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4713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带与气候型讲解(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世界各地区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严格地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地方的气候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从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的基本特点来分析,可以舍小异,取大同,把全世界分成若干气候带和气候型。 这样就可以使错综复杂的世界气候系统化,便于研究、比较与了解各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和形成规律,有利于对气候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 本章首先论述世界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然后分低、中、高纬度带扼要说明各气候型的气候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概括起来可分实验分类法和成因分类法两大类。 实验分类法是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

2、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来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 柯本、桑斯威特、沃耶伊柯夫和杜库洽夫等分别为这一大类的代表。,成因分类法是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 这一派的学者很多,最著名的有阿里索夫、弗隆、特尔真和斯查勒等。,注意:,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限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某一气候带或某一种气候型是逐渐转变为另一气候带或气候型的,两者之间的分界是渐变的过渡带,不能截然划清。 所以地图上画的气

3、候界限是相对的气候过渡带,而不是绝对的界限,但这个界线还是必要的。 另外,一地的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各个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特征,仅仅是其近代气候的平衡状态。围绕着平衡状态的扰动是客观存在的。 必须注意其气候距平和气候异常,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在地区之间有一定的“遥相关型,如厄尔尼诺现象即其一例。,一、柯本气候分类法(实验分类法),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从1884年至1953年柯本与其学生盖格尔等经几十年的反复修改提出的。 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他首先把全球气候分为A、B、C、D、E五个气候带, 其中A、C、D、E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旱气候,各带之中又划分

4、为若干气候型。,P201表71:,A、C、D林木气候;B、E无林木气候,A C D E,最冷月平均气温18等温线,最冷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18:最适宜人类活动,且是热带经济作物的界限温度; 0:冬季雪盖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最高温度,是积雪温度; 10:是森林生长界限。,B与A、C、D的界线:,r / ( t + ) = 2 或 r = 2 ( t + ) r年降水量,cm;t年平均气温,。 B带:r 2 ( t + ) A、C、D带:r 2 ( t + ) 年雨区(f ): = 7 夏雨区(w):= 14 冬雨区(s): = 0,植被:,A:高大的热带植物(Af雨林、 A

5、w疏林草原、 Am季雨林) B: Bs草原、 Bw沙漠 C: Cs常绿灌木林、 Cw夏绿阔叶林、 Cf常绿、夏绿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 E: ET苔藓、地衣,5个气候带,12个气候型 气候型的特征: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 为了再详细地区分副型,再加上第三、四个字母。P204表72,Af、Am:赤道附近 Aw: Af 、Am的外侧,1020N、S,自西岸至内陆 B:穿过A、C、D三个带,自西岸至内陆,BS在BW的外围 C:Cs在大陆西岸(30 40N、S),Cw在大陆东岸(20 40N、S), Cf在大陆西岸(40 50N、S) D: 50 70N E:70N以北,P202图: 柯本盖格尔波耳,

6、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成因分类法),斯查勒自1958年至1978年,先后几次提出修改后的分类法。 斯查勒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天气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地、分布、锋的位置和它们的季节变化将全球气候分为三大带。,P203图73:,阴影部分代表大陆,虚线为气候带界线。 第一带:低纬度气候带,约30N30S, 这里是热带气团(包括热带海洋气团 T m和热带大陆气团T c)与赤道气团(E )的源地, 虽然极地空气有时会侵入热带,但这里主要是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占绝对优势。 影响天气气候最主要的因子是赤道低压槽的季节移动和热带气旋的活动。,第二带:中纬度

7、气候带 约3060N、S, 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角逐交绥的地带,极锋(P与T的分界面)出现在此带。 由西向东移动的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夏秋季节亦有热带气旋侵入,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变化都非常明显。,第三带:高纬度气候带 此带盛行极地气团、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南半球),且系这些气团的源地。 在北半球极地海洋气团Pm与冰洋气团A交绥,形成冰洋锋; 在南半球极地海洋气团Pm与南极气团交绥形成南极锋。 在这些锋带经过地区产生一定量的降水。,再按照桑斯维特气候分类原则中计算可能蒸散量Ep(或称需水量)和水分平衡的方法,用年总可能蒸散量(Ep),土壤缺水量(D),土壤储水量(S)和土壤多余水量

8、(R)等项来确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 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副型,高地气候则另列一类。,可能蒸散量Ep指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下垫面(有同等高度植物覆盖的地面)最大可能蒸散的水分。 桑斯维特据在美国中西部和墨西哥等地进行灌溉实验时所得数据,确定可能蒸散量Ep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在地的热量条件,它是由气温和日照时间长短等数值计算出来的。 根据世界13000多个测站的测算资料,对照图73,确定以年总可能蒸散量(或称年总需水量Ep)130厘米这条等值线作为低纬度气候与中纬度气候的分界线, 以年总可能蒸散量525厘米这条等值线作为中纬度气候与高纬度气候的分界线。,在上述三个大气

9、候带内,再根据干湿状况划分干旱气候与湿润气候两大类别。 P203图74:斯查勒以土壤年总缺水量15厘米等值线作为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的分界。,干燥气候土壤年总缺水量D小于15厘米,湿润气候则D大于15厘米。 此外,有的地区在一年中有的季节很潮湿,有的季节则非常干燥,则属于干湿季气候型。 副型:R、S P204206表 73,三、气候分类法评议,柯本气候分类法: 优点: 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分辨; 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 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联系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较符

10、合;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 各种气候特征用各级字母来代表,易于在图上表示, 因此这种分类法曾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迄今未衰。,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这是十分牵强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 再者,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分带的,大体上具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 有的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受下沉气流的影

11、响(如副热带沙漠); 有的是因为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 有的是因处在冷洋流海岸,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 有的是地处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这些干燥气候在 A、C、D几个气候带内都可出现。 各种干燥气候的干燥程度虽然相似,但其昼夜长短、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其它天气条件并不相同,因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带而异。 因此,干燥气候只能作为 A、C、D带内的一种气候型,并不能单独列为一个气候带。,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 在柯本世界气候分类图上

12、,除A类和E类气候完全适合纬度带原则外,其余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带状分布。 例如在图72中,我国黄河下游、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云贵高原和印度德干高原等地都属于Cwa类,这样就把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不同纬度带的季风气候混为一谈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总之,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是: 只注意气候要素数值的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 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斯查勒分类法:是一种动力气候分类法。 他根据气团的源地和锋面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移动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 优点: 重视气候的形成因素,把高地气候(H)与低地气候区分开来,照顾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以及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差异性。 同

13、时,又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的划分明确细致,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上又具有实用价值, 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世界气候分类法。,缺点: 1、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 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 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2、也采用了许多经验公式 如:它用实验方法建立水、热平衡各分量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此确定类

14、型界线,这样很难实现成因分类和气候特征分类的恰当结合。 又如:该方法采用桑斯威特经验方法计算水、热平衡各分量,其结果在许多地区与实际不符。,周淑贞教授等认为: 从环境地学角度来讲,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诸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洋流、地形及地表覆盖物(冰雪、土壤、植被)等; 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根据各地气候的典型特征,舍小异,取大同,采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周淑贞教授等基于上述原则,根据地球上辐射能的收支和世界大气环流的形势,将世界气候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大气候带。

15、 由于下垫面的高度不同,对于大气的热量、水分和运动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划分低地气候与高地气候两大系统。 同时必须指出,高地气候亦因所处纬度带不同而具有其所在纬度的“烙印”。例如,赤道高山气候的垂直分异就远较中、高纬度的高山为复杂。,在各纬度带内,又因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特别是像亚欧非这样世界最大的大陆,它和其邻近的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的冬夏冷热源差异,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地形(如青藏高原)等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 从而产生了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岸等地的季风气候。 就全球来讲,季风气候的面积相当大, 因此,这一极其重要的气候形成因子和气候现象,在气候分类中必须明确提出。,季风气候的

16、划分指标为: 当地冬夏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移角度至少有120; 随着冬夏季风的更替,有干湿季的明显变化。 必须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划为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又因所在纬度不同而划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周淑贞教授等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加以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16个气候型,另列高地气候一大类(P208图75)。,修改之处:,1、低纬度气候带: A:加“2 热带海洋性气候”。P204:无。在热带海岛和某些迎风海岸(非季风区),气温变化和缓,降水丰沛,年内分配均匀,但因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相对而言,夏雨较多些。 B:取消“信风气候”,一部分归于“热带季风气候”、一部分归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5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2、 中纬度气候带:加“7 副热带季风气候” 3、中纬度气候带:加“11 温带季风气候”,斯查勒周淑贞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