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1878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后一课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2.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3.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教学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2.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小说的内涵。导 学 过 程师生活动(教师备课,学生课堂记录)【旧知复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投影展示。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1.这段

2、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2.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1.比喻。2.“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因此,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一、研读语言,洞察心理 (一)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上课前”。(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2.分析“上课中”。(1)今天的情形和平时不同,表现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2)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

3、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请找出有关语句。3.分析“下课后”。“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二)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二、疑读课文,探究环境描写1.找出开始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3.上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一句的作用。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的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三、细读课文,研读语言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

4、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3.“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忘不了”?“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你想象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中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拓展延伸】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

5、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情感的文章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意志。谈谈你的认识。【课后巩固】 学而时习之!1、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2、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3、有关爱国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课后反思】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