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2355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新版)沪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界中的水教 学目 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初步认识硬水组成及其危害;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1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2掌握利用过滤方法分类混合物的原理,学习并熟练进行过滤装置的组装及操作。情感目标树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材分 析重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难点硬水的特点,水的净化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2、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水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物质。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它有哪些性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一、水的组成【观察与思考】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氢气;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观察与思考】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氢气+氧气水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水的净化1天然水与纯净水的

3、区分【活动与探究】蒸馏水与不纯水的鉴别【实验1】蒸发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实验2】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很少,还会形成白色垢状物。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或蒸馏等。2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一般加入明矾等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2)过滤: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过滤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开来。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待滤液面

4、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末端轻靠(或靠近)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尖嘴部紧靠烧杯内壁。(3)吸附:主要用于污水的脱色、脱臭。 常用的吸附剂有木炭、活性炭等。(4)消毒:用氯气或其他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拓展视野】自来水的生产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3我国水资源现状:(1)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2)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自然界中的水大

5、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2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 B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3区别下列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B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C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D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五归纳总结一、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水的净化1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分2水的净化方法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六教学反思:个人二次备课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