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4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

16、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英雄 风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