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29096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一中 2013-2014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物理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54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18 为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914 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不是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B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都属于万有引力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D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2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 50m 的电线杆共用 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

2、速度为 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2m/s B10m/s C2.5m/s D5m/s 3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是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 和 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F一个重量为 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GA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挤压B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C若同时增大 和 ,木板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D

3、若同时增大 和 ,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F5有一质量为 的砖,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在同一个水平面时,运动着的砖块所受到的摩擦力m大小关系为A B 321ff321ffC D无法比较6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斜向右上方的拉力 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拉力 与静FF摩擦力 的合力方向是fA向上偏右 B向上偏左 C竖直向上 D水平向右fF7火车的速度为 8 ,关闭发动机后前进 70m 时速度减为 6 ,若再经过 50s,火车又前进的smsm距离为A50m B90m C120m D160m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 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 A 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到达各

4、点的速率 2:3:1:EDCBv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DCBttt2C物体从 A 到 E 的平均速度 v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DECDBCAB vv9如图示,四个木块在水平力 和 作用下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且 , ,则1F2 NF312AB 对 A 的摩擦力大小为 3N,方向与 相同BB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为 3N,方向与 相同1CD 对 C 的摩擦力大小为 1N,方向与 相同2D桌面对 D 的摩擦力大小为 1N,方向与 相同F10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分力的大小都相等D合

5、力的大小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有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小1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3s 内与第 2s 内的位移之差是 6m,则可知: A第 1s 内的位移为 3m B第 2s 末的速度为 8 sm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 D物体在 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sm12木块 A、B 分别重 50N 和 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夹在 A、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 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400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 B 上,如图所示,力 作用后N1F FA木块 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12.5NB木块 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6、 8NC木块 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9ND木块 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7N1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面积分别tv是 和 (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处1x221x0xA若 ,两车不会相遇0B若 ,两车相遇 2 次CDABF2F1FBANMQP甲 乙F FF1 F2F FF1 F2 OO OC若 ,两车相遇 1 次10xD若 ,两车相遇 1 次214半圆柱体 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 MN在半圆柱体 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 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 MN 保持

7、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 Q 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 P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 对 Q 的弹力逐渐减小BP 对 Q 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 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第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二、实验题(每空 3 分,共 24 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15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步骤如下:(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2)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 点,另一端连接两根绳套。(3)通过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点 O,并记录 O 点的位置。(4)此时需记录下 、 和两个

8、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F 2。(5)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到 后,再记录下 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6)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 O 沿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选好标度,按 F1、F 2 的大小做两个力的图示。用三角板做平行四边形,求得合力 F。(7)比较一下,力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8)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实验得出的结果, 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16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

9、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采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 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g_m/s 2;第 8 个水滴此时的速度 v8_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0限速行驶图 a 图 bF三、计算题(共 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

10、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10 分)某司机乙驾驶一辆卡车正以一定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经过图 a 所示的限速牌标志为 40km/h 的位置时,突然发现离它 25.5m 处停着一辆正在维修的小轿车时,当该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使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还是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在处理事故时,交警甲用课本介绍的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对该司机乙进行了测试(如图 b),发现他握住木尺时,木尺已经自由下降了 20cm,试通过计算帮助交警分析卡车是否超速?(g 取 10m/s2)已知这种汽车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18(10 分)如下图所示

11、,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 m 的小圆环 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 m 的球 B。现用一水平拉力缓慢地拉起球 B,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37角,此时环 A 仍保持静止。求:(1)此时水平拉力 F 的大小;(2)环对横杆的压力及环受到的摩擦力。19(12 分)将物体放到一个动摩擦因数 的斜面上,斜面的倾斜63角度 ,物体的质量为 ,假设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它的最大06kg9静摩擦力,则水平推力 F 多大时,物体能保持不动?()21smg邢台一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C D C A B C B D ABDCDADBCABCBC15.(4) F1 的方向 、 F2 的方向(5) O 点的位置 、 F 的方向 (8) 乙 16. (1)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2)9.72、 2.2717. 因为 V=15m/s=54km/hV 限 =40 km/h,该卡车超速。18.( 1)mgF43( 2) 对 横 杆 的 压 力 大 小 为 2mg, 方 向 竖 直 向 下 , 环 受 到 的 摩 擦 力 大 小 为 0.75mg, 方 向 水 平 向 左19. N310350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