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52669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一课时 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教学过程第一步:情景创设问题 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

2、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单位:t)如表所示.甲 7.65 7.50 7.62 7.59 7.65 7.64 7.50 7.40 7.41 7.41乙 7.55 7.56 7.53 7.44 7.49 7.52 7.58 7.46 7.53 7.49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探索活动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算一算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

3、况?第二步:讲授新知:(一)方差定义: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4)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第三步:解例分析:例1 填空题;(1)一组数据:,0,1的平均数是0,则= .方差 .(2)如果样本方差,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3)已知的平均数10,方差3

4、,则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例2 选择题:(1)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 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 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2)一个样本的方差是0,若中位数是,那么它的平均数是( )A、等于 B、不等于 C、大于 D、小于(3)如果给定数组中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非零常数,则数据的(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D、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例3 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m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

5、8,13,12,11,10,12,7,7,9,11请你经过计算后回答如下问题:(1)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整齐?例4 P125例1分析应注意的问题: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1. 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2. 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第四步:随堂练习:1. 从甲、乙两种农作

6、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次数12345段巍1314131213金志强1013161412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 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第五步;课后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2.甲、乙两名

7、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 S,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 )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小结与课后反思:(1)方差怎样计算?(2)你如何理解方差的意义?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方差的适用条件: 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才利用方差来判断它们的波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