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4974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2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管理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设立实业部。”这反映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2、()A推翻清政府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平均地权D建立民主共和国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理由是()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出现6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其成果不包括()A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B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北洋军阀被迫释放了被捕的学生D收回了山东的主权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3、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8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其主要目的是()A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B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C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国共合作9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10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

4、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下列句子皆选自毛泽东的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如果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国庆一周年时写的)ABCD13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A国家领土变化B国家性质变化C思想文化变化D国际地位变化14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共同纲

5、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B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D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15“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

6、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17如图所示文献,哪一部是新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甲B乙C丙D都不是18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BCD19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

7、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0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21下列自治区

8、最早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22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中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C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3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A首先提出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B最先发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C最先发表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D最初是为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24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在()A1991年B1992年C1995年D1997年2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A

9、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B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D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2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参加社会主义阵营C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D独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27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边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8“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拒

10、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ABCD29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使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3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26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31“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32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有了重大发展。其中,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中苏关系的恶

11、化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日关系的缓和D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3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34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BCD352000年 9 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该图反映了()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B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C五大国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D中国和西方国家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3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

12、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37假设某年公元前430年,雅典全国公民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其中成年男性公民约4.5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为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16.8B约4.5万C约7.5万D约8.5万38辞海对“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13、”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充分成熟B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C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D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3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4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期间4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42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