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风和降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06616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风和降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风和降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风和降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风和降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风和降水教学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风的形成,风向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风的方向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风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风,先来感受一下风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问:为什么有风?(充气气球内的气压外界的气压)通过实验能否得出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气压一定相同吗?高压区?低压区?提问:第68页图2-31,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空气会如何运动? (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

2、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类比:水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空气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 (气压差是形成风的、 直接原因。气压差异越大,风就越大,如果两地的气压相等,风就平息了)小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二)风向和风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音。找出与风有关的信息。风向和风极(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风向A、定义:风吹来的方向。B、方位:8种风向C、符号:短线段表示 如东风表示为: o-练习:根据符号确定风向实验:图242。机头方向即风向。D、测量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即风向。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判定风向 (旗的

3、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2.风速:用风级表示A、定义:单位时问内空气流动的距离。B、单位:米/秒、千米时。C、测量仪器:风速仪。介绍书上的风速仪是靠测量上面风杯的转速来测定的。D、读表第75页 了解目测风级的方法及不同风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E、应用:用目测的方法测当地当时的风速。3、延伸:风是一种自然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为人类造福?思考题:1.风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2.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注:思考题是开放性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理解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

4、刻影响。课外补充资料:风的形成:俗语说“热极生风”,是有道理的。当阳光晒热了地面,由于地表性质(比热)不同,受 热不匀,各地空气的温度就有高有低。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会膨胀,密度会减小,气压 会降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会收缩,密度会增大,气压会升高。所以同一高度的不问地方的气压会有差异,就产生了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一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风速:我国气象台统一规定用2分钟的平均风速。有时也根据需要计算1分钟或10分钟的平均风速。第5节 风一、形成原因:两地间存在气压差,高压区低压区二、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风向定义:风吹来的方向表示:方位:8种例东风 仪器:风向标2、风速: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

5、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 千米/时表示:风级仪器:风速仪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速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1、风往北吹 南风 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风 东南风 风向的天气符号同一短线表示,如:东风o风向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 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方向;尾羽的数量和和形状表示风力大小,如二根尾羽是四级风,三根尾羽为六级风,四根尾羽为七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八级或八级以上。、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风向?、西风吹向哪个方向?、下列四幅图的风向依次为1、某人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风为 _风。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_风。在有风速为米/秒的东风的情况下,某同学以米/秒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_。 洗手,那还不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长短,并不太了解。很多家长这样理解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用流动水冲洗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