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312762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海洋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库一, 绪论1, 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定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它是一个学科群,是包括许多科学的大口袋;(3)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4)它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桥梁;(5)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它是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关系:(1)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2)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指导和统帅关系与事实不符,缺少依据)2, 自然辩证法创立和发展概况?(1) 自然辩证法创立:

2、马恩共同创立唯物辩证法; 马注重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恩钻研自然辩证法和革命策略,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初,列宁撰写唯批, 捍卫唯物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20年代,苏联学者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随即展开研究、宣传工作;30年代创立学科,并逐步体系化;20世纪30-7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辩证法已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对各国的社会文化、科技事业产生了影响;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 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在苏东欧失势,自然辩证法也然。(3)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在30年代传入中国,解放区是学习和传播中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与此

3、息息相关;解放后,照搬照抄苏联,对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产生过较大影响,60年代,毛还大力倡导;改革开放后,孕育成型,邓看重现代科技,倡导”第一生产力“思想,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当代这个自然辩证法正在重大突破,如扶持高薪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取缔打击“功“、重树科学道德.在哲学层已有反应。3,自然辩证法与现代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建国初期: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着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2)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是国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自然辩证法是制定科技策略的理论基础。(3)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西方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第一篇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4,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积极价值: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历史局限:缺少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中国古代自

5、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侵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灵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

6、然不同的存在者。(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利: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弊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区考查,堵塞了人民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形而上学性,思维局限性,以偏概全。6,辨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2)方法:是辨证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

7、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界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三,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7,系统自然观的科学依据?(1)系统自然观孕育在20世纪30年代,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谋而合。(2)系统观念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体现: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8,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进化的条件?(02年考,重点,新思想、新学识与自然辨证法的耦合)(1)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

8、,两者具有辨证关系。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阶段截然不同。 进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退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也常常包含着进化;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进化与退化可相互转化。(2)进化是有条件的: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纯属的相互作用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涨落和突变是

9、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四,辨证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期末本章占10分以上,重中之重)9,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韦加:从人类的产生到人类的演化发展整个过程可以称为人类超越自然界的过程,而重要的中介是劳动和实践。)(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最重要的实践;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3)自然界和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现代人的体质、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态的进化也与此同步。10,分析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1)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天然自然:客观的、

10、第一性的、无限的;人工自然:人化的、第二性的、创生的、有限的。(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在联系:两者本质统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变动趋势: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天然自然逐渐向人工自然转变。在现代社会中,天然自然日渐消失,人工自然大幅扩充,比比皆是。11,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1)怎样形成: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的,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

11、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正是依据这种思想,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境。因此,不能把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2)化解方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12,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仍在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1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型国家。第二篇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58章考试比例很大)五,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考试重点)13,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的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特征:(1)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与客观

13、实在的过程和现象相联系,它的具体便是在可控条件下,可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3)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14,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科学价值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三个方面。(1)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4、(2)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如牛顿力学的机械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观念等。(3)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15,两种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怎样”的问题;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2)科学负载价值说: 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六,科学理论的形成16,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 02年考!)(

15、1)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或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科学家的兴趣和心智偏好。(2)科学课题的原则: 社会需要原则;理论创新性原则;科学逻辑性原则;现实可行性原则;17,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实验观察与科学理论相互渗透,随时要进行相互转化。 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但都经过了科学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 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都有“理论负载”,观察实验的价值取决于科学理论科学活动是依据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18,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02年考,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各有什么特点?)科学假说是依据科学真实或科学定律,对科学问题做出假定性说明或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