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94800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总复习文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理论复习第一单元;文学观念再现;作品是世界的再现表现;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实用;作品被读者利用客观;作品高于一切独立存在。体验;读者对作品意向性的体验【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时代、文学自身、观察者的研究角度【文化概念以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 作家体验的凝结、读者与作者的沟通桥梁、文化形态、语言艺术意义;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生命的意义。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桥梁丰富人类的语言审美的定义;处于活跃状态下的主体心理对客观对象美的观察与感悟。层面;1,主体心理层2,心理时空、历史文化、客观对象审美意识形态性;1,性质;集团倾向人类共同性2,主体特征;认识、情感

2、3,目的功能;有或无功利性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经验;人的社会阅历体验;在经历的事情中,体会到深刻的情感和诗意的个性意义;感受个性化、思想深刻化、情感诗意化美学特征;使文学形象焕发生机勃勃的活力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二单元文学文本文学文本;一种有待于读者阅读、传达完整人生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存在方式】文学形象系统;文学语言组织构成感性的生活画面内蕴世界;深层体验空间是由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语言组织共同构成。文学语言组织的概念、层面、审美特征1,表现性、目的性个性的语言构造。层面;1,语音;节奏;语音在一定时间内呈现规律起伏状况音律;通过声韵变化反映音节内部的和谐状况辞格;带有一定表现

3、性和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应用状况比喻;借他物来表现相似之物借代;借用名称或短语来代指使用名称的语言方式。反复;将词句多次反复使用的表现方式倒装;颠倒语言顺序来表情达意反语;通过正面的词语揭示反面内涵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语言组织的)音乐性(及重要性)(01/10L):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阅读的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p169】文学形象总特征;1,具体可感2,艺术概括3,审美理想分两个层次理解:文学典型必须具

4、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如阿Q);/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第三单元文学形象典型的艺术魅力;1,以生命形式呈现2,真实合理新颖典型环境;体现真实现实关系和人物生活风貌的环境。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相互依存2,互动性;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活动基础促使人物行动,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意境特征;1,虚实结合【结构】、情景交融、【直接抒情、景中藏情、声情并茂】生命律动【1,表现真挚之情2,传飞动之趣,描绘万物之灵】象征意象特点;求解性,审美性、荒诞性、象征性原则;以荒诞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在抽象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意象组合。把握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的对应点,铺设引

5、人思考的跳板。第四单元;文学基本体裁与风格5、 故事时间: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6、叙述时间06/10M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关系:时距、次序、频率(1)时距: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省略: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文本时间长度是0,叙述步速无穷大。概略: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场景:即匀速叙述。(戏剧最典型)减缓: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也就是叙述步速的减速状态。(添枝加叶)停顿;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有

6、些叙述的内容与故事发展中的时间进程无关,叙述时间长,故事时间都没变化。(像插叙)6、 (2)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所形成的关系。7、 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5、情感与情绪的关系:(1)区别:8、 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生理性需要引发的体验;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社会性需要引发的体验。9、 情绪产生较早,出生不久的婴儿即有快乐与痛苦的情绪表现;情感产生教晚,它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情绪还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可以由一定的情境引发,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即告消失或转移;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

7、(2)联系:10、 情绪以来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11、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3)(从温词看)抒情的语法策略(02/10L):从语言的结构方式.意象(是抒情文学的第一构成要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语义最为暧昧的术语)隐喻: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典故(在抒情文中作用)(02J):在神话或历史事件

8、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悖论: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11、原型意象: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06/10M12、抒情母题: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13、(从闻官军看)文学风格的审美(生成)(03/10L)构成要素:文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氛围:弥漫于作品中的特点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

9、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别需要读者去品味。14、文学风格的特征:(04/10L)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15、文体的三个层面:(p308)(1)作品的体裁、体制;(2)文学的语体:指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从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语体:语言的体式,是文体的第二层面)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半用于诗歌体裁。叙述语体;虚拟化、双声话语、多音齐鸣: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的文体中广泛使用,如小说、叙事诗、叙事性散文等。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特点;动作化、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3)文学的风格5、言

10、语:指我们每个人所说的话语和所写的话语作品,它鲜明的体现出了个人的特点。文学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语言结构中体现,能够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和艺术独创性.第5单元;文学创作与幸福1、作家主观条件有两方面:(p351)(1)文化修养: 作家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基本技能; 由于作家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并负载教育使命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对文学的特殊爱好。(2)作家的独特素质: 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中; 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作家对于

11、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2、文学创作主体及其特征:()主体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P354)()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人的特征(p451):a.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b.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c.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3、文学创作客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非一切生活皆客体) (旧) (7、对文学创作客体的四种看法:1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就是人的主观情感意念,换言之,文学创作就是主观情感的表现。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就是自然,包括社会生活与自然界的事物。 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就是人的“个体无意识”,或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就是社会意识形态。)5、文学

12、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两个层面来分析:(p356)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客体:指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6、艺术直觉(05M)与知觉:艺术直觉是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12、艺术直觉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艺术直觉与诗情的兴起;艺术直觉与诗歌意象的产生;艺术直觉与诗歌意境的形成;艺术直觉与诗歌意象、意境的呈现。

13、)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其特征06/1: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10、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p364)(1)区别: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没有具体的对象;艺术灵感是随机性、偶然性,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2) 两者的关系也极为密切。(3)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4) 14、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 (1)创作与情感宣泄的要求;(6) (2)文学与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7) (3)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8) 1

14、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p372)(9) 19、艺术理解在创作过程中作用,表现在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选材、构思过程。主题的深化。(p375) (10) 20、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其构成(04J)因素:个体性因素/社会性因素(p377)(11) 21、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表现在:(1)影响作家对创作手法与技巧的选择;(2)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3)影响作品的风格。11、创作冲动作为创作活动的心理驱力,有三大特征:(12) (1)它是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本质上是情感活动,一时间占主导;(13) (2)它

15、又不是一般的情绪体验,而是复杂的、混合的情绪,且是经这净化或“升华”的情绪;(14) (3)具有内指性特征。(15) 艺术构思: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定创作对象运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28、艺术构思的基本阶段:(p389)(16) (1)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2)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3)情节的演变发展。29、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1)艺术概括: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艺术简化:创作中作家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末节完全省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