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81316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复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复习,彭桥一初中 王金玲 2017年5月,明确考点,1、学会朗读,注意音节停顿; 2、正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整体感知文章; 3、把握关键句,理解句意,准确译成现代汉语; 4、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5、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 6、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河南省5年中考统计,2、河南省近五年中考考点统计,河南省近五年中考文言文命题特点:,一般为四个小题,近五年来考点没有变化: 1.文言词语的解释。(注重词语的常见性) 2.重点句子的翻译。 3.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理解的整体性) 4. 拓展探究题。(注重课内外的结合,比较其异同点),解释词语,2016年 16下列

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解释词语,2015年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解释词语:,2014: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

3、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解释词语:,2013: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解释词语:,2012: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解释词语题型的特点,试题以选择和解释加点的词的形式出现,所释之词以实词为主,辅以虚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几个考点上。

4、,答题技巧1,多义词解释: 在复习中,要不断积累课文中的注释,解答时,切记“词不离句”,可用组词法。通常古汉语中的词语为单字形式根据句意辨析、推测,选合适的一种即可。如“肉食者鄙”的“鄙”字可组成词语“鄙视”、“鄙陋”,根据句意,选出“鄙陋”,即目光短浅。,答题技巧2,古今异义词解释: 古今异义词有三类: 1.看似一个词,实则两个词。如“妻子”即“妻子和儿女”,“无论”即“不用说”。 2.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称谓,不拆开解释,如“牺牲”专指祭祀的猪牛羊,不同于今义。3.转义,如古指眼泪的“涕”,现指“鼻涕”,“走”古义为“跑”等。,答题技巧3,通假字解释: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课下都有注释,且古人

5、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所以掌握了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文言中的通假字均可迎刃而解。,答题技巧4,词类活用: 如果直译时译不通,就要考虑是否有此类现象,要变通才能符合现在的表达习惯。 如:“斗折蛇行”的“斗”“蛇”,名词作状语,“一狼洞其中”的“洞”,名词作动词,等等。,温馨提示:,(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词语;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文言句子翻译,2016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文言句子翻译,2015年 16把语

6、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文言句子翻译:,2014: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13: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12: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型特点,所译句子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都有几个易译错的词语,涉及到判断句、省略句、陈述句等。,答题技巧5,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

7、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出现错字,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表意明确。同时还要把握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形式。,温馨提示:,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2)换:替换词语; (3)调:调整语序; (4)引:引申词义; (5)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6)删:删去不译。,阅读理解,2016年 18、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阅读理解,2015年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

8、战”作为标题?(2分) 答:,阅读理解:,2014: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2013: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2012: 19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阅读理解题型特点,针对所选课内文段从文章内容或文章的中心方面设计问题。,答题技巧6,阅读理解: 要结合选文和有关语段以及关键语句去理解,在精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的理解作答。,温馨提示:,(1) 概 括内容,归纳要点 a 信息提取疏通文意 归纳信息人、事、景、情、理 b 题面法:利用试题题面整体把握文意 (2)归纳主旨,评价人物: 在读懂字、词、句的基础上

9、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结合作者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评价人物:写几件事,表现人物什么品质,拓展探究,2016年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拓展探究,2015年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拓展探究:,2014: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

10、什么不同?(2分) 2013: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2012: 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拓展探究题型特点,从所选有关联的课内外文段中,提取它们相同或不同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寻异同点,去概括归纳。,答题技巧7,拓展探究题: 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然后要通读原文,尤其是课外选文,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有关语段进行比较,找准异同点,最后进行归纳、概括、作答。,温馨提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步骤: (1)粗读,了解大意; (2)细读,扫清障碍; (3)精读,针对问题,逐个击破; (4)

11、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二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解释文中加色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 、亭亭净植: 4、陶后鲜有闻: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12、焉: 6、宜乎众矣: 7晋陶渊明独爱菊: 8、濯清涟而不妖: 9、不蔓不枝: 10予谓菊: 11花之君子:,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藕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在远处就更显得清香,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啊。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阅读理解:,三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

13、“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阅读理解:,四、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花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小结:,文言文是语文复习中的一个

14、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充满信心,认真对待。在复习中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从背默到理解,从课内到课外,加强训练,提高能力。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练习:,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爱莲说(此略) (二)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节选自陶渊明传)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蔓:不蔓不枝 青树翠蔓 B.众:宜乎众矣 众议举宠为督 C.鲜:陶后

15、鲜有闻 芳草鲜美 D.益: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 2.翻译下面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3.语段(一)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表现手法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语段(一)周敦颐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语段(二)陶渊明却喜欢菊花,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译文:,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练习答案:,3.运用象征手法,用“莲”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具有高洁品质、情操的君子。(意思对即可) 4.周敦颐和陶渊明都是品质高洁的人,他们分别喜欢莲花和菊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态度不一样,陶渊明喜欢隐逸,而周敦颐不慕名利;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语段(二)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语段(一)中“出淤泥而不染”是相似的。(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