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7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49218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7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旅游规划7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旅游规划7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旅游规划7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旅游规划7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7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7汇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规划,第1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概述 第2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流程及模型 第3节 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 第4节 旅游目的地旅游用地和功能分区 第5节 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容量 第6节 社区参与和居民利益调控,旅游目的地概念,郭来喜(1982)认为:旅游地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 保继刚(1993)认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Gunn(1994)认为:旅游地是一个具有大量取悦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项目的地理区域。旅游地的组成要素有:吸引力综合体(attraction

2、complexes)、入口(gate-way)、进出通道(corridor)、服务中心(services center)、区内连接路径(linkage)、外部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等。 Pearce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地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集合体。它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限制。质量和价值是产品(目的地)的衡量标准。 Buhalis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政策司法体系,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社区化,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目

3、的地建设的社区化已成为当前旅游开发的趋势。在旅游社区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旅游社区开发应维护和突出社区的整体形象; 旅游社区在规划布局时,必须注重社区之间的互动过程; 旅游社区管理应考虑旅游社区的进化; 旅游社区开发应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旅游目的地规划概念,旅游目的地规划简称旅游地规划,又称旅游社区规划。它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一个地方的旅游规划,它比区域旅游规划低一个层次,是区域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规划应根据现行的国家或区域旅游政策和规划框架制定,与旅游产品具体形式和旅游区功能有具体联系,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的设计安排。 从空间和功能两个角度来看,与区域旅游规

4、划相比,目的地旅游规划用地面积较小,在土地利用上以旅游功能为主要指向,其他非旅游用地占较小比例;规划年限一般较短,属于近中期规划。从规划要素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规划更侧重于地方政策、地方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类型规模、项目设计、环境影响和实施方式等要素。,旅游目的地规划类型,根据目的地产品性质和景观类型、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从属关系,以及它们的接待和服务功能,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镇)规划、旅游城市(镇)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和森林公园规划等。 从规划要求和等级来看,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如果旅游地的情况比较复

5、杂或地位重要,则需要编制规划大纲,提出发展战略。 从规划的内容来看,旅游目的地规划可分为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以及专题研究等。,旅游目的地规划原则,强调目的地类型及其环境独特性。每个旅游目的地及其位置都是独特的,规划必须依据当地情况,树立目的地特有的“形象”特征,这种形象特征应与旅游者的常住地环境形成反差对比。 重视当地社区与居民参与。将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融入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 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的适宜性。主要是指正确处理旅游目的地内景区、依托城镇(旅游接待中心)及连接各景区和依托

6、城镇的交通线路之间的关系。 旅游目的地规划的阶段性。旅游目的地规划应分阶段进行,兼顾长期和近期目标。,旅游目的地规划流程,建立领导机制; 目的地资源分析; 识别目的地发展机会和限制因素; 制订行动方案和实施规划; 后续发展评估和反馈。,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基本模型,在区域旅游规划的指导下,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在于确定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调查分析阶段应侧重于目的地的环境及承载力分析、用地需求分析、地方性特征分析。 在综合调查分析基础上,应确定规划的组织框架、基本原则、依据、要求和阶段目标,进而编制相应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 在整个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社区参与。

7、旅游目的地规划需要一个良好的保障体系,包括效益评估、管理调控、政策支持、财务预算等,尤其强调旅游开发与管理并重。,案例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四顶山滨水旅游区旅游规划,项目区发展潜力确定 资源评价及现状分析 项目区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及总体布局 项目区形象设计 项目区旅游市场营销 项目区旅游产品设计 项目区设施规划 旅游开发影响评估 项目区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区域扩散与居民利益调控规划 项目区管理控制规划,四顶山滨湖旅游区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项目设置,旅游目的地地方性特征主要内容,旅游只有成为地方性旅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永久的吸引力。地方性研究是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目的地寻求旅

8、游发展机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基本任务在于全面了解整个地区的背景特征,从而为进行各项与地方性有关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旅游目的地规划地方性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在地方性特征分析基础上,对与旅游景点和旅游市场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分析,也包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的关联分析,如确定游客承载力以明确整个目的地总体旅游发展的限度等。 综合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机遇和发展瓶颈,这种机遇和制约因素分析是未来旅游发展决策的基础,是提出旅游开发或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建议的基础。 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要素分析 、目的地承载力分析、土地使用权模式分析、经营模式分析、社会文化分析等。,旅游发展对当地

9、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正面影响:有助于对重要的自然景区、国家公园或区域公园、野生动物及海洋环境的保护;有助于考古遗址、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保存;有助于改善目的地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有助于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供水、排污和废物处理系统;有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 负面影响: 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土地使用问题。,旅游发展对当地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益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完善社区设施和服务提供资金;有助于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当地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服装、艺术、风俗、生活

10、方式、传统经济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文化形式;有助于对博物馆、剧院和其他文化场所的维护和发展;有助于唤醒和加深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跨文化交流。 问题:由于游客过度拥挤而给本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本地居民由此对旅游业产生不满甚至敌对情绪;由于地方风俗、仪式、音乐、舞蹈等文化形式不恰当地向游客展示,而导致本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甚至丧失真实性;有可能造成文化的退步和文化认同感的削弱;由于游客的过度使用,重要的考古遗址和历史遗迹遭到破坏;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导致游客和居民之间发生某种误解和冲突;很多社会问题如吸毒、酗酒、犯罪和卖淫等也会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恶化。,旅游发展对当

11、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正面经济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创造就业,带来收入和外汇(对国际旅游而言),这些收入和外汇可以直接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并带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间接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可以创造一些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张,这些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渔业、建筑业、部分制造业和手工艺制造业。 负面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经济效益的损失、经济结构的扭曲、就业结构的扭曲。,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分析,马西森、沃尔(1982)认为,承载力是可以使用一个地区而又不会造成当地无法接受的自然环境改变和游客体验质量巨大下降的人数最大极限。不会对旅游区造成令人无法接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12、负面影响。 承载力分析是目的地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层面的旅游规划都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待开发旅游区和已开发旅游区都需要进行承载力分析,有些地区的开发程度可能已经超饱和。 承载力分析要反馈给市场分析,市场分析要据此对市场预测或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承载力分析不能代替规划的后续发展评估,也不能取代旅游影响的监测。,目的地规划的社区参与分析,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是将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纳入旅游规划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 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参与分析是在上述环境影响分析及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

13、,将社区作为支持旅游发展的最基层单元,通过社区组织的建立和目标活动的开展,达到综合整治与共同参与建设旅游地的目的。 居民利益分析是社区参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居民利益调控也是目的地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形象分析,旅游形象认知:目的地类型形象的认知;目的地地方性形象的认知;目的地形象形成阶段的认知。 形象建立方法及步骤:目的地形象调查;目的地形象定位;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目的地形象推广与传播。,旅游目的地类型形象的认知,基于地方性的旅游标志设计,旅游标志的使命:作为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旅游标志不仅具有标识的提示功能,其创意和表现也与旅游目的地本身的象征性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人

14、们的想象力,延伸想象空间。旅游标志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浓缩载体,是旅游目的地精神内涵的反映,能够扩大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唤起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与归属感,从而为旅游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旅游标志设计的内容定位:旅游标志设计一般思维路径为文脉关联;地脉关联;特色旅游资源关联;旅游属性关联;美感关联。,目的地旅游用地,旅游用地基本特点: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自然-经济的地域综合体;旅游用地的持续性;旅游用地的多效益性。 旅游用地结构分析:旅游服务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产管理用地。 旅游用地利用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特色原则 ;效益原则。 旅游用地规模预测:旅游用地规模预测主要是旅游服务用

15、地和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的预测,具体而言就是关于游览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和交通用地规模的预测。,目的地旅游功能分区,目的地旅游用地评价: 对目的地的旅游用地做出客观评价,为确定旅游开发规模及旅游地性质提供依据,使旅游地开发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目的地旅游功能区划: 旅游功能区以用地功能划分,据此可以将旅游地划分为游览区、旅游接待区、休疗养区、野营区、行政管理区、居民区、商业服务区、文化娱乐中心、农林园艺场(包括副食品供应基地)、加工工业区等。同时功能区还包括引景区和边缘区。每个旅游地不一定包括上列的所有功能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旅游地功能区的划分可有所不同。 目的地旅游用地规划: 是指人

16、们为了改变并控制旅游用地方向和旅游用地结构,提高旅游用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用地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组合。,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规划 世界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案例分析,黟县西递的土地利用特征:整体性;不可变更性;总量有限性;收益较高。 黟县西递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村落景区面积的有限性阻碍了西递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位面积土地的效益仍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西递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扩大开展副业生产的空间;土地利用的整体性较差。 黟县西递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保持古村落土地利用的整体性;扩大景区面积,完善土地变更;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黟县西递土地利用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西递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古村落居民的权利和感知;考虑旅游者的感知和权利 。,山岳型旅游目的地旅游用地规划: 龙虎山风景区旅游用地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切实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旅游用地,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用地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安排适当的娱乐设施用地、服务设施用地与基础设施用地。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