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2894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方案汇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I 页 目目 录录 1隧道人员管理应用现状隧道人员管理应用现状2 1.1基本概念.2 1.2阅读及识别方式.2 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3 2.1系统原理.4 2.2系统设计依据.5 2.3系统功能及特点.5 3系统工程设计系统工程设计8 3.1阅读器安装说明.8 3.2阅读器安装附件.9 3.3施工安装前的准备.9 3.4系统配置及实施步骤.10 3.5工程进度计划.11 3.6系统试运行及验收.12 4系统主要硬件和软件介绍系统主要硬件和软件介绍12 4.1阅读器.12 4.2有源射频卡.13 4.3软件界面.14

2、5系统运行和售后服务保障系统运行和售后服务保障15 5.1本系统提供了多种保障运行措施:.15 5.2售后服务的形式.16 5.3售后服务的内容.16 5.4保修服务的承诺.17 6设备清单设备清单18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1 页 1隧道人员管理应用现状隧道人员管理应用现状 1.1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人员管理考勤系统一般集人员考勤、区域跟踪定位、日常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每 个隧道工人佩戴一个特殊的标识卡,在隧道作业时能为预先安装在矿道内的阅读设备自动识别, 并将标识卡的全球唯一的卡号上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

3、掌握人员的运动轨迹, 以便于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一旦意外事故发生,救援人员可根据该系统所提供的人员分布数据、 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目 前该系统已经逐步从人员识别扩展到设备识别等方面。 1.21.2 阅读及识别方式阅读及识别方式 目前在人员管理系统中,阅读器读取和识别射频卡主要有三种方式:近距离人工刷卡、远距 离被动识别和远距离主动识别。在系统集成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识别方式的选择 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读取率和便利性。 近距离人工刷卡方式主要是针对较早以前高频和低频阅读设备(比如公交卡,门禁卡等)的 应用,由于其阅读范围大致

4、为离开阅读器 20cm 之内,佩戴射频卡的人员必须上前靠近阅读器才能 被读取。这种方式尽管可以保证 100的读取率并且成本低廉,但由于其需要逐个扫描,在隧道或 者作业时会在出入口形成拥挤现象。目前这种工作方式几乎完全被淘汰。 远距离被动识别方式主要超高频(433M,868M,915M 等)阅读设备和无源射频卡的应用,其 阅读范围可以达到 10 米左右,可以解决近距离人工刷卡方式的需要逐个扫描的问题。一些设计的 比较好的设备能够支持多达 50 个射频卡的同时读取,可以大大增加人员通行速度,无需排队进出 校门。但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很多应用上的问题。第一,无源射频卡不能被人体和金属物遮挡,这 个就需要

5、人员在上下矿井时不能背对阅读器天线位置,并且射频卡不能紧贴人体(夏天时这个问 题会更加严重) ;第二,无源射频卡不能跟金属物放在一起;第三,人员不能大流量出入。这些缺 陷造成过去一段时间内采取该种方式和设备的人员管理考勤项目纷纷实施失败而导致项目撤销或 者重新采购其他技术和设备。 远距离主动识别方式(主要是 2.4-2.48G 频段) ,是目前应用最成功,最受各地矿业欢迎的一 种识别方式。这种识别方式不仅距离极远,可以在 50 米的范围内轻松读取(空气中能够稳定 80 米读取) ,还能支持多达 200 个射频卡的同时读取,最重要的是能够克服人体、金属等遮挡,甚至 上百个矿务人员一起进出依然保证

6、 100的读取。其他详细技术指标比较列表如下: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2 页 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本产品本产品蓝牙蓝牙 802.11b802.11b (Wi-Fi)(Wi-Fi) 传统数传电台传统数传电台 单点覆盖距离 80 米 (可达几公里) 10 米 50 米可达 16 公里 网络扩展性 自动扩展 无 无无 电池寿命 数年 数天 数小时数小时 - 数天 复杂性 简单 复杂 非常复杂复杂 传输速率 250Kbps-1Mbps1 Mbps 1 to 11 Mbps 一般为 19.2Kbps 频段 2.4GHz 2.4 GHz 2.4 GHz

7、400Mhz-2.4GHz 网络节点数 65000 8 50 无 时延 仅 30 毫秒 高达 10 秒 3 秒 终端设备费用 低 低 高高 网络使用费 无 无 无 安全性 128 bit AES 或由用 户定义 64bit,128bit Authentication Service Set ID(SSID) 无 集成度和可靠性 高 高 一般低 使用成本 低 低 高高 安装使用非常简单 一般 难难 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电路、数字通讯、无线识别技术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 护等方面也进

8、行了充分考虑。项目方案确定利用现有成熟的以太网加现场总线系统作为主传输平 台,开发相应的传感器、人员无线标识卡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传感器及考勤管理专用软件与 主系统以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系统总 体设计主要体现在: 实现隧道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 度自动化”,实现数字化隧道人员管理的目标。 为隧道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 全事故,通过专用手持设备,可在事故现场 1030 米范围内可立刻探测该作业面携卡工作人员及 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

9、的高效运作。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轻松联网,BS 结构,轻松实现县、市、省及更广阔地域联网监控。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3 页 2.12.1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 隧道人员管理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 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定时对安装的无线数据传感器进行数据巡检和信息采集,无线数据传感器 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根据系统指令,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 地面中心站。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 得以实时反映

10、,从而实现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 ,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坑道、作业面等地点安装具有进出方向、时间识别能力的无线数据传 感器,并通过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隧道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隧道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 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

11、 别,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 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 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 道或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 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 移动式远距离识别

12、装置,在 10-30 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救护工作的安全和 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4 页 2.22.2 系统设计依据系统设计依据 (1)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 MT209-1990隧道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隧道人员位置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使用管理规范 2.32.3 系统功能及特点系统功能及特点 2.3.1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 2.3.1.1实时

13、人员动态显示 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 巡查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 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2.3.1.2丰富的人员隧道考勤功能 可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隧道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 (如:隧道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2.3.1.3信息多点共享 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

14、使用权限范围内实现信 息多点共享,供多个矿井各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 各类数据报表。 2.3.1.4禁区报警功能 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 2.3.1.5灾后急救信息 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上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携卡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 等信息,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5 页 2.3.1.6传感器应急功能 传感器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仍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 2.3.1.7隧道人员身份判别和逐

15、一对应功能 人员位置检测考勤系统,拥有专门的接口功能,能对隧道人员身份进行迅速、群发、快速判别 和逐一对应功能,确保管理到位。 2.3.2 系统性能特点系统性能特点 2.3.2.1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 采用 L-H 调度算法优化系统数据处理能力; 高度自动化,自动监测、统计、分析信息,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涉; 基于 GIS 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查询系统; 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讯距离远,可达 20 公里以上。 2.3.2.2 卓越的识别性能 高度的识别可靠性,100%的前端识别率; 识别距离远(地面识别距离可达 80 米); 极高的防冲突性(每个检测点可最多同时识别 200 个人员); 高度的识

16、别稳定性(误码率小于 10 万分之 1); 快速的识别速度(最快可达到 200 公里/小时的识别速度)。 2.3.2.3现场优势 环境适应性:高抗干扰性,对干扰源、周界环境无特殊要求; 安装方便性:传感器一体化结构设计,无需外接天线或地感; 运行可靠性:内部电路高度集成化,器件故障率最小化。 91aa8ae6f9fab6652a312185bae24649.pdf 第 6 页 2.3.2.4 电气特性 超低功耗,无线标签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可连续正常工作 3 年; 方便性、安全性,标签无须外接矿灯电源,无须充电、无须更换电池; 无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无任何影响,更安全更健康。 2.3.3与其他人员管理系统的对比与其他人员管理系统的对比 比较类型本系统本系统其他产品其他产品 产品类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简单的 RFID 探测距离2-80 米可调0-10 米 兼容性极强无 应急救援设备有无 可扩充能力极强无 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电缆 传输协议TCP/IP 工业以太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