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50042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同步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走向社会主义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中考)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2(2018潍坊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3(2018宁夏中考)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

2、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A祖国获得了统一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西藏自治区成立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4(2018河池中考)“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5(2019原创题)2018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时指出,我们老一辈领导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革命友谊,彼此信赖,相互支持,书写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源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

3、日战争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6(2018黄石中考)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一边倒”方针 D不结盟原则7(2018苏州中考)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如图)。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8(2019原创题)2018年6月22日,C919大型客机同时在上海和

4、西安两地开展试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9(2018白银中考)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0(2018

5、青岛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11(2018滨州中考)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49年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

6、2018贺州中考)连环画是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如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3(2018潍坊中考)“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14(2018济宁二模)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B人

7、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D外交政策发生重大的改变二、非选择题15(2018宿迁中考)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史第三编(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

8、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土地改革的意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2018江西中考)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

9、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2018河南中考)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A实施了“一五”计划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C制定了“863”计划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3(2018青岛中考)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主要指标1952年1957年国家财政收入全民所有制58.1%70.6%集

10、体所有制1.2%16.7%工业总产值全民所有制41.5%53.8%集体所有制3.3%19.0%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2019年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5周年4(2019原创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世界为之震惊,国人为之振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指(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取得胜

11、利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5(2019原创题)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制定这部“文献”的会议( )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选举朱德为国务院总理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A2.C3.B4.C5.D6.A7.B8.B9.C10.A11.B12.B13.B14.C15(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加练预测】1B2.A3.B4.D5.D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是否明显,会在回归系数1的估计值中反映出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