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张图了解全球油气供需格局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54.74KB
约17页
文档ID:112831426
一张图了解全球油气供需格局_第1页
1/17

​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il & Gas Producers-IOGP)最新发布了《Global Production Report 2018》满满33页额行业干货包含什么内容?全球能源格局有什么变化?今带您用一张图看懂全球油气供需格局!(文末有福利)首先,科普一个数据指标——石油(天然气)生产指数(Production Indicator-PI),石油日产量除以需求所得的一个指标,目的是衡量一个地区的自给自足程度(和出口潜力)PI高于100%,表示该地区的产量超过了自身需求并能出口;PI低于100%,则表示该地区需要进口从上图可以看出,就石油和天气的供需平衡情况而言,非洲、独联体和中东为净出口地区;中南美地区和北美地区基本自给自足,欧洲和亚太地区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需求这就是目前全球油气的供需格局各地区的产量和需求量,近些年有什么变化呢?非洲——石油产量萎缩但仍满足需求短短十年间,非洲的石油生产指标已从344%下降到200%根据IOGP报告显示,尽管非洲出口石油800万桶/日,但由于当地需求的稳步增长和本土生产的萎缩,其出口潜力从2006年的每天700万桶减少到2016年的400万桶,石油PI指标已经从2006年—2016年的344%下降至200%。

生产方面,尼日利亚仍然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占非洲石油产量26%;与之产量最为接近的分别为安哥拉以及阿尔及利亚,他们的石油产量分别占非洲的23%和20%;曾经的产油大国利比亚目前产量则为0值得提及的是,安哥拉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占原油进口总量的9.41%需求方面,埃及、南非和阿尔及利亚排名前三然而,需求增长最显著的是来自非洲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非和西非的经济发展,尤其有助于推动对石油需求的增加总体而言,自1965年以来,区域石油需求增加了7倍最近,2005年至2015年的增长率为2.9%自2006年以来,需求增长了35%非洲——天然气需求超过生产十年来,非洲的天然气产量指标从215%下降到150%——这可能意味着到2030年该地区将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区生产方面,非洲拥有超过500万亿立方英尺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尼日利亚为三个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阿尔及利亚占该地区产量的44%,尼日利亚和埃及的产量约占20%需求方面,自2006年以来,埃及的天然气需求增长了40%以上,使其成为天然气需求最高的非洲国家,占该地区需求的37%而阿尔及利亚以29%位居第二独联体——石油每天出口近1000万桶独联体石油PI为335%,其石油产量是需求量的油三倍以上,并已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区在苏联时期,独联体地区的石油产量只有约三分之一可以出口,而目前强劲的出口源于该地区生产增长和需求大幅下降。

俄罗斯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并且其石油产量占该地区总产量的80%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二大生产国,占12%,阿塞拜疆占6%,排名第三其中,俄罗斯稳居中国原油进口量第一的位置,占进口总量的14.93%与生产相反,该地区的需求从未从苏联解体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需求下降最为显着俄罗斯的需求从每天500万桶减少到2002年的250万桶,现在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需求量恢复到每天320万桶,占该地区需求的77%独联体——天然气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独联体天然气PI稳步增长1986年是117%,十年后是121%, 2006年是129%, 目前则达到了140%独联体天然气PI稳步增长如今其天然气PI高达140%每年出口超过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在独联体天然气生产国中,俄罗斯位列第一,占该区域产量的76%土库曼斯坦紧随其后,占9%,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以8%名列第三2016年,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天然气产自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作为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占了独联体总天然气需求量的72%乌兹别克斯坦占10%,土库曼斯坦和乌克兰各占5%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各占3%。

自2008年以来,由于与俄罗斯的持续冲突,乌克兰的需求急剧下降一半中东——石油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中东的石油产量超过其需求量的三倍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量的35% 据统计,由于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和阿联酋在内的几个国家的创纪录产量,中东目前的石油日产量已达3200万桶其中,沙特阿拉伯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3.98%,是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需求方面,沙特阿拉伯不仅是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它也是该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消费者,占地区总消费量的41%, 是伊朗消费量的两倍中东——天然气连续40年的产量增长尽管需求上升,中东仍可以出口其产量五分之一的天然气中东天然气PI为125%,能够满足当地的所有需求,同时还能服务于出口市场 ,出口主要面向亚太地区目前该地区约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18%伊朗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产量不断增长,占该地区产量的三分之一卡塔尔紧随其后,占28%,沙特阿拉伯占17%,名列第三天然气已成为中东地区消费的首选燃料伊朗的天然气需求占该地区需求的39%沙特阿拉伯以21%的消费量紧随其后;阿联酋占15%值得一提的是,卡塔尔的天然气PI为434%,天然气产量超过该国需求的4倍。

这使得卡塔尔成为领先的天然气出口国,使其尤其关注国外的液化天然气运输卡塔尔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中美洲&南美洲——石油巴西超越委内瑞拉生产指标降至107%时,该地区即将成为净进口国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每天高达700多万桶目前由委内瑞拉和巴西两个国家主导中南美洲的石油生产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8%)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但近年来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了石油生产另一方面,巴西产量一直在大幅增长2016年,巴西的日产量达到260万桶,地区份额达到35%,使其首次成为南美洲第一大生产国该地区的石油需求呈上升趋势巴西在中美洲和南美的需求中占据了最大份额委内瑞拉经济相对脆弱,在总需求中所占份额下降总体而言,自1970年以来,该地区的需求增加了四倍与此同时,现有油田的产量正趋向于每年减少6%左右中美洲&南美洲——天然气区域天然气产量激增七个重要的生产商正在满足区域急剧增长的需求阿根廷和委内瑞拉这两个国家是最大的生产国,天然气产量占该地区40%自2000年以来,由于该地区供应的增加和对新发展的投资,该地区的天然气需求急剧增长79%自1970年以来,中美洲和南美洲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12倍。

阿根廷在天然气消费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占总需求的29%巴西和委内瑞拉各自占21%欧洲——石油新动态; 前景喜人在石油生产指标为25%的情况下,欧洲石油消费中有四分之三是依靠进口 虽然该指标从21世纪初开始下降,但剩余储量潜力仍然巨大北海的上游行业成功开采,使挪威和英国成为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欧洲的产量约为每天300万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的石油需求一直徘徊在每天约1400至1600万桶2016年,整个欧洲的石油需求增长约2%,2017年的数据也呈现类似趋势最大的地区消费者是德国(16%),英国(11%),法国(11%),西班牙(9%)和意大利(9%)其中,丹麦和挪威是仅有两个生产超过需求的欧洲国家挪威作为欧洲地区最大的生产国,可以出口的石油量是本国需求量的8倍大多数其他生产国——包括排名第二的英国——仍然继续进口石油,以满足需求欧洲——天然气随着需求反弹,欧洲产量保持稳定随着进口需求的增加,欧盟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在过去十年里,欧洲的天然气PI指数一直徘徊在50%左右,结束了之前的持续下降时期挪威是欧洲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向该地区供应1240亿立方米(欧洲产量的50%)。

英国和荷兰紧随其后,占该地区产量的27%和17%截止2016年,德国仍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占该地区需求的17%,其次是英国,占16%,意大利占13%亚太——石油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进口地区亚太地区的石油PI降至24%,为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该地区四分之三的石油必须来自其他地区20年前,中国的需求量还比较低,85%的需求能够靠自己生产解决该地区还有其他几个主要产油国,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然而,亚太地区并没有石油日产量超过100万桶的国家,越南和泰国均是较小的石油生产国30多年来,该地区对石油的总体需求急剧上升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成为石油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占该区域总需求量的38%其次是印度(13%),紧接着是日本(12%)和韩国(8%)日本曾经是该地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在2002年被中国赶超,并在2015年被印度超过亚太——天然气需求上升刺激生产增长在天然气PI为80%的情况下,亚太地区需要输入1 / 5的天然气,每年约1500亿立方米由于对勘探和开发的持续投资,加上技术的改进,亚太地区在过去十年中天然气产量每年增加4.1%。

增幅最大的是中国(10%)和澳大利亚(7%)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次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尽管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但其消费仍超过其生产能力中国需要将所有的天然气用于国内市场,而澳大利亚(PI: 221%),马来西亚(PI 172%)和印尼(PI: 185%)的天然气却可以出口总的来说,中国占亚太需求的30%日本是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占总需求的15%关注公众号并回复:报告可获取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协会发布的“Global-Production-Report-2018”欢迎持续关注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忙转发,谢谢!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海洋能源观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