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4950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 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共56分。) 1.梭伦曾说:“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在改革措施中,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为A颁布“解负令”B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C组建“四百人会议”D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2.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

2、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 设立五百人会议C. 实行“公职津贴制”D. 确立陶片放逐法3.在古代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时代,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担任相应的政府官职,且不发工资。这体现了当时雅典A. 行政官员的业余性B. 民主政治的间接性C. 政府立法的规范性D. 政府权力的重要性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 “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

3、井田制C. “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5.“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A. 变革进取的精神 B. 公平公正的理念C. 自由平等的思想 D. 推行刑罚的原则6.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 赋税征收严重

4、不均,农民负担重 民族矛盾日渐突出 阶级矛盾逐渐缓和A. B. C. D.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 B. 1861年改革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9.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A. 改革的坚强决心B. 实行汉化政策C. 入主中原的愿望D. 废除宗法制的决心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A.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 财政危机,

5、积贫积弱C. 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 权臣当政,政局动荡11.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A. 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 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 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 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12.北宋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故,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规定,告状者可直接到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这一做法有利于A. 根除官吏贪腐B. 改变三冗局面C

6、. 精简司法机构D. 提高司法效率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14.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

7、幕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 B. C. D.15.“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A. 九十五条论纲 B. 基督教原理 C. 权利法案 D. 至尊法案16.默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 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 改革后建立其完备的行政机构C. 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D. 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17.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

8、近代埃及的奠基者”。体现阿里改革的历史意义的主要有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A. B. C. D. 18.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制度腐朽 B军备落后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19.

9、假如约翰是一位俄国农民,在1880年他40岁时有可能经历的是A由于“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获得大片土地,过着幸福生活B在法院里看到律师的辩护,陪审团参加审判C在街头听取赫尔岑等知识分子宣传,要求拥护亚历山大二世D参加农民暴动,并迫使沙皇政府作出让步20.普鲁士政府在1812年规定,只有获得文科中学(重视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古典语言教学)毕业证书者才有资格进入大学学习。威廉二世于1900年颁布法令,确认实科学校(面向现实、半古典)和高级实科学校(只学习现代学科)与文科中学提供的教育在原则上具有同等权利。威廉二世颁布该法令的主要原因是A.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进步B.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C.

10、德国的科技创新落后于英美等国家D. 振兴德国传统文化的需要21.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因为A. 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C. 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22.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漳田三通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A. 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 B.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C. 极端民族主义迅

11、速抬头 D. 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23.历史学家田口卯吉曾于1883年发表时势论中指出:“一旦进入内海,海内之人民开始知道强国横行于海外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黑船 B. 鸦片 C. 兰学 D. 报纸24.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A. 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 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C. 缺乏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D. 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必须首

12、先实现政治民主化25.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26.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A. A B. B C. C D. D27.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13、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根本原因是A. 性格怯懦 B. 角色意识 C. 君主制度 D. 宗法制度28.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 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B. 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 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D. 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

14、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30.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